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起点辅导 历史地理辅导 正文

礼崩乐坏是什么时期 是成语吗

是成语。礼崩乐坏,意思是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出自《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礼崩乐坏出现在什么时候

西周末期是“礼崩乐坏”发生的第一个导火线时期,此时的礼乐只是受到了局部的破坏,而到了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的程度便开始逐渐加深,特别是在战国后期,整个礼乐制度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礼崩乐坏是一个逐渐的、缓慢的过程。

礼崩乐坏是什么时期 是成语吗  历史地理辅导  第1张

周的农业十分发达,种植的粮食品种繁多,基本包括了后世所有的基本品种,而铸造、丝织等其他方面也很发达。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于是周王朝建立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在周朝,统治阶级大致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四个阶层,各个阶层在使用的音乐和舞蹈方面,以及仪仗队等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各种乐器使用权利的规定也是严苛的,有些乐器只有天子可以享用,诸侯大夫如果享用便是越礼,而对于乐器乐师的数量同样也有着严格的限制。

春秋时期,群雄并起,天子势衰,诸侯国之间兵戎纷乱,社会矛盾激化,违礼、僭礼之事层出不穷,礼制的权威遭到严重的挑战。

虽然礼与乐在一定程度上有破坏和变质,但并没有完全崩坏,失去作用。礼乐制度经过了两次大的摧残和动荡之后,在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遭到了极大的崩坏。

礼崩乐坏成语典故

《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释义:指周代封建制度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寓意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变局,亟需内圣外王之人改进。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实际指西周末年,巫祝文化的破产,西周之前也并不比春秋时代昌明,但孔子已经吃不消了。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lishidili/90339.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