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
新高考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变革内容之一就是招生录取依据的变化,从之前的唯统一高考分数录取,到现在的“两依据、一参考”形式。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以及高校要求等,合理选择相关科目参加选考;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会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转变了唯分数录取的弊端,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尊重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
新高考改革招生录取方式,有利于指导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新高考招生录取依据的变化,带来的是中学教育教学上的系列变化。具体来说,“3+1+2”模式上的变化,要求中学要在选课前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在选课后进行走班教学。选课,意味着学生可以选择教师,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选课;走班,意味着要打破传统行政班模式,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这对中学的教学管理提出要求,也有利于中学教育教学的变革和质量提升。
新高考科学制定人才选拔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通过“3+1+2”模式,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非选考的科目在高二上学期之前就能学完,较改革前来看,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同时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的探索,扩大了高校和考生的自主权、选择权。新高考录取模式的重要改革是由报考“院校”变为报考“院校+专业组(专业)”,这意味着对专业的选择先于对院校的选择,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当前和后续学习中也会提升学习兴趣,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考生不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这样一种科学的人才选拔模式,增强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
新高考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选用的系统转变。新高考不仅涉及高中相关的系列转变,更会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要求。新高考实行的“院校+专业组(专业)”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高校在招生过程中,那些不被社会认可的专业,极有可能招不到足够的考生。这有利于高校评价导向的转变,高校要加深自身内涵建设,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其中心工作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二、应对新高考填报的新变化
在“3+1+2”的安徽新高考科目要求下,普通高校实行“院校+专业组(专业)”的志愿填报方式,这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性,考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高校科目要求以及所在学校的办学特点来综合考虑。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要着重了解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了解各专业的招考科目要求,不同学校对同一专业可能存在科目要求不尽相同的情况。二是要了解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包括高校特殊招生专业,如各类专项计划、中外合作办学、公费师范生等)和报考要求,在高中阶段就应在学校和家庭的帮助下做好职业规划。三是要了解专业所在高校的相关信息,如意向专业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做到心中有数。四是要了解志愿填报时高校的分类和层次,做到志愿填报的学校有层次、有梯度,防止因志愿填报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滑档”现象。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