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发动的叛乱,原本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的经济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经济受到重创,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安史之乱的影响
1、导致藩镇数量激增
当时唐室为了早日结束战事,不惜招抚安史降将如李怀仙、田承嗣等,大肆分封为节度使、观察使,允许其保留所据地区与兵力,于是藩镇数量激增,全国各地均置节度使。而安史叛将的旧有军力得以维持,因此便割据一方,控制了地方的政务。。使唐帝国陷入分裂的状态。
2、促使长安、洛阳的衰落与中国政治重心的转移。
自秦汉以来,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一带均为政治上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自安史之乱后,因战乱持续而残破不堪。故五代之中只有后唐定都洛阳,其他四朝乃至北宋以后的各个皇朝均不再定都于长安或者洛阳。
3、唐朝声威至此沦落
唐室为了平乱而向外族回纥、大食借兵,回纥自恃平乱有功,也屡屡向唐室勒索威逼财帛,连年的侵扰边境,唐朝声威至此沦落,天可汗制度无法维持。原本隶属于唐朝的西域地区更是在之后三十五年时间内陆续被吐蕃和回纥所完全占领,结果导致陆上丝路逐渐断绝,而南方的海上丝路则逐渐取代。
安史之乱的起因
中央集权制度的倒退。
由于唐朝疆域辽阔,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和巩固边防,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置了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节度使掌管一方军事、行政、财政、赋税、人口、土地等,与分封制的诸侯王差不多,时间一长节度使根深蒂固就会成为隐患。
重外轻内的国防政策。
唐太宗时期,采取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所以到了唐玄宗时期,异族势力已经变得强大,成为唐朝边境的威胁。而唐玄宗又是致力于开疆拓土的君王,所以在边疆区域设置军镇,布置大量军力,并且远远大于统治核心区域的军力,如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
政治腐败。
唐玄宗后期,怠于朝政,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任用奸臣,尤其最后两位宰相,一个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一个是不学无术的杨国忠,这两位宰相排斥忠良,败坏朝纲,祸国殃民。
将相不和。
安禄山由于受到唐玄宗的宠信,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而杨国忠接替宰相之位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并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
唐玄宗用人不明。p分页标题e
唐玄宗后期怠于朝政,而且任用奸臣做宰相,导致奸臣当道。而且宠信安禄山,让其担任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反叛,唐玄宗有用人不明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