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两次高考终成现代大禹
张建云
水文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等职。
1977年冬天,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人走入考场。当年20岁的张建云也是其中一员,他参加了两次高考。从江苏徐州的农家孩子成长为国家顶尖的水文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感叹说,高考是时代的机遇,也是他人生的新起点。他研究并主持开发了“全国洪水预报系统”“国家防汛抗旱会商系统”“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信息系统”等一系列业务系统,为国家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有媒体在报道中,将张建云称作“现代大禹”。
在参加高考四十四周年之际,张建云勉励学子,不仅要仰望天空,还要脚踏实地,把握住自己人生中的机遇。
恢复高考让大家重新捡起书本
提问:参加高考前你在做什么?
张建云:我1957年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我的哥哥比我大11岁,在学校教书,也是我的小学老师,对我影响很大。
我小时候属于比较爱学习的孩子。读书时最喜欢物理,成绩也很好。但因为中学时代赶上“文革”,学得并不扎实。
1975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徐州沛县张庄镇。当过会计、民办教师,也在县社教队(农业学大寨社会主义教育队)工作过,一个领导带着我们7个年轻人,有点像现在的驻村干部。我白天当会计,晚上给村民看病打针、针灸、配药。这些都是现学的,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是有文化的人,你有责任去做这些事情。这段经历塑造了我的韧性。
提问:1977年恢复高考,你有什么感受?
张建云:我在社教队的时候,和我一样的年轻人都觉得这辈子要绑定在农村田地上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所有人都特别振奋。大家重新捡起了书本,镇上的中学也开起了补习班,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
整个社会有种冬天过去、春天到来的气氛。苦等了十年的学子们跃跃欲试,仅我们一个镇就有一百多人报考,年纪最大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的,年纪小的才十六七岁,刚毕业。
坐着拖拉机去“赶考”
提问:你当时参加高考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张建云:我参加了两次高考,第一次是1978年年初,没有怎么准备,考取了一所师范大学,我没有去,选择了“二战”。第二次高考是在1978年夏天,我考上了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
高考那天,我们一群人是坐着拖拉机去“赶考”的。一个公社就一台拖拉机,几十人挤在车厢里。司机瞅了一眼说,也不知道这一窝能考上几个。结果那一车考出了好几个重点大学:一个考上南京大学,一个考上西安电子科大,还有一个就是我,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此外还有十多人考上了普通高校。p分页标题e
提问:当年的高考题难吗?你考得如何?
张建云:我觉得1978年那次高考数理化都不难,我考了387分,算高分,化学满分,物理98分,被第一批次的重点大学录取。
提问:你当时是怎么为高考做准备的?
张建云:备战第二次高考,印象最深的要数街边的路灯了。我白天要工作,看书复习只能见缝插针。在工作队,我住的是几个人一间的大宿舍,担心影响别人休息,再加上那个年代农村没有电,只能烧煤油灯,看一晚上书,鼻孔熏得黑漆漆的。所以我都去路灯下看书,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我也上补习班。每天晚上和周末没什么工作的时候,我就骑自行车去学校偷听,站在教室里听,恶补功课。学得比较吃力的是英语,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英语零基础,好在当时英语分数并不计入高考总成绩。
提问: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你是什么感受?
张建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正在工作队。公社的一个熟人把我的录取通知书带回来,红彤彤的。我的心情很平静,反倒是我的家人特别开心。我上大学前都是穿布鞋,从来没有穿过皮鞋。我的姐夫把他的皮鞋和手表都送给了我,几个姐姐给我凑了点钱,我就背着行囊去上大学了。
学水利是高考第三志愿
提问:你为什么会选择水文这个专业?
张建云:其实最初我对水文专业不了解。我的高考第一志愿是南京大学天文系,因为我物理不错,晚上看星星觉得天文很神秘、有意思;第二志愿是上海一所医科大学,跟我的村医经历有关,我认为医学对国家和人民很重要;第三志愿是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农村墙上的标语写的是“水利是农业命脉”,我想这个专业也是很重要很有学问,没想到就干了一辈子。
学了这个专业之后,我意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水问题最为复杂的国家,水利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比如中国的洪水问题,我毕业后被分到水电部做预报员,负责洪水调度。这个责任非常重大,如果预报得准确,就能有效减少损失;如果预报不准确,该分洪却没有分洪,下游老百姓房屋农田都会被淹没,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做首席预报员压力很大,掉头发、失眠,但是想到尽量提高预报准确性,早几分钟的预报就可能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赢得宝贵时间,会有一种价值感和责任感。
提问:现在回头看,高考对你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张建云:时代新机遇,人生新起点。是改革开放给我的这次机遇,也是时代给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如果没有高考,我现在应该还在农村,但是高考让我的人生完全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