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是外力侵蚀的结果,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裂力的影响,容易被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岩层变得更加结实,不易受到外力的侵蚀,所以保留了下来,形成相对的高地,成山。
形成原因
分析向斜山与背斜谷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背斜的剥蚀速度较向斜为快。背斜轴部裂隙发育,岩石较为破碎,而且地形突现,处于相对抬升地区,有利于剥蚀作用进行。如果褶曲的上层岩石坚硬、如石灰岩、砂岩,下层岩石较弱,如页岩、泥岩,强烈的剥蚀作用,便首先切开其上层,一旦剥蚀到下层,其破坏速度益为增快。与此相反,向斜轴部岩层较为完整,并常有剥蚀产物在轴部堆积,起到保护作用。当背斜剥蚀到和向斜持平时,向斜轴部的剥蚀速度远较背斜轴部为慢。向斜和背斜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1、背斜:岩层发生褶曲时,形状向上凸起者。
2、向斜:属于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
二、特点不同
1、背斜: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2、向斜:向斜为褶曲构造之一部分,两翼指向上方,中央向下屈曲。其在褶弯内之岩层,愈往中央,愈为年轻。向斜之两翼,如向同一方向倾斜,曰转倒褶曲;如两翼之倾斜,几近水平,或作水平状态,曰偃卧褶曲。向斜与背斜相连,彼此方向相反,常使地壳岩层,呈现波状。
三、背斜和向斜的判定
1、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
2、向斜: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