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进行,待2023年高考结束后,本文将更新2023年高考新高考一卷语文答案及试卷,下文为2023年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起来看看新课标Ⅰ卷2023年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吧!
2023年高考将于2023年6月7日正式开考,新高考I卷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新高考一卷适用于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浙江高考考生。在高考考试中,希望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对待高考,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本文为考新高考一卷的广大考生整理了2023年新高考一卷数学试卷及答案,高考结束后可以及时对照答案进行估分。下文为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新高考一卷答案其他考试科目试卷及答案汇总:
https://www.gk100.com/read_7634341.htm
一、2023年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试卷
二、2023年新高考一卷语文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1.【参考答案】C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藜麦的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根据原文"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知,应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2.【参考答案】D
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造成了真正的伤害”错误。“造成了”或然变必然,原文最后一段中是说“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
3.【参考答案】A
分析论点、论据第二段的观点是“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A项,表明是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藜麦消费量的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的上涨,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B项,说的是藜麦价格的上涨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与第二段的观点相悖。C项,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可以用来支撑第三段的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关联不大。D项,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相关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无关。故选A。
4.【参考答案】①《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②《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③《卫报》与《独立报》使用具有明显顾向性的标题强调黎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p分页标题e
5.【参考答案】①借助名家观点与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②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比如第三段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③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类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6.【参考答案】B
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分析错误,“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没有坏意”是父亲印象中船上人的形象,此处父亲并不是在教儿子如何通过看神情、听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7.【参考答案】C
分析鉴赏文中的语言“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错误,“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说的是父亲希望儿子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人生的阅历和经验,从而沉淀自己,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稳重成熟。
8.①对自己过去插队生活的怀念。②对儿子(年轻人)经受劳动洗礼身心得到磨砺的期望,③对村庄的风情风物不能因现代化而丢弃的思考。①对大地无止无息地输出以滋养人类的感激。(每点1分)
9.【参考答案】甲组答案示例:①本文表而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每点2分)
【参考答案】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参考答案】CEG(每处1分)
主观型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固定结构进行断句。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合材料—《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p分页标题e
11.【参考答案】B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项,“与……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
12.【参考答案】C
理解文意“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
13.【参考答案】(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骄侮”(高傲轻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参考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赵裹子被国困在晋阳城中,突国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者中功劳排第一,为什么?”赵裹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危急,社稷危亡啊。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哀子!奖赏一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善于赏罚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赵哀子有君臣相亲的思泽,执行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高做轻慢的臣子,这是赵袅子失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子的,参议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高傲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
材料二:陈那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鲥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鲥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低的必然要说深洲。那些喜欢多事而且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他们想以此取得愚昧民众的信任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就像诸子的书,里边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臣说:“好。”孔鲥说:“从前赵、韩一起吞并知氏,赵裹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p分页标题e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参考答案】A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16.【参考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3分)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参考答案】(1)草创未就(已)就极刑而无温色
(2)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3)示例一: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示例二: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例三: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18.【参考答案】
A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每处2分,意对即可)
19.【参考答案】
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2分)
语句:⑥: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2分)
语句:⑨;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参考答案】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旱”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而的干燥、结实:“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3分)
21.【参考答案】示例一:①处,两个逗号将“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突出了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4分)
示例二:②处的两个逗号将时间状语“半天”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突出“闭住口”的时间之长,凸显了狂风的猛烈和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4分)
22.【参考答案】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飓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3分)
四、写作(60分)
23.精彩例文:
演绎精彩人生,讲好中国故事
故事,往往是我们儿时的快乐渊薮和精神原乡。俗话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其实不然,我们打量世界、思考人生,早在听故事中渐渐彩排。好的故事,并非全然是欢笑之词,也是思想的短笛和哲理的轻鸢,亦是现实人生的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开篇亮明观点)p分页标题e
好的故事,是明志的苦胆,是唤醒自我的闹钟。(分论点一)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谭婷的人生,俨然是一本被命运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不忍卒读的书,但她扼住命运的咽喉,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以超乎想象的毅力,终成为中国首位通过司法考试的聋哑人,从此在无声的世界里用手指为正义发声。桂海湖,这位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的载荷专家,和我们很多人一样,都坚信“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农家小院、竹篱茅舍、蓬门陋巷不曾遮蔽他瞻望星辰大海的目光。相反,看得见人生疾苦,所以更懂得闻鸡起舞,他最终用拼搏奋斗改变命运的轨迹。
没有优渥的环境、资源加持,却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人生赋能,他们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他们的故事俨然是明志的苦胆、唤醒自我的闹钟,可以触动人心,激发我们不懈奋斗的心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们在一次次泪目破防的不禁扼腕挺膺,期待像他们一样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
好的中国故事,是彰显中国辉煌成就的窗口,是传达中国伟大精神的名片。(分论点二)
忆往昔,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承载着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盛世。到如今,新时代无数鲜活的中国故事正在精彩演绎。“五个一百”以图文、影音等为载体,唱响催人春进的中国故事;《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中国奇谭》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实现古今“破壁”,向世界讲述古老而又鲜活的中国故事;电影《流浪地球》完美融入中国人眷恋故土家园的人文情怀,在海外引发观影热湖,向世界传达中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古代说书人每每讲到故事最精彩处,往往抚尺一下,说究“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戛然而止,各位看官也就纷纷散去。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只做看官,而应努力成为时代故事中的主角。除了以第三人称“他”去旁听,还需躬身入局,以第一人称“我”来用心构思,用脚步和双手去演绎。演绎好各自人生的精彩故事,汇聚成家国时代的宏大叙事;讲好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为世界留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印象”。(论述新时代青年应怎么做,升华主题)
名师阅卷(56分)
思路借鉴:
题目:《演绎精彩人生,讲好中国故事》
总(第1段):开篇点明好的故事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分(第2—6段)
分论点—(第2—4段):从个人角度论述好的故事的力量
分论点二(第5—6段):从国家角度论述好的故事的力量
总(第7段):升华主题,论述要讲好个人与国家的故事
方法借鉴:简约疏朗,渐次深入。文章在整体思路上化繁为简,清晰疏朗而又结构紧奏。文章紧紧围绕“故事”展开论述,从个人的奋斗励志故事催人奋进,到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尽显辉煌,最后谈及个人如何做的问题,由小及大,由个体到国家,由是什么到怎么做,娓娓道来,视野渐趋宏阔,境界依次拓展,颇具人生启迪意义,彰显时代精神。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