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题库 历年真题 正文

2023年北京第一次高中合格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在横线上填写原句。(6分)

(1)“奏疏”这种文体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魏征在给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谏言:“臣闻求木之长者,① ;②,必浚其泉源。”

(2)杜甫晚年登高,常心生感慨,所写诗句中既有年老多病之叹,也暗含家国之忧,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③ ”,《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④ ”。

(3)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手法独到,起句“⑤ ,⑥ ,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十四个叠字,层层渲染了词人孤寂凄清的心绪。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主张,如“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吾日三省吾身”等。

B.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代表作《琵琶行》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述说了诗人“谪居卧病”的人生遭际。

C.《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作品刻画了一系列性格复杂的人物,如周朴园、鲁侍萍、蘩漪等。

D.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变色龙”形象。

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品堪称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如林黛玉初到贾府时,王熙凤便给她介绍“茄鲞”的具体做法,这让读者领略了贾府精致的饮食文化。

B.“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情节中,冷子兴介绍了宁荣二府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透露出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光景。

C.作品中的判词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比如“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两句预示了贾惜春虽贵为贾府的小姐,却最终出家的结局。

D.小说中的“家庭闺阁琐事”内涵丰富,如尤氏告诉病中的秦可卿不必照例早晚请安,既表现了尤氏对晚辈的关心,也写出了贾府的礼仪规范。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师说》,完成4-7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p分页标题e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吾师道也

师:老师

B.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C.于其身也

身:自己

D.不拘于时

时:时俗

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人非生而知之者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

B.小学而大遗

小时学习的知识长大后却遗忘了

C.官盛则近谀

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4分)

《师说》针对当时士大夫“耻相师”的现状,呼吁人们求师从师。文章第一段先以下定义的方法阐述“师”的职责,“ ① , ② ”;接着从反面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最终出择师应遵循的标准,“ ③ , ④ ”,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8-11题。

选文一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p分页标题e

2023年北京第一次高中合格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历年真题  第1张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甲】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p分页标题e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乙】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节选自《祝福》)

选文二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已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已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丙】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biàn),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已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孔乙己》)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加点词语的解释、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我很悚然

【乙】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

【丙】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biàn)

A.“悚”读作“sǒng”;“百无聊赖”是“无所事事”的意思;横线上应填“辨”。

B.“悚”读作“sǒng”;“百无聊赖”是“精神上无所依托”的意思;横线上应填“辩”。p分页标题e

C.“悚”读作“sù”;“百无聊赖”是“无所事事”的意思;横线上应填“辩”。

D.“悚”读作“sù”;“百无聊赖”是“精神上无所依托”的意思;横线上应填“辨”。

9.下列对选文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祥林嫂眼睛发光是因为打算来向“我”讨钱。

B.祥林嫂对魂灵的否定表现出了她思想的觉醒。

C.四叔认为祥林嫂死得不是时候,因此很生气。

D.短工同情祥林嫂,因此称她的死为“老了”。

10.有人认为“描摹寻常的外貌恐怕多此一举”,选文一中作者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为什么不是“多此一举”的?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4分)

11.鲁迅说,小说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两篇选文“揭出”了哪些共同的“病苦”?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植物能听见音乐吗

有一位印度科学家每天在自家院子演奏小提琴,他发现,在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长在院子里的植物比长在院子外的植物更茂盛。由此他认为,可能是美妙的小提琴音乐促进了院子里植物的生长。

植物听觉方面的科学研究始于生物学家达尔文。达尔文对着含羞草演奏大管,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它的叶子闭合。他在实验记录中说,这真是一个“愚蠢的实验”,植物根本就“听不见”音乐。

20世纪60年代,女中音歌唱家雷塔拉克·多罗西的一项研究再一次吸引了公众的关注。为了完成学分,多罗西在音乐学院进修时选修了“生物学概论”这一课程。她坚信优美的古典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嘈杂的摇滚乐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她选取了几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将它们分别置于滚动播放着古典音乐和摇滚乐的环境中。几周之后,“听”摇滚乐的植物生长状态明显变差,而“听”古典音乐的植物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于是她得出结论:“听”古典音乐的植物比“听”摇滚乐的植物长得好。

这个实验【甲】过程有对照,【乙】结果与众人的认知相符,【丙】结论一经报道就迅速引起大家的关注。不过,若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这个实验其实存在诸多问题:实验前,没有比较这些植株原本的生长状况;实验使用的植株数量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没有对实验过程中的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无法重复(实验者本人和其他专业科学实验室都无法重复相同实验以得出相同结论)。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符合科学规范的相关实验均不能证明植物可以对外界的音乐作出反应。

为什么植物不能主动对声音作出反应呢?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对于动物来说,声音是周围环境变化的即时信息,动物可以根据声音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危险,从而决定是躲避还是战斗。而植物几乎是不能移动的,对环境信息作出反应也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对植物来说,依赖声音获得的即时信息并没有什么用处,它们自然就不必消耗能量对声音作出反应了。p分页标题e

科学研究是严谨的,每一个结论都要有坚实的证据支撑,每一个实验证据都要有严格设计、精确对照、多方面控制变量、多次重复、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支撑。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结果都符合我们的预期,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当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令人或惊讶或惊喜的“科学实验结果”时,首先要想一想这个实验是不是具备科学研究的要素,进而判断实验结果到底真实与否。

(取材于房裕东的同名文章)

12.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尽管 因而 可是

B.尽管 而且 因此

C.不仅 因而 可是

D.不仅 而且 因此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达尔文试图通过对植物演奏音乐来促进植物的变化,但是这项研究并不成功。

B.多罗西仔细对比了不同音乐环境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这样的研究过程很严谨。

C.到目前为止,植物能够对外界的音乐作出相应的反应,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

D.植物依赖声音获得的即时信息没有什么用处,不必耗费能量对声音作出反应。

14.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列举植物听觉实验--分析相关实验过程一-揭示原因-提倡科学精神

B.对比植物听觉实验--分析相关实验过程--规律--提倡科学精神

C.列举植物听觉实验--介绍实验原理--揭示原因--展望研究前景

D.对比植物听觉实验--介绍实验原理--规律--展望研究前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44分。

阅读《乡土中国》(节选),完成第15-16题。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p分页标题e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

(取材于《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15.请阅读下图,从选文最后一段中找到相关依据,解说《红楼梦》中王夫人与林黛玉是怎样构成亲属关系的。(4分)

图片

【注】贾敏:贾母之女,贾政之妹,林黛玉之母。

16.乡土社会中,对“家”的理解是“伸缩自如”的,小到只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大到“天下可成一家”。对很多词语的理解也是这样:“朋友”可以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可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快乐”可以是“自歌自舞自开怀”,也可以是“后天下之乐而乐”;“成功”可以是个人的修身立业,也可以是开万世之太平。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些词语的内涵更加丰富。请以“我是这样理解_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

要求:从“家”“朋友”“快乐”“成功”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40分)

参考答案

一、(14分)

1.①必固其根本②欲流之远者③百年多病独登台④老病有孤舟⑤寻寻觅觅⑥冷冷清清

2.D

二、(16分)

3.A

4.A

5.B

6.C

7.①师者 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道之所存 ④师之所存也

三、(14分)

8.B

9.C

10.答案要点:

(1)祥林嫂的外貌不是“寻常”的:四十岁上下的人,头发全白,目光呆滞,神情麻木。

(2)对眼睛、神态的描写,可以表现出祥林嫂经历重重打击后精神几近崩溃的状态,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11.答案要点:

(1)鲁四老爷、丁举人等上层人物对百姓冷酷无情;

(2)祥林嫂和孔乙己等底层民众生活困苦、命运悲惨;

(3)鲁镇中的“旁观者”麻木冷漠,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

四、(12分)

12.D

13.B

14.A

五、(44分)

15.答案要点:

相关依据: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关系解说:王夫人根据婚姻事实与贾政构成亲属关系;贾母与贾政、贾敏根据生育事实构成亲属关系;贾敏与林黛玉根据生育事实构成亲属关系;所以王夫人与林黛玉根据婚姻和生育事实构成了亲属关系。

16.(略)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linianzhenti/332426.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