高考作文想要得高分,就离不开平时作文素材的积累,尤其是近期发生的一个时事热点新闻。比如紧扣大数据“脉搏” 打造竞争新优势、“一带一路”助力全球治理、校园食品安全就应严字当头、别让“雾霾”成为冬天的“标配”等。
2019年热点话题有哪些
1:紧扣大数据“脉搏” 打造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阿里研究院和毕马威联合发布的《2018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居全球第2位,仅次于美国。
2:时政热点:“一带一路”助力全球治理
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推进全球有序、有效治理,是应对新兴全球性挑战的重要途径。
3:校园食品安全就应严字当头
责任越清晰,落实越容易到位,校园食品安全决不能陷入“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怪圈,必须通过健全的长效机制确保责任始终清晰可见
4:期待更多的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将阿扎胞苷等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范围
5:“一带一路”谱写美好未来新篇章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积极响应;
6:开辟一条道路 收获三大启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看这段历史,我们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开辟了一条道路、收获了三大启示。
7:时政热点:别让“雾霾”成为冬天的“标配”
14日开始,京津冀区域整体扩散条件较差,北京、石家庄等部分城市出现重度空气污染。气象监测显示,15日夜间至16日,受降水和弱冷空气影响,华北中部等地的霾天气减弱或消散。
8:“勤劳奖学金”具有导向意义
最近,一项新设立的“勤劳奖学金”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炸开了锅”。100名在热爱劳动、自强自立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获奖,每人获奖金500元。
9:为世界谋大同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郑重宣示了中国愿同各国一道解答时代命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
10:给文物保护加上一道安全“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p分页标题e
高考作文时评素材精选
就该激起“座霸”们的羞耻感
近日有网友发帖反映,在开往北京南站的一列高铁上,一名男乘客霸占靠窗的座位,不肯坐自己的座位。被霸占座位的女士劝他时,该男乘客竟然说:“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要么你自己站着,要么去坐我那个座位,要么自己去餐车坐。”这一视频上传到网上后,立刻激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慨,甚至有网友检索到该男子的身份信息。迫于舆论压力,当事人进行了回应,表示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向女乘客道歉。
这件事情说大也不大,但之所以引起网友热议,大约是因为挑战了人们的道德底线。众所周知,买了票对号入座,这是约定俗成、妇孺皆知的规则,就跟办事要排队、不能随地吐痰一样,是公序良俗的基本表现。必须意识到,个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无论他多么追求个性解放,也必须植根于现实,捍卫和弘扬为社会所公认的道德立场。对号入座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想一想,为何许多人看到此事,马上会条件反射般地反对?就是因为碰到了内心准则这根“线”。假如两个人协商换座,不触及他人利益,公众不会有这等意见,真正令人“闹心”的是该男子的态度,一句轻飘飘的“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实际是要改变一种道德秩序,所危及的是公共利益,自然难免让人炮轰。
不尊重公共道德的行为,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方面应该寻求于规则救济。事实上,对号入座远远不仅是一种道德秩序,它在法律法规中也能找到依据。1997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中明确规定,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基本凭证是车票,“依据车票票面记载的内容乘车”是旅客的依法权利。这虽然是一则部门规章,但结合《治安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对违反者乘警是有权力进行强力纠正的。不仅如此,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扰乱铁路站车运输秩序且危及铁路安全、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可给予限制乘坐火车的处罚。此次事件虽不严重,但出于必要的警示意义,依然可以追加一定的处罚。
“舆论炮轰”也是其必须要承受的代价。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素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说法,一个人如果做了有违常理之事,不论法律能不能管,舆论总是要口诛笔伐的。况且,有许多事情并未上升到法律高度。还是拿高铁来说,许多人在车上吃味道大的食物,将瓜子壳吐得满地都是,不管他人大吵大闹,这时候没有依据强力纠正,周围人的议论和规劝就很重要。如果他依然我行我素,得益于互联网的出现,人们还可以寻求舆论的鞭挞。事实也证明了,在许多时候,对一个人仅仅罚款、警示,远远不及舆论曝光那样有威力。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要激起一个人的耻感,应该意识到,没有耻感就是对“无耻”的支持。就维护公共道德的目标而言,耻感正是一个人道德意识的起点,也是一个人有道德能力的体现。p分页标题e
但也要看到,“舆论炮轰”的边界,容易陷入所谓隐私权的争议,这在该事件中也不例外。许多人搜集了当事人的个人信息,被质疑是否有“网络暴力”之虞。其实笔者倒不觉得如此,在当今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一个人以这种方式卷入公共事件,就相当于让渡了自己的部分隐私权,保护他不受进一步的网络暴力固然重要,但这丝毫不构成抵制“舆论炮轰”的理由。相反地,惩罚应该先行于保护——我们虽然乐见其改过自新,但世间所有的尊重都是挣得而不是应得的,人必自尊然后人尊之,要想获得尊重,必须努力证明自己有这个资格。
农家女考上北大为何“感谢贫穷”?
背景:“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近日,一篇18岁女生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这名女生叫王心仪,刚刚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新京报发表梁鑫的观点:一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对贫穷能有如此认识和理解,值得敬佩,但这不足以形成舆论“感谢贫穷”的理由。有点儿社会经验的人都应该明白一点:绝不能因为家庭困难的王心仪考上了北大而感谢贫穷,也不能因为考上北大的孩子写了一篇《感谢贫穷》而感谢贫穷。王心仪能考上北大,绝不是因为她家庭贫穷,而是因为她在家庭贫穷的情况下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她努力奋斗的结果,而不是贫穷的生活状态的结果。苦难没有意义,战胜苦难才有意义。这一个案可以给家庭困难的孩子带来信心,但绝不能因此而肯定贫穷。
舆论不能因为这样一个个案,或直白或暗暗地感谢贫困,因为还有很多像王心仪一样生活在贫穷状态下的孩子,但他们并没有王心仪的这份韧劲,在与自己的同龄人的竞争中早早地退出了;也不能因为一个阶段性的结果值得欣慰,要去感谢贫困,因为王心仪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经历很多事。如果贫穷有意义,那还追求什么富裕?如果贫穷有意义,那还做什么扶贫工作?要肯定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的奋斗,但舆论如果借机将贫穷的状态当成鸡汤,那就把个案的价值和意义带偏了。
小蒋随想: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这其实是一种深刻而戏剧化的表达。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明白,苦难绝不是什么“善类”,更没有“育人”的打算,它是对身心的严重伤害,甚至会扼杀人的生命。能够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往往是靠坚韧、拼搏、奋斗,甚至还需要一点天赋、机缘、运气。所谓“人生老师”“感谢贫穷”,是脱离苦海者的回顾性自勉。他们庆幸自己没有被困苦和贫穷击倒,将苦难和贫穷视为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相信未来的自己会更加坚强和勇敢。p分页标题e
他们感到庆幸,是因为还有很多人没能走出苦难与贫困的泥沼,或继续受煎熬,或在痛苦中逝去。后者不可能感谢贫穷,也不会觉得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他们没有心思谈诗意,无法以“胜利者”的姿态谈感想。后者未必没有努力和挣扎,没能摆脱困苦有各种原因,很难说他们有“错”。无论对个人而言,还是从国家着眼,减少直至消灭贫困都是重中之重,社会不可能“眷恋”苦难和贫困。就本例而言,贫寒子弟考上北大,值得祝贺。王心仪表达的是,看到曙光者对黑暗的告别,以反讽的手法对苦难致“悼词”。18岁的王心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其他人生坎坷,希望她继续拼争、不要迷茫。对众多看客而言,不能刻板解读一个18岁女生“感谢贫穷”。不然,反倒显得幼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