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分数线百科 正文

李充简介(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

李充简介(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

李充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约生于西晋末年,卒年上限不早于公元349年,下限大约在362-365年。李充家世可追溯到汉代李通,江夏(今湖北安陆)人,官至五品中书侍郎。其思想集中体现于《论语注》、《学箴》等著作之中,表现为以儒为本、刑名之学、兼综道玄的特征。作为文学家,李充的文学颇有成就,曾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流传后世。李充《翰林论》是文体论在东晋发展的重要表现,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总集编撰有重大影响。

人物简介

李充字弘度,江夏人。晋成帝时丞相王导召他为掾。转记

室参军。又曾任剡县令、大著作郎,奉命整理典籍。后迁中书侍郎,逝世于任上。

《玉台新咏》

李充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曾著《学箴》,以针砭当时人“越礼弃学而希无为之风”。不过他对老庄学说并无贬斥之意。自称要“引道家之弘旨,会世教之适当”。他的文学思想主要见于《翰林论》。此书本是总集,共54卷,至唐初仅存3卷,只是录其评论。留存至今的只有佚文8则,是清人严可均从《初学记》等类书中辑出的。从这些佚文看来,他只是较简略地论说各种文体的不同要求,并举出某些作家为典范。他比较注重文采,对孔融、曹植、潘岳、陆机等人均甚赞赏;只是对“表”与“驳”认为“不以华藻为先”。大约因为他的议论较简略,所以《文心雕龙.序志篇》批评他说“《翰林》浅而寡要”。

李充的诗,以《玉台新咏》所录《嘲友人》为最有名。其中如“良辰不我俱,中阔似商参。尔隔北山阳,我分南川阴。嘉会罔克从,积思安可任。目想妍丽姿,耳存清媚音。修昼兴永念,遥夜独悲吟”诸句,写相思之情颇为真切。 李充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论语注》10卷、《翰林论》54卷、集22卷。今存诗3首,其中两首只有类书所引佚句,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他的辞赋和文亦多系类书中保存的零星佚文,只有少数几篇较完整,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生卒年

《晋书.李充传》称:“李充字弘度,江夏人。父矩,江州刺史。充少孤,其父墓中柏树尝为盗贼所斫,充手刃之,由是知名。”未记载其生卒年,但知其性格颇有刚勇强悍的一面。

《法书要录》

关于李充的生年,学界有两种看法:王运熙认为李充生于东晋初年;曹道衡则认为李充生于西晋末年。曹先生说:“据《晋书》的《华轶传》、《应詹传》、《温峤传》和《王敦传》记载,则从怀帝永嘉年间(307—312年)起,历任的江州刺史都有姓名可考”,直到虞亮兼任江荆豫三州刺史,而虞亮卒于咸康六年。据张可礼先生《东晋文艺系年》考,李充在咸康四年出任丞相王导掾,可见李充父李矩任江州刺史当在华轶之前。《晋书.中宗元帝纪》载:“江州刺史华轶不从,使豫章内史周广、前江州刺史卫展讨禽之。”《世说新语.俭啬》刘孝标注曰“永嘉流人名曰:‘卫展字道舒,河东安邑人。祖列,彭城护军。父韶,广平令。展,光熙(306年)初除鹰扬将军、江州刺史’。”可见李矩任江州刺史在卫展前,即306年之前。而《晋书.惠帝纪》载:“(永平元年)秋七月,分扬州、荆州十郡为江州”。永平元年即公元291年,这一年始有江州刺史之职,李矩任江州刺史应在这一年之后。因此,李矩任江州刺史当在291年—306年之间。据《晋书.李充传》所言,李充少丧父,由上推之,李充当生于公元291—306年间。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建东晋,可以确定李充生于西晋末年。p分页标题e

李充简介(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  分数线百科  第1张

李充的卒年,据曹先生考证“大约不会早于永和末年至升

平年间(335—360年);甚至也可能活到隆和、兴宁年间(362—365年)或更后”。张可礼《东晋文艺系年》根据《资治通鉴》考,李充于咸和四年(338年)六月任王导丞相掾,李充卒年不早于338年。《晋书.李充传》载:“征北将军褚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试问之,充曰:‘穷猨投林,岂暇择木!’乃除剡县令”。《晋书.褚裒传》:“永和初,复征裒……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永和五年即公元349年,李充出任剡县令当不早于公元349年。至于李充除剡县令,《世说新语.言语》第80篇另有记载:“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此处所言举荐李充的是殷浩而非褚裒,殷浩当时任扬州刺史。《晋书.孝宗穆帝纪》载:“(永和二年)三月丙子,以前司徒左长史殷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资治通鉴》载:“永和二年……褚裒荐前光禄大夫顾和、前司徒左长史殷浩;三月,丙子,以和为尚书令,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永和二年即公元346年,此年殷浩出任扬州刺史。《晋书.殷浩传》:“会遭父忧,去职,时以蔡谟摄扬州,以俟浩。服阕,征为尚书仆射,不拜。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遂参综朝权。”“及石季龙死,胡中大乱,朝过欲遂荡平关河,于是以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晋书.孝宗穆帝纪》记载,永和五年(349年)四月“石季龙死,子世嗣伪位”。由上推断,殷浩任扬州刺史是在公元346-349年间,并在此间举荐李充任剡县令。《晋书.李充传》与《世说新语.言语》第80篇之记载,无法考证孰对孰错,但不管是褚裒举荐还是殷浩举荐,李充出任剡县令的时间都不会晚于349年。据唐张彦远集《法书要录》记载,李充母卫夫人卒于永和五年(349年),而《晋书》本传称李充母去世后,李充服丧三年,又出任大著作郎,由此推知李充卒年上限不早于352年。李充为大著作郎之后,“删除烦重,以类相从”,作《晋元帝四部书目》定需几年时间,所以李充卒年下限参照曹先生看法,当于隆和、兴宁年间(362—365年)。

家世

李充的祖先可追溯到汉汝南太守李通。《三国志.魏书》载:“李通字文达,江夏人也。以侠闻于江、汝之间。”李通为人正直,勇猛善战,受到魏文帝曹丕赞赏:“昔袁绍之难,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据其本传,李通有两子:李绪、李基。李基在李通死后袭爵,封奉义中郎将,其兄李绪封平虏中郎将。李充祖父李秉是李绪子。李充伯父是李重。《晋书.李重传》载:“李重字茂曾,江夏钟武人也。父景,秦州刺史、都亭定侯。重少好学,有文辞;早孤,与群弟居,以友爱著称。”由此可见李重可能是长子,李秉早亡,由李重照顾诸弟。李重勤奋好学,很早就以文辞知名,“弱冠为本国中正,逊让不行”。因有才学,又“以清尚称”,一直受到重用。“咸宁中为始平王文学,迁太子舍人,转尚书郎。太熙初迁廷尉平。李重子式,字景则,“有美名”,“以平隐著称”,“官至侍中,咸和初卒”。李式擅长书法,尤善楷隶。李氏家族从李通至李重未有善书法的记载,李式善书法,且颇有名气,可能是受卫夫人影响。《法书要录》称:“(李式)卫夫人之犹子也。甚推其叔母善书”。据《三国志.魏志.李通传》和《全晋文》考,李重有三个弟弟:李嶷、李尚和李矩。李矩就是李充之父。《世说新语.言语》第80篇注引《晋中兴书》曰:“(李充)祖康(秉)父矩皆有美名”,可见李矩在当时也颇有名气。p分页标题e

李充母为河东卫氏才女卫铄,“字茂猗,廷尉展之女弟(妹妹),恒之从女”,世称卫夫人,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中之上品,李嗣真《书后品》列为上之下品。张怀瓘《书断》称其“隶书尤善规矩,钟公云:‘碎玉壶之水,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唐人书评》云:“卫夫人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其书法成就在历代都受到称赞。卫夫人先祖可追溯到汉代卫暠。《晋书.卫瓘传》载:“汉明帝时,(暠)以儒学自代郡征,至河东安邑卒,因赐所亡地而葬之,子孙遂家焉。”卫暠子觊孙瓘皆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后代亦有书法家风。卫瓘有子恒、岳、宣、裔,恒有子璪、玠。卫玠是当时清谈的高手。《晋书.卫瓘传附恒族弟展传》云卫展是卫恒的族弟。《世说新语.俭啬》第六篇载:“卫江州在寻阳……李弘范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复驱使草木。’”卫江州即卫展,李弘范应为李弘度,指李充,可知卫夫人是卫展的妹妹。《法书要录》亦云:“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廷尉展之女弟”,而《全晋文》曰:“铄字茂猗,河东安邑人,廷尉卫展女”《世说新语》成书距卫夫人生活的年代较近,出错几率较小,因无从考证,暂以此说为准。由此,卫夫人是卫恒的族妹,那么卫夫人之父应该是卫瓘兄弟。卫家自卫觊以来尽出书法高手,到卫夫人已是第四代,卫夫人一女流之辈,成就不逊他人,令人钦佩。李充擅楷书乃是受其母影响。

李充子颙,据《晋书.李充传》记载:“(颙)亦有文义,多所著述,郡举孝廉。”《隋书》记载颙为“乐安亭侯”。据《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李颙曾著《周易卦象数旨》六卷、《古文尚书集注》十卷、集十卷。

仕途

《晋书》本传载:“(李充)辟丞相王导掾,转记室参军”,“征北将军褚

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乃除剡县令。”,“遭母忧,服阕,为大著作郎。……累迁中书侍郎,卒官。”,李充的仕历非常清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做丞相王导幕府,第二阶段是做征北将军褚裒参军,后除剡县令,第三阶段是为母服丧三年后出任大著作郎,制《晋元帝四部书目》,累迁中书侍郎,卒官。

《资治通鉴》

张可礼先生《东晋文艺系年》据《资治通鉴》考,李充于咸和四年(338年)六月任王导丞相掾,并著《学箴》。王导于第二年七月去世,李充在此之前转为记事参军。这是李充仕历的第一个阶段。李充仕历的第二个阶段大约开始于345年,是年褚裒任征北将军,之后引李充为参军。后李充因家贫,苦求外出,除剡县令。据唐张彦远集《法书要录》记载,李充母卫夫人卒于永和五年(349年),李充服丧三年,其仕历第二个阶段到此结束。服阕,李充为大著作郎,开始他仕历的第三个阶段,这也是他告别幕僚和县令等卑微的官职,进入仕途最辉煌的阶段。李充所任著作郎在晋官品中为第六品,掌管国史编撰。藉此,李充得以对古代典籍“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编纂《晋元帝四部书目》,创制经、史、子、集四分法,并为后代袭用。p分页标题e

李充后累迁中书侍郎,中书侍郎由魏置通事郎发展而来,晋代沿用,居第五品,职能是为皇帝起草诏令,相当于汉代的尚书郎。“魏、西晋时中书监、令承受、宣布皇帝旨意,由侍郎草拟成诏令,呈皇帝批准后颁下。职任机要,地位不高,但颇清贵,多用文学之士,亦为宗室起家(入仕)之阶梯。”李充任此职,可见其才学受到重用,地位已经明显提高。

思想

李充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注》、《尚书注》、《周易旨》、《释庄论》、《翰林论》等著作中。这些著作大多亡佚。从现存残篇看,李充思想以儒为本、好刑名之学、兼综道玄。

李充以儒学为根本的思想特征集中体现在《论语注》中。《隋书.经籍志》载:“《论语》十卷,晋著作郎李充注。”“《论语释》一卷,李充撰”;《新唐书.艺文志》载:“李充注《论语》十卷”;《清史稿.艺文志》载:“晋李充《论语集注》二卷”。今已不见李充《论语注》之完本。梁代皇侃作《论语义疏》时辑录一些李充的注释,成为现在研究李充《论语注》的重要资料。李充在《论语注》中常称孔子为“圣人”,对孔子十分尊重,树立其诲人不倦的儒者形象。除尊孔外,李充还重视儒家仁、义、德、礼等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功用。孝、义、礼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李充对之十分重视,于此显示李充思想中儒家观念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晋书.李充传》称李充“幼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刑名之学”是李充重要的思想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反对虚浮的社会风气,反对名不符实之人。最能体现李充“好刑名之学”思想的是其《学箴》。《学箴》产生的社会背景是时人尚虚浮之风,其弊日盛。李充在序言称:“情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认为出于真心实践仁义的人越来越少,利用仁义谋取名利的人越

来越多,故“惧后进惑其如此,将越礼弃学而希无为之风”,“略言所怀,以补其阙。引道家之弘旨,会世教之适当,义不违本,言不流放,庶以祛困蒙之蔽。”李充作此文之目的,就是要抑制当时的虚浮之风,为后进之士指出一条道路来。《学箴》体现出李充主张维护儒家仁义施行的思想,更体现出李充反对名不符实的社会现象,憎恶以假仁义谋名利的不道德行为。《晋书.李重传》称李重“迁尚书吏部郎,务抑华竞。”李重在奏论中曰:“案如《癸酉诏书》,廉让宜崇,浮竞宜黜。”可见李重也反对浮虚之风,李充“刑名”思想与之一脉相承。《世说新语.品藻》中李充称赞李重“雅正”,足见其对李重的尊重与敬仰。李充任大著作郎期间,“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甚有条贯,密阁以为永制。”《隋书.经籍志》也称“东晋之初,渐更鸠聚。著作郎李充,以勖旧簿校之,其见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充遂总没众篇之名,但以甲乙为次。自尔因循,无所变革。”作《晋元帝四部书目》工程浩大,需忍住寂寞,淡泊名利,藉此可以看出李充具有务实精神,躬身实践其“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之思想。p分页标题e

李充生于西晋末年,玄学已经经历了鼎盛时期,“名教”与“自然”、齐一儒道等问题在郭象那里得到解决。李充思想中的玄学思想,体现出“名教”与“自然”调和的儒道合一的特点。除受儒家、刑名、玄学思想影响,李充还很重视道家思想。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曰:“《御览》五百九十七引充《起居诫》,自言家奉道法,知其好道家之言。”李充对《论语》、《尚书》、《周易》等儒家经典和道学名著《庄子》颇有研究,并“注《尚书》及《周易旨》六篇、《释庄论》上下二篇。”因对儒道名著的熟稔,李充常用老、庄思想诠释《论语》。儒道会通的思想在李充《论语》注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成就

李充生活于东晋明帝时代,故里在今安陆和云梦一带。他是东晋多才多艺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大家。少时贫困,奉母至孝,为人性情刚烈,好打抱不平。初为剡县令,因母丧辞官,后归朝,官拜大著作郎,至中书侍郎。因其治学严谨,其学问渊博精深,亦善辞章文赋。充任大著作郎时,他深感传世典籍混乱,遂以西晋荀勗的分类为基础,调整了荀勗的四部分泪,以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进一步完善了四部分类法,直到《隋书.经籍志》最后定型。李充一生所著甚丰,有《尚书注》、《翰林论》和文集二十二卷等,原书均已失传。今仅见严可均《全晋文》辑有《翰林论》、《太平御览》载有《吊嵇中散》等佚文。

李充奠定图书分类学的基础是魏晋以后文学创作的发展,这时的文人们也开始注意文章总集的编选,这些选家往往通过文体源流和作家作品的论述,通过文章的去取体现他们的文学观点,因此这些总集同样具有文学批评著作的价值。现在已经散佚的西晋挚虞《文章流别集》和东晋初李充的《翰林论》,就是魏晋南北朝时代著名的总集。刘勰《文心雕龙》评李充的《翰林论》为“疏而不切”。东汉以后,诸子学说衰落了,作为实用技术的军事、天文、数学、机械、医学等也统统受到鄙视,因此,这几类著作日益减少。魏、晋以来,个人文集及总集、选集的编纂日益兴盛,这些选集,尤其是别集,虽然主要是文学作品,但决非仅有诗赋,也有政论、奏表、杂文等搀杂在里边。由于这一系列的变化,作为学术文化的陈列橱窗的目录,特别是由学术文化性质决定的分类法,就不得不改弦更张,以适应文化学术的发展变化了。首先站出来对分类法进行改革的,是西晋的荀勗。荀勗根据三国魏郑默所编的《中经》更撰《中经新簿》时,把图书分成了四个部类:甲部六艺、小学;乙部诸子、兵书、兵家、数术;丙部史书、杂事;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这就基本构成了后世的“四分法”。而李充作《晋元帝书目》,更是对荀勗的乙、丙两部位置进行了对调,这样,就基本上确定了后世经、史、子、诗赋顺序,李充也就成了目录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于李充等人首倡的经、史、子、集分类法与当时学术发展状况与趋势相一致,所以它迅速得到了官、私两方面目录学家的承认。p分页标题e

李充还写得一手精妙的楷书,因书法修养高深,与东晋王羲之等书法高

手甚为友善,他们一帮书法家经常在上虞的曹娥江畔、东山脚下,举行酒宴书法之乐。永和九年,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季节,李充等一帮文人学士与王羲之一家人少长咸集,坐于“曲水”岸边之乱石,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凡不能诗者,各罚酒三觥。四十一人共得诗三十七首,编为一辑曰:兰亭集。李充的《吊嵇中散文》等。《吊嵇中散文》一文,情真意切,悲悯之气感人至深,为东晋悼文中的佳品。

目录学成就

东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文学家。字弘度。江夏(今湖北安陆)人。家贫少孤,励志于学。成帝时任记室参军。永和初(345),征北将军褚哀引为参军转剡县令、升大著作郎、中书待郎等职。东晋初,国家重视收藏图书,在任大著作郎时,受命以西晋荀勖所撰《中经新簿》为蓝本,校对现在所藏之书,仅存3 014卷,遂又整理旧籍,编成《晋元帝四部书目》。他在荀勖《中经新簿》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又删除浮秽,以类相从,总设众篇之目,以五经为甲部,史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唐《隋书.经籍志》依其经﹑史﹑子﹑集分类,类分四部的名称由是确立。自此之后,无论史志﹑官籍或私藏书目率皆依循不改,是中国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创始人,并一直为后世袭用,在中国目录学史和分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该书目已佚,今从《古今书最》辑录中可看出体例。长于书法,精于文学,著有《翰林论》(一说为李轨所著)、《论语注》、《尚书注》、《周易旨》、《释庄论》及诗、赋、表颂240篇,文集14卷。今多已不传。

李充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fenshuxianbaike/188403.html

相关文章

重庆现在上职高录取分数线吗

重庆现在上职高录取分数线吗

重庆现在上职高录取分数线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重庆职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也备受关注。本文将就重庆职高录取分数线、选择好专业所需分数以及...

分数线百科 2024-02-14 21:01 0 88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