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答题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总顺序,这样才能保证尽可能多的得分;选择题可以适当运用排除法等技巧;在回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的问题时,要明确问题的含义,答案要清晰,宁多勿少,不可全缺。
一、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1.一定要保持训练量。
在最后的复习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巩固基础知识,对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和应用,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地理思维、知识应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最终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技能和素养。
在最后的复习中,考生要保持一定的训练量,通过训练、归纳、来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考生通过做题,一方面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近几年的真题,也可以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做题,要有选择地选取典型题进行训练,并结合教材对这些典型题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高考所有的知识点都来源于课本和教材。考生一定要对课本这个解决问题的“钥匙”给予足够的重视。
2.提高和培养地理技能。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地理技能:
第一,注重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包括读图能力、画图能力、表格信息数据处理能力、考试技巧的培养。心中有图,胸中有图。考生一定要多动手,加强考试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动手动脑才能巩固知识。
第二,要强调地理信息能力的应用。地理试卷中的大部分题目都有图形或表格,要求考生从图形和表格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显性或隐性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答题。为了充分挖掘问题,在透彻理解问题所提供的显性信息的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问题所包含的隐性信息,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
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平时考生要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和身边的地理;关注时政热点,热点问题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国际旅游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昌江核电站、海南生态岛、东环铁路等。应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考题只有来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充满活力。
二、高考地理大题专题答题技巧
一)、等高线地形图专题
1.坡度问题:乍一看,等高线密集,密集的地方坡度大,稀疏的地方坡度小;
计算:斜率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场距离
2.通视问题:可以通过制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通过两个已知点制作的地形剖面没有被山脉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以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可见;注意问题中的要求。分析图中的景观图可以从顶部或底部看到。p分页标题e
3.引水线路:注意让它从高处向低处引水实现自流,线路尽量短,这样经济投入会少一些。
4.交通路线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需要考虑距离和路线的平滑度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以及水库建成后是否需要移民。选择狭窄的河流或盆地或洼地的出口(即“口袋状”区域)。“小口”有利于筑坝,“大包”腹地广,库容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水库地震;考虑占地和搬迁,尽量减少良田和村镇被淹。修建水库时,水源要充足。
6.河流流向:由高海拔流向低海拔,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区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水系,山脊成为水系的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高、水能丰富的河谷;河流流量不仅与气候特别是降水有关,还与流域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貌和坡度,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的合理布局方案;比如平原地区要发展种植业,山区和丘陵地区要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和地形:平原适合集中紧凑型;适合山区分散松散型。
1.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地形起伏;主要地形区域的分布;重要地形剖面的特征。
12.地形相关性分析;
地形成因分析:利用地质作用(内力335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于——流水、风、波浪、冰川侵蚀、运输、沉积等的外力。)和板块运动(一个板块的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的边界相对活跃,板块的碰撞或张力)来解读和分析与地形学相关的地理知识。
分析某地的气候特征,要结合地理纬度、地形地貌、山脉走向、阴阳坡、离海洋的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形走向,根据迎风坡、背风坡、降水量、等高线高差、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如果等高线是直的,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如果等高线是闭合的,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标注。200m以下等高线直的地形可能是平原,500m以上等高线直的地形可能是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外低内高,200——500米之间标注的地形为丘陵,500米以上标注的地形为山地。要解释剖面图中的地形类型,我们必须看剖面图的形状和相应的高度。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方法。
二)、等温线专题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平行于纬度,即纬度——或太阳辐射的东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陆海属性或陆海分布;平行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地形因素。p分页标题e
2.分析弯曲情况:用水平线法3354比较弯曲处和交叉处的温度;凸值法3354凸高(凸到高值区)低(低值),凸低(凸到低值区)高(高值)。
3.密度分析:稀疏3354,小温差——,中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陡坡,锋面;——温差大于3354 1月温度在中国,温带,陆地和山地缓坡。
4.数字分析
(2)判断陆地和海洋的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说明冬季陆地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的温度),海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同纬度海洋的温度较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表示夏季陆地的温度比同纬度海洋的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表示夏季海洋的温度比同纬度陆地的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冬夏季节的区别。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冷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寒流中心的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所以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暖流中心的水温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所以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高低起伏:陆地上等温线凸出到低纬度的地方,说明地形在上升;等温线突出到高纬度的地方,就意味着那里的地形降低了。在闭合等温线图上,mountain等温线的值向中心递减;盆地等温线的值越大。
(6)判断温差:一般情况下,不考虑时间和空间,等温线密集,温差相对较大。
大,反之温差小。从世界和中国的温度分布特征可知:等温线冬密夏稀。因为冬天的温差比夏天大。等温线在温带密集,在热带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温差大于常年高温的热带地区。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由于陆地表面复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