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死的时候31周岁,他临终前曾这样悲怆地呼喊:“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句话就像古诗中的兴法,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叹之词。重要的不是前一句,而是后一句。英雄至死也不愿轻责自己,这便是项羽在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定位和审视,但却给后人留下诸多感慨。
唐代诗人杜牧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作者为失败的英雄惋惜,令人颔首。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纵观项羽施政用人等做法后,认为他的失败是历史必然。他评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还是南宋词人李清照略显公道,她咏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国传统文化向不以失败论英雄。铲灭暴秦的西楚霸王毕竟千古一人,余子谁堪共酒杯?成王败寇此乃大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