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大学百科 正文

八字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八字成语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16个八字成语,若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这10个“八字成语”,每一个都有典故出处,知道五个算你牛!18个八字成语,全认对的人,请受我一拜18个八字成语,认识五个,你就是高手!

16个八字成语,若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

孩子们都在上网课,对孩子是考验,对家长也是考验。

学习中肯定会碰到成语,作为家长,也来学习一下吧!

18个八字成语,若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

01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释义】很久没见到过这人,今天看到了,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

【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02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释义】蓬:蓬草。麻:麻丛。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0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9;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04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05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释义】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0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释义】形容名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符合。

【出处】《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07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释义】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p分页标题e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08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释义】指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09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1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出处】唐朝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释义】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

1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释义】拥有金玉般的外表,里面却像破棉絮,用来比喻比喻外表华美,而实质糟糕。

【出处】刘基《卖柑者言》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14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

【释义】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16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p分页标题e

【释义】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这10个“八字成语”,每一个都有典故出处,知道五个算你牛!

来源:诗词漫游记

成语,是经过长期语言实践形成的一种固定短语,精炼且富有表现力。

一般来说,成语都是四个字的,但是也有其他字数的形式,如两字成语“杞忧”,由“杞人忧天”化简而来;三字成语“安乐窝”、“闭门羹”等;五个字成语“送佛送到西”;六个字成语“此一时,彼一时”、“有志者事竟成”;七个字成语“新官上任三把火”、“人逢喜事精神爽”,等等。

当然,也有八个字的成语,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这10个“八字成语”,每一个都有典故出处,知道五个算你牛!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出处】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释义】

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就能像麻一样挺直。表示事物的性质会随环境而改变。

这个成语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意义更为积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处】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相传春秋时期,宋国城门失火,人们用护城河水救火,水被用完了,河中的鱼也因此而死了。

【释义】

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出处】

典故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江表传》,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鲁肃称“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回答他“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释义】

现以此形容人大有长进、焕然一新,足以引起他人的重视和另眼相待。

八字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八字成语故事)  大学百科  第1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出处】

钱钟书《围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器当然应有尽有,就是不大牢。”

【释义】

比喻虽然小巧,但是却没一样可少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9;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释义】

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因为桃花、李花美丽,桃子、李子鲜美,人们自然会去欣赏采摘,因而踩出一条路来。

后多用来比喻君子人格高尚,口碑很好,具有凝聚力。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p分页标题e

【出处】

明代刘基《卖柑者言》。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式散文,文中“我”买到的柑橘外表金光灿烂,剖开一看,一种破棉絮的臭味直冲鼻子,真是中看不中吃。

文章尖锐地揭露了社会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黑暗现象,批判了朝廷官员弄虚作假,醉生梦死的丑陋本质。

【释义】

用来比喻外表华美,而实质糟糕。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释义】

所谓“兼听”,就是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必须把正反两面的意见都打听清楚;“偏听”,就是说只听一方面意见。

这个成语是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把事情或道理弄明白;偏听偏信,就弄不清事物的真相。

要有正确的思想,必须分析事物的对立方面,揭露矛盾。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出处】

《北齐书·元景安传》。

【释义】

本义是,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宁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玉让中国人最感动的品质。玉碎了,还是玉。

中国人把玉看成了中国魂,近百年不屈不挠的奋斗,中国人有的就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维持着自己的尊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原句是: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后演变为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

俎,板下有足者称俎,用以放置祭祀之物,也作切肉的砧板。

这句成语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释义】

“焉”是“哪儿”;“将”是“要”:“附”是“依附”。皮都不存在了,毛还附在哪里呢?表示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没有了,依附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无法存在。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清点东阳这个地方交来的赋税,发现数量是往年的十倍,非常高兴,连忙去向魏文侯道贺。但魏文侯却摇摇头,给大臣们讲个一个故事:

有一天,我在出游的时候看到一个砍柴人,他穿着一件皮袄,但却把它翻了一个面,皮朝着外面穿。我问他为什么要反着穿,砍柴的说,我整天扛着柴火,怕把皮上的毛磨秃了,就翻过来穿,反正这面也是皮子,磨烂了也没关系。

我问他,可你有没有想过,毛是长在皮上的,皮子磨破了,毛怎么留得住呢?p分页标题e

大臣们听得云里雾里,魏文侯笑着解释道:“现在,你们因为东阳多交的税而感到高兴,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东阳的地没有增加,人口也没有增加,但是交上来的税却是原来的十倍,这显然是横征暴敛得来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君王也当不安稳。所以这真不是什么好值得庆贺的事。”

魏文侯通过增加的赋税,看到了藏在更深处的问题,这种深入思考的能力和看得长远的眼光,就是一种大智慧。

大家还知道哪些八个字的成语呢?欢迎分享在评论区。

18个八字成语,全认对的人,请受我一拜

有一句俗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道家的八位仙人,就是汉钟离 、 张果老 、 吕洞宾 、 铁拐李 、 韩湘子 、 曹国舅 、 蓝采和 、 何仙姑 。

为了渡过东海,八仙各拿出看家本领,各自渡过东海。

后来,就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成语,比喻各有各的办法。

八个字成语在汉语中非常常见,诗词君18个八字成语,认识五个,你就是高手!

01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释义】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出处】《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强多了。

02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释义】一个人传出没有根据的事,众多的人跟着传播,就被当作实有的事了。指根本无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出处】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03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释义】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出处】《后汉书·桓谭冯衍传》:“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江海带地,不足以比。”

04

家有敝帚【zhǒu】,享之千金

【释义】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认为自家的破扫帚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p分页标题e

【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吴汉下令屠城。刘秀指责他,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不能掠夺他们的财产失去民心。

05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释义】一方面因之而高兴,另一方面却因之而害怕。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的年高而欣喜,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06

一着【zhāo】不慎,满盘皆输

【释义】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全局失败。

【出处】元·李元蔚《将神灵应》第二折:“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

07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释义】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出处】《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08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释义】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成语故事】当初,虞叔有块宝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没有给他,然后,虞叔为此而感到后悔,说:“周这个地方有句谚语说:‘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却因为拥有宝玉而获罪。’”于是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

可是,虞公又来索要虞叔的宝剑,虞叔说:“这实在是贪得无厌。如此贪得无厌,将会给我带来杀身之祸。”

于是就发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个地方去了。

在这段故事中,虞叔因为担心贪图财宝招来祸患,所以,把宝玉献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宝玉仍不知满足,最终因为贪得无厌而引来灾祸。

09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释义】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出处】《韩非子·功名》:“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10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释义】 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p分页标题e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

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

11

不经一事,不长【zhǎng】一智

【释义】不亲身经历就不能增长一些见识,是说经验能使人增长智识。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僧云:‘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12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释义】豹子死后留下珍贵的毛皮,人死后留下美名于后世。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大丈夫怎肯负人恩德?

13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释义】形容部分读书人脱离劳动、脱离实践的样子。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14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释义】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15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释义】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用于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表达了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出处】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成语故事】桓温率兵北征,经过金城,见到年轻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之粗了,感慨道:“树尚能且如此,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

桓温手抚枝条,泫然落泪: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意思是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16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释义】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例句】《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17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释义】指外行人胡乱指挥内行人或者自己不懂却想要使别人明白。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8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p分页标题e

【释义】用以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18个八字成语,认识五个,你就是高手!

有一句俗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道家的八位仙人,就是汉钟离 、 张果老 、 吕洞宾 、 铁拐李 、 韩湘子 、 曹国舅 、 蓝采和 、 何仙姑 。

为了渡过东海,八仙各拿出看家本领,各自渡过东海。

后来,就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成语,比喻各有各的办法。

八个字成语在汉语中非常常见,今天了18个八字成语,认识五个,你就是高手!

01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释义】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出处】《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强多了。

02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释义】一个人传出没有根据的事,众多的人跟着传播,就被当作实有的事了。指根本无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出处】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03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释义】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出处】《后汉书·桓谭冯衍传》:“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江海带地,不足以比。”

04

家有敝帚【zhǒu】,享之千金

【释义】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认为自家的破扫帚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吴汉下令屠城。刘秀指责他,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不能掠夺他们的财产失去民心。p分页标题e

05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释义】一方面因之而高兴,另一方面却因之而害怕。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的年高而欣喜,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06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释义】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全局失败。

【出处】元·李元蔚《将神灵应》第二折:“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

07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释义】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出处】《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08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释义】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成语故事】当初,虞叔有块宝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没有给他,然后,虞叔为此而感到后悔,说:“周这个地方有句谚语说:‘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却因为拥有宝玉而获罪。’”于是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

可是,虞公又来索要虞叔的宝剑,虞叔说:“这实在是贪得无厌。如此贪得无厌,将会给我带来杀身之祸。”

于是就发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个地方去了。

在这段故事中,虞叔因为担心贪图财宝招来祸患,所以,把宝玉献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宝玉仍不知满足,最终因为贪得无厌而引来灾祸。

09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释义】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出处】《韩非子·功名》:“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10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释义】 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

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p分页标题e

11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释义】不亲身经历就不能增长一些见识,是说经验能使人增长智识。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僧云:‘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12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释义】豹子死后留下珍贵的毛皮,人死后留下美名于后世。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大丈夫怎肯负人恩德?

13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释义】形容部分读书人脱离劳动、脱离实践的样子。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14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释义】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15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释义】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用于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表达了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出处】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成语故事】桓温率兵北征,经过金城,见到年轻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之粗了,感慨道:“树尚能且如此,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

桓温手抚枝条,泫然落泪: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意思是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16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释义】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例句】《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17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释义】指外行人胡乱指挥内行人或者自己不懂却想要使别人明白。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 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8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释义】用以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daxuebaike/279728.html

相关文章

重庆中考职高分数线比普高高

重庆中考职高分数线比普高高

重庆中考职高分数线比普高高本文将探讨重庆中考职高分数线相对于普高的较高情况。首先,介绍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其次,分析选择好专业所需的分...

大学百科 2024-02-14 21:02 0 135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