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清代打一场官司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古代官府又称为“衙门”?七绝《衙门》“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清代打一场官司需要多少钱?
@秦楚刊号
打官司叫诉讼,自古至今打官司都要收费,这就是诉讼费。
旧时有民谣说:“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其实这句话还仅仅是针对官吏和衙役的索贿受贿而言的,并不包括当时政府明文规定必须收取的诉讼费用。
到了清朝末年,就是这种“合法”的诉讼费,也已使绝大多数诉讼者无力承受,于是清政府不得不对此稍加“整顿”,制定了所谓《三费章程》,还在各州、府、县设立了所谓“三费局”,专司行政尤其是诉讼收费。
但就是根据这个“整顿”以后的“章程”,其收费项目之多和收费数额之巨,仍足以让一般平民咋舌,根本没有能力承担,根本打不起官司。
根据同治年间所订的“章程”,以一桩普通的民事诉讼为例,除了双方需要雇请讼师(即现在的律师)的高额费用外,原、被告双方各自还需要向政府衙门缴纳的费用就有。
开单费800文;吏、礼、兵、工部的仓监费600文;户房费400文;经书取卷费120文;差役传人费依原、被告到城距离120文至2400文不等;取票费500文;具结笔资费300文;结案费240文;传案状纸费每张680文;代书笔墨费每张300文;下乡催案费每天200文;初审送案卷费原告1980文。如果中途撤诉,除原先已交费用分文不退外,双方还得各交1200文撤案费。在这许多费用中,有不少项目还可由审理案件的官吏任意加码,例如词状工本的纸张数、代书笔墨的用量和下乡催案的天数等,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增加。
有些地方还有很多“视情”加收的费用,诸如什么监押费、探监费、免刑费、拦路告状费、搜寻物证费等等,用今天的话说即“乱收费”或“滥收费”。
依此估算,一桩普通的民事诉讼,除了索贿行贿的“黑费”外,仅仅是所谓“合规”的收费,原、被告双方至少也得交10000文以上。
10000文是个什么概念?
根据当时市场大米价格500至600文一石(150斤)折算,打一件普通民事官司,当事双方各自最少也要破费20石米(3000斤)左右。
如果再加上索贿行贿费用和任意加收的费用,那么就会导致许多打官司的普通人家倾家荡产。
正因为如此,即使遇到个别比较清廉的官吏,这类民间官司很多人也打不起,或勉强打赢了也不划算,因此许多人如果产生民事纠纷,宁可私了也不打官司。
但不打官司又对“父母官”有利,他们又能够以“本地社会治安好”作为自己的“政绩”,在官员“考核”时被列为“优等”,为升官捞取政治资本,堪称左右逢源,永久获利。(何兆基)p分页标题e
为什么古代官府又称为“衙门”?
清朝著名的章回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上载︰“着他写一张状子,只管往有司衙门中告去。”及清朝戏曲家李渔所作十种曲之一的《玉搔头‧奸图》曰︰“只指望讨几封荐书,往各衙门走走。”这里出现的“衙门”,都是指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古代官府又称为“衙门”呢?
衙门是古代官署的一种俗称,就是官吏办公、办事的地方。如《广韵》上载︰“衙,衙府也。”衙府就是官署。据宋朝钱易《南部新书‧庚》上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因此,衙门原作“牙门”,讹误变易后才称为“衙门”。
古代军队驻扎戍守,主帅或主将的军营前会树立一牙旗作为军门,称为“牙门”。在《周礼》上称为“旌门”,如《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另《国语》上则称为“军门”,如《国语.齐语》︰“执枹鼓立于军门。”三国吴云阳人韦昭.注:“军门,立旍为军门,若今牙门矣。”
又《后汉书‧袁绍传》:“麹义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李贤.注:“《真人水镜经》曰:‘凡军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坚;若有折,将军不利。’牙门旗竿,军之精也。”
所谓的“牙旗”,就是天子或将军立在军营前的大旗,因为旗竿上通常用象牙做装饰,所以称为牙旗。如《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薛综.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由此可见,“衙门”最早是军旅中的称谓,后来逐渐移为朝廷官署所使用。如宋朝司马光等人纂修之《类篇》上载︰“古者军行有衙,尊者所在,后人因以所治为衙。”
古代的衙门为了显示出气派、威严,大门多开六扇门。所以,后来也以六扇门代指官府、衙门。关于衙门的谚语有“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深似海”等。
七绝《衙门》
衙门坐北日常斜,送往迎来看落花。
堂上千番群鸟过,难飞一只白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