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大学百科 正文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核心观点 主要矛盾的变化

一、主要矛盾的变化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核心观点 主要矛盾的变化  大学百科  第1张

(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新生共和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彻底解决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2)从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特别是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随着土改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

(1)中共八大: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上述正确认识后来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2)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p分页标题e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核心观点

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表述讲的是社会主要矛盾,而非经济发展或物质文化生活的主要矛盾。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主题进行思考,着眼点不能偏移,要把握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思路不能窄。

至于基本国情,则主要是从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本质的社会性质角度来定位的。经过努力奋斗,随着一般意义上的国情演变的积累,基本国情会出现某些阶段性局部性变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这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发生根本转变很不容易。

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转变。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daxuebaike/6392.html

相关文章

重庆中考职高分数线比普高高

重庆中考职高分数线比普高高

重庆中考职高分数线比普高高本文将探讨重庆中考职高分数线相对于普高的较高情况。首先,介绍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其次,分析选择好专业所需的分...

大学百科 2024-02-14 21:02 0 135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