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起点辅导 历史地理辅导 正文

三皇五帝中关于颛顼与帝喾的神话故事

前言:从皇帝统一华夏族开始到启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中国开始从松散的部落联盟政体向紧密的家族王朝政体过渡。这段过渡时期到底有多长,我们现在无法确认,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和平发展是这段历史的总基调。而在儒家说法中,开创这段历史华夏族首任盟主黄帝和他之后的4位优秀盟主构成了“三皇五帝”中的“五帝”,颛顼和帝喾就是紧接着黄帝之后的“两帝”。

一、颛顼简历

姓名:姬高阳(黄帝之孙)

称号:帝颛顼(亦称颛顼,上古五帝之一)、玄帝、黑帝

家庭关系

父亲:姬昌意(黄帝之子,职位相当于若水地区的诸侯)

母亲:昌仆(蜀山氏之女)

祖父:黄帝

祖母:嫘祖

主要事迹

1、改革宗教,加强联盟首领权利;

2、剿工叛乱,维护联盟统一。

二、颛顼的故事

1、颛顼出生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轩辕丘居住的时候,娶了西陵部落的一个姑娘,就

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嫘祖为黄帝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玄嚣,别号青阳,长大后移居江水;次子叫昌意,长大后移居若水。昌意娶了一位叫昌仆的蜀山部落姑娘,这就是颛顼的母亲。传说昌仆在生颛顼时曾梦见一条长虹入腹,由此而生颛顼,颛顼生下时头戴干戈,并有“圣德”的字样。据《史记》记载:黄帝去世之后,颛顼成了联盟的新盟主。

2、颛顼为什么能接班

黄帝死后,颛顼到底是怎样接班的,那段历史目前还是空白,所以颛顼为什么能当盟主可能也会是个千古之谜。不过我想:颛顼能当上盟主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1】在黄帝生前,颛顼在联盟中就已经有了很强的势力和很高的地位,也就是说颛顼首先必须得有被提名的资格。

【2】在黄帝死后,颛顼的竞争对手竞争不过他,或干脆没有竞争对手。

实际上,颛顼极有可能是以武力消灭了他的竞争对手,然后才登上盟主之位的,因为历史上有共工与颛顼争帝的说法。

3、共工与颛顼争帝

《列子.汤问》中有“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淮南子.天训》中也有“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两段文子都是古人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东流形成原因的一种神话演义,里面都提到了共工与颛顼争帝。《列子》的作者列子是战国早期的人物,而《淮南子》的作者是西汉景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这说明“共工与颛顼争帝”的说法早在战国之前就已出现,到西汉时还非常流行。顺便说一句:共工是上古神话中的水神,不过也很可能真的却有其人,有可能也和颛顼一样是某部落的首领,现代有学者说共工是官衔而非人名;共工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打架输了之后去撞不周山,在战国和西汉时期和他打架的对象还是颛顼,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就变成了火神祝融,而不周山的意思就是缺了一块的山、不完整的山,换句说,是因为山被共工撞塌了,所以才叫不周山。p分页标题e

4、颛顼的宗教改革

颛顼当盟主的时候,他政治上的一大功绩就是搞了一次类似宗教改革的运动,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场运动。

在颛顼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所以大家就特别迷信,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帮着算命的巫师,大家做任何事之前都习惯先问问巫师。长此以往,对于盟主颛顼就有了一个问题,这个部落里的人到底是听我颛顼的,还是听那帮巫师的。所以颛顼就有了这场改革的动机。改革的具体过程我们现在已无从知晓,不过颛顼最后成功了,他让整个部落里只有一个巫师,那就是他颛顼的儿子,换句说颛顼垄断了巫师所代表的神权。

三皇五帝中关于颛顼与帝喾的神话故事  历史地理辅导  第1张

而颛顼之后的盟主们则保留了颛顼的这一制度,并且让盟主的神权越来越大,最终进化成了中国天子,这也许是颛顼留给后世最大的政治财富。

5、儒家和道教在颛顼接班顺序上的差异

我在《黄帝传说》中说过道教和儒家有不同的五帝人选,而在关于颛顼的问题上,道教的历史观点是黄帝之后传位玄嚣,玄嚣之后才传位颛顼,玄嚣是道教五帝中的白帝;而儒家的观点则是黄帝死后颛顼直接接班,没玄嚣什么事。

顺便说一句: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被创立应该是东汉末年,创始人叫张陵,也就是后世说的张天师、张道陵,他创立了道教的正一派。创教的目的可能跟造反有关,因为几年后的黄巾起义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道教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东汉末年政治比较腐败,而社会上黄老之说盛行,所以有人借机一下搞点会道门组织,顺便造个反什么的也不足为怪。

《史记》记载:“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三、帝喾简历

姓名:姬高辛

称号:帝喾、帝俊、白帝

家庭关系

父亲:姬蟜极

祖父:玄嚣

曾祖父:黄帝

曾祖母:嫘祖

主要事迹

1、年轻时曾在颛顼手下任职,因工作出色被封为诸侯;

2、当盟主时大力发展生产,不惹事,与民休息,属安分守己型的好领导;

3、娶了几个比较有名老婆,生了几个比较有名的后代:如女儿王母娘娘、儿子尧、以及性别不明的二十二个孩子——十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等;

4、把女儿嫁给了一个叫盘瓠的汪星人。

四、帝喾的故事

1、帝喾即位

帝喾原名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族子。颛顼死后,高辛成了华夏族的新首领,按史书中的说法就是即帝位,史称帝喾。传说高辛刚一出生就报出了自己的名字,虽然也很神奇,不过比起在黄帝、颛顼等人,帝喾身上的神话色彩就相对少了一些。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时间长了,血脉淡化的缘故。

2、帝喾的人生经历和主要政绩p分页标题e

相比于女娲、伏羲、黄帝、颛顼等人,帝喾的人生基本比较平淡,年轻时在颛顼手下工作,颛顼过世后顺利接班,接班后政治上也以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主,看起来好像没干什么,但对老百姓却是最实惠的。

【1】即位前

《世本.帝系》中说:“帝喾年十五岁,佐颛顼有功,封为诸侯”。《世本》原是先秦时期的史料,后世经历过多次遗失和修补。如果写帝喾的这句话不是后人编的,那说明帝喾原是颛顼手下的一位基层干部,而且工作干得还不错;可惜的是帝喾当时到底是个什么干部,具体干了哪些事,都已无案可查。

【2】即位后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帝喾“顺天之义,知民之急”、“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对帝喾即位后的功绩说得比较虚。实际上就是说帝喾这个人比较会抓生产、会安抚百姓,中正平和、工作细致,是典型的后勤人才,比较受百姓爱戴。

3、帝喾的老婆孩子

相比于帝喾本人,帝喾的老婆孩子要比帝喾神奇的多,下面我给大家简单摘出几个。

【1】先说老婆

羲和,帝喾老婆之一,住在东海之外的羲和国,和帝喾结婚后生下十个太阳,羲和即为日母。①

常羲,帝喾老婆之二,具体住处不详,与帝喾结婚后十二月内生下十二个月亮,过程为一个月生一个(即为不同的月像),常羲即为月母。②

娥皇,帝喾老婆之三,与帝喾结婚后,生下一批一首三身的孩子,后来他们的后代又成立了一个三身国③,据说舜还曾到访。顺便说一嘴:舜的一个老婆也叫娥皇,至于她会什么会和帝喾的老婆重名,唐僧一时还说不清楚。

【2】再说孩子

王母,帝喾的女儿,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西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道教中的全名是“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住昆仑山,掌西方。《山海经》中说她长得是“人身虎齿,豹尾蓬头”,到晋朝时就变成了“天姿掩蔼,容颜绝世”④,民间所谓“青龙白虎”中的“白虎”就是王母。

舜,帝喾与陈锋氏之女所生的小儿子,上古五帝之一。

帝喾的其他孩子:

除了太阳、月亮、三身国人、王母娘娘和舜,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帝喾的其他孩子:

季厘之国,据说这个国家的人以野兽为食,估计是很勇猛的一种人类。

中容之国,据说这个国家的人吃野兽和水果,能指挥豹、虎、熊、罴等猛兽。

黑齿之国,黑齿国人是帝喾的儿子和女和,他们长得黑黑的,以稻谷和蛇类为食,并能指挥蛇类(感觉有点像今天的印度人)。

司幽之国,司幽国人是帝喾之子晏龙的后代,算帝喾的孙辈,传说这个国家的人男女不用嫁娶交合,只要精气魂魄感应就能繁衍后代。p分页标题e

白民之国,和司幽国一样,白民国也是帝喾的孙辈,他们是帝喾之子帝鸿的孩子,他们长得非常像狐狸,有长长的白发披在身上,背上有角,能活2千多岁。

西周之国,帝喾还有一个叫姜原的老婆,有一天她在野外踩了一脚巨人的脚印,就由此感孕生了个男孩。姜原生下这个男孩后估计是感觉这个孩子没有父亲,不太吉利,所以就把他抛到了野外,结果发现周围的野兽不但不伤害这个孩子,反而主动给他喂奶,于是姜原又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因为做过弃婴所以给他取名为“弃”,而这个“弃”就是后来建立了周朝的周人始祖——稷(亦称后稷)。

【3】女婿盘瓠

据说帝喾时期犬戎作乱,估计帝喾自己可能不太善于打仗,所以下了召说:“有讨之者,

妻以美女,封三百户。”结果这话被汪星人盘瓠听到了,它单犬闯关,杀败犬戎,并将犬戎王的首级带回。帝喾觉得自己不能失信于天下,就把自己女儿嫁给了它,还给了它一块三千里的封地,据说盘瓠和帝喾的女儿生下的孩子,男孩为犬,女孩则为美女,而盘瓠的封地又称为狗民国。⑤

结语

《史记》上说帝喾死后,他和娵訾氏女所生的儿子挚接班当了最高领袖,但是挚不贤德,不久就下台了,首领的位置落到了他的同父异母兄弟放勋的手里,放勋就是尧,亦称帝尧。

《大戴礼记.五帝德》中说帝喾“春夏乘龙,秋冬乘马”这算是对帝喾本人少有的一段神话描写了,勉强可与他的孩子们拉平。

参考资料

①《山海经.大荒南经》

②《山海经.大荒西经》

③《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汉武帝内传》

⑤《玄中记》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lishidili/92246.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