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与原湖南高等学堂(1897年长沙时务学堂成立,1899年改为求实书院,1902年改为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合并,在旧址上成立新的湖南高等学堂。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颁布了国民教育宗旨,制定了《壬子学制》和《大学令》,湖南高等学堂奉令停办,凡没有毕业的学生按志愿送到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1903年创办湖南省垣实业学堂,1908年湖南省垣实业学堂升为湖南官立高等实业学校,1912年湖南官立高等实业学校改名为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08年成立湖南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改名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同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省政府令迁入湖南高等学堂旧址。1914年,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按教育部令,正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教育部令停办,并入国立武昌师范学校,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国立武昌师范学校的当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旧址。
1926年,湖南省政府将湖南原有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三校合并,定名湖南大学,为湖南省省立大学。1927年4月,奉湖南省政府令,湖南大学改为湖南工科大学,同年7月,湖南工科大学停办。1928年4月,湖南省政府决定,恢复湖南大学。1937年,湖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成为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湖南大学刚改为国立,我国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长沙频繁遭受日军空袭,学校被迫于1938年从长沙搬迁至湘西辰溪,一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底才迁回长沙。1946年,国立商学院并入湖南大学。
1949年8月,湖南省解放。从这年9月至12月,湖南省临时政府和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先后决定:将湖南省立克强学院、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师范学院、私立民国大学归并到湖南大学。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应李达校长之请,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湖南大学”校名。1951年3月,学校农学院调出,与省立修业农业专科学校组成湖南农学院;1952年10月,学校工程学院的矿冶系和矿冶研究所调出,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的地质、矿冶学科和专业组建成立中南矿冶学院。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在其址上以湖南大学土木系为基础、与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的土木、建筑专业一起组建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同时由湖南大学文教院的中文系、外文系、教育系和社科院的历史系、自然科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系组建成立湖南师范学院,而湖南大学其它学科与专业前后相继调出至相关高校。1958年5月,根据中央精神,教育部会同城市建设部,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下放,归湖南省领导。这年6月,在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湖南工学院。1959年7月,湖南大学恢复。1960年7月,学校的铁建、铁运、桥梁隧道三系调出成立长沙铁道学院。1963年起,湖南大学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并被列为部属重点高校。这年5月,湘潭电机学院五个专业并入湖南大学。1965年3月,上海机械学院及南京机械制造学校汽车专业师生及有关实验设备全部调入湖南大学。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1年,学校每年都没有招收新生。只1970年招收了两年制机制、电机两专业学生两个试点班学生76人,学生实行“厂来厂去”。从1972年开始,学校招收“工农兵”大学生。1975年5月,学校贯彻上级“学朝农、办分校”的精神,筹办了湖南大学邵阳分校和衡阳分校,举办了内燃机、电工等培训班,1978年后,两分校完全交地方政府管理。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招生,湖南大学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4月,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2002年6月,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湖南大学。p分页标题e
办学条件
学校下设27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形成了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社会学科独具特色,生命医学学科兴起、新兴交叉学科活跃的学科布局。拥有本科专业7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进入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