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服有什么讲究
学士帽
学士帽为方型黑色,帽子正中缀有黑色流苏。学位帽的造型,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大学普遍采用的方型造型,含有书本(代表知识)的意义。在颜色上,除校长外不分学位级别,校长为红色或黑色一律使用黑色,显得庄重、沉稳。戴学士帽时,帽子开口的部位置于脑后正中,帽顶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流苏
在学位级别的划分上,博士的流苏为红色,硕士的流苏为深蓝色,学士流苏为黑色,校长的流苏为黄色。这种色彩的界定,与学位袍是交相呼应的。校(院、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委员(或 导师)及已获学位者,其流苏均垂在所戴学位帽的左前侧中部。
二、中国的“学位服”衍变
对翻译有所了解的读者或许知道,博士、硕士、学士这样的翻译过程,实际上与“民主”、“共和”的概念相似,都是从英语引介,再从中国古典中寻找意义相近的词语进行翻译。
例如,中国古代的“博士”,是作为一种官名出现,秦汉时期,“博士们”主要职责是保管图书,通晓古今,以备查问,熟识经典者,才有可能被推举为“博士”,因此,现代人在翻译之时,选择该词作为Doctor的对应词汇。
隋唐的科举制度兴盛后,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中,实际上也存在着类似于博士、硕士、学士的不同等第,这些名头今人也都十分熟悉:乡试高中者称为“秀才”,省试高中者为“举人”,殿试高中者就是“进士”。
一方水土一方传统,与西方极为不同,中国古代的这些士人因不同等级也有不同服饰,但这些服饰与官服有着紧密的联系。
《旧唐书·舆服志》中即载“国子、太学、四门学生”需要着“黑介帻,簪导,深衣,青襟、领,革带,乌皮履”。秀才等级需要着“乌纱帽,白裙襦,青领”。到了明清时期,对状元、举人、秀才都有更为细致的规定,以帽子为例,清代时,状元需要佩“金顶,上衔水晶”,举人级别要佩戴“顶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等到秀才级别,则是“顶镂花银座,上衔银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