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科目3+1+2是“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一、高中科目3+1+2是什么意思
新高考实行“3+1+2”模式。
据介绍,“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3+1+2新高考改革在考生录取方面,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简称“两依据、一参考”)。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把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类别分本、专科来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在实际操作时,分物理、历史两个类别,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分三段填报志愿和录取。具体做法是:第一段考生先填报志愿,随即投档录取;剩余计划重新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一起填报志愿后,再进行投档录取。以此类推。第三段志愿填报和录取后,如仍有院校专业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再行征集剩余招生计划志愿。
二、新高考3+1+2选择科目的技巧
新高考选科要了解高校不同专业的科目要求,做好比较分析。学生选择选考科目,首先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受到高校专业要求的影响,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对报考学生的考试科目要求也不一样,有的专业至少列出一门必考项目,学生根据要报考的院系和专业要求的必考科目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
因此,学生在新高考改革选择3门选考科目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要报考的院校专业对必考项目的要求,减少盲目性,做好比较分析,在保持自己兴趣的前提下,作出高校要求的选择。
三、新高考3+1+2位次折算方法
换算公式为:
(1)高考位次/选物理人数=理科位次/理科人数
(2)高考位次/选历史人数=文科位次/文科人数
高考位次:选物理或选历史的全省位次,会跟随高考成绩一起公布;选物理(历史)人数:年选物理(历史)的总人数,可以在一分一段表上可以直接查到(即最后一个人的位次加上人数);理科(文科)人数:年理科(文科)总人数。这种方法就是将选物理或历史后的高考位次,转换为年的理科或文科位次,进而使用后面这种“等效位次”参考往年招录数据。p分页标题e
举例:假设小刚选了物理,年高考位次为50000名,且选物理的总人数有300000人,去年理科总人数为250000人。那么,小刚在报志愿时通过以上方法,可算出自己年的等效位次约为理科41667名,然后根据去年的一份一段表找到该位次对应的分数,进行志愿填报。
其中,该方法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包括“今年物理组和历史组的人数比例和去年文理人数比例并不一样”、“文理兼收专业在今年两种招生计划中的变化”等等。因此,仍然存在较大误差。
需要提醒各位家长、考生的是,在新高考志愿填报中:往年的院校投档线基本将不再具备参考意义!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志愿要么是“院校专业组”,要么就是“专业(类)+学校”,都不会低于学校总的分数线。因此,现在更重要的参考数据应该是“专业录取分”、“专业录取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