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起点辅导 历史地理辅导 正文

历史上朱重八是不是朱元璋,解读原名朱重八的名字含义

一、历史上朱重八是不是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贫寒,和当时无数普通人一样都采用数字取名。失去栖身之地的朱重八走投无路,到濠州投奔好友汤和,参加反元义军,不久,改名为朱元璋。经过多年拼杀,朱元璋终于在公元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草根逆袭为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贫寒,和当时无数普通人一样,都采用数字取名。

以数字取名,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朝廷限制,据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记载:“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

其次是文化程度低,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马上得天下,也马上治天下,不重视普及文化教育,普通百姓识字者极少,只能用数字取名。

朱重八五世祖名叫朱仲八,妻子陈氏,生三子:朱六二、朱十一、朱百六;

四世祖朱百六,妻子胡氏,生二子:朱四五、朱四九;

曾祖父朱四九,妻子侯氏,生四子: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祖父朱初一,妻子王氏,生二子:朱五一、朱五四;

父亲朱五四,妻子陈氏,生四子: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

伯父朱五一,生四子: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

元朝建立,统治中原不到一百年,按照年代计算,朱重八的五世祖、四世祖应当出生在宋朝,经历过宋朝灭亡和元朝建立的过程,他们在文化登峰造极的宋朝,也用数字起名,可见文化程度确实有限。

明朝开国功臣“开平王”常遇春,曾祖父叫常四三,祖父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也是数字取名。

朱重八参加反元义军后,经过深思熟虑,改名为朱元璋。

“朱”为姓不变,与“诛”同音,“元”指的就是元朝,而“璋”则是古代的一种玉器,极为锋利,《说文》记载:“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

朱元璋三个字就是“诛元璋”,即把自己当做诛灭元朝的利器,表现出与元朝势不两立的决心!

与当时大多数义军成员一样,朱重八和元朝也有刻骨铭心的仇恨!

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淮北一带大旱,瘟疫流行,朝廷拨银粮赈灾,但经过各级官员层层盘剥,到受灾百姓手中时,仅剩下可怜的一星半点,根本不够糊口。

一个月之内,朱重八的父、母、大哥、侄子,四位亲人因饥饿而死,大哥的遗孀带着女儿回了娘家,二哥朱重六夫妇外出逃难,三个朱重七入赘到岳父家。

原本的大家庭只剩下17岁的朱重八一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历史上朱重八是不是朱元璋,解读原名朱重八的名字含义  历史地理辅导  第1张

几个月后,在邻居汪大娘的引荐下,朱重八到黄觉寺出家为僧,但入寺未及两月,灾荒加剧,朱重八被寺院主持派出化缘。p分页标题e

朱重八从凤阳出发,向南到合肥,折向西,到固始、信阳,又往北到汝州、陈州,东经鹿邑、亳州,到颍州,再从颍州返回濠州。

整整4年,朱重八一直在淮西一带游食,所谓游食,其实就是四处逃犯,等于朱重八同时体验了和尚与乞丐的这两种身份的生活。

朱重八发迹之后,在写《皇陵碑》时,提到了这段悲惨的生活:

“众各为计,云水飘飏。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壁,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若沸汤。”

在游食的生涯中,朱元璋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尤其是接触到了反元义军首领彭莹玉的门徒,对已经腐烂到骨子里的元朝有了清醒的认识。

朱重八回到黄觉寺后,继续僧人的生活,一天,童年玩伴汤和来信,请他一起参加反元义军,朱重八没有立即做决定,还在犹豫不决。

至正十二年三月的一天,朱重八有事外出,回来时发现寺庙已经被烧成废墟,原来,一支路过此地到濠州镇压起义的元军路过,一把火将寺庙给烧了。

失去栖身之地的朱重八走投无路,到濠州投奔好友汤和,参加反元义军,不久,改名为朱元璋。

经过多年拼杀,朱元璋终于在公元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称帝之后,又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朱兴宗,不仅如此,还给已经去世多年的祖先、父亲和哥哥们改名。

父亲朱五四被改为朱世珍,大哥朱重四改为朱兴隆,二哥朱重六改为朱兴盛,三哥朱重七改为朱兴祖,再加上自己朱兴宗,兄弟四人的名字连起来就是:隆盛祖宗!

参考资料:《春在堂随笔中》、《说文》、《明光出了个朱元璋》、《皇陵碑》

二、朱元璋历史评价

正史评价

《明太祖实录》:上以天纵之资,起自田里,遂成大业。当是时,元政陵夷,豪杰并起,大者窃据称尊,小者连数城邑,皆恣为残虐,糜弊生民,天下大乱极矣。上在民间,闵焉伤之,已而为众所推戴,拒之益来,乃不得已起义,即条法令、明约束,务以安辑为事,故所至抚定,民咸按堵,不十余年间,荡涤群雄,戡定祸乱,平一天下,建混一之功。虽曰天命人归,要亦神武不杀之所致也。即位之初,稽古礼文,制礼作乐,修明典章,兴举废坠。定郊祀、建学校、尊孔子、崇儒术、育贤才、注洪范、叙九畴,罢黜异端,表章经籍,正百神之号,严祭祀之典。察天文、推历数、定封建、谨法度、慎赏罚、抚四夷,海外远方诸国,皆遣子入学。南极炎徼,北逾冰壤,东西际日月之所出没,罔不率服。昧爽临朝,日晏忘餐,虚心清问,从善如流,神谋睿断,昭见万里,昭见万里。退朝之暇,即延接儒生,讲论经典,取古帝王嘉言善行,书置殿庑,出入省观。斥侈靡、绝游幸、却异味、罢膳乐,泊然无所好。敦行俭朴,以身为天下先。凡诏诰命令词,皆自制,淳厚简古,洞达物情。当宁戒谕臣下,动引经史,谆切恳至,听者感动。训敕子孙臣庶,具有成书,诒法万世。谨宫壸之政,严宦寺之防,杜外戚之干谒,而家法尤正。纪纲法度,彰彰明备。至于礼先代、罢献俘、存高年、兴孝弟、励农桑、蠲逋负、宥死刑、焚狱具、旌廉能、黜贪酷、摧奸暴、佑良善,宽仁爱人,专务德化。是以身致太平三十余年,民安其业,吏称其职,海内殷富,诸福之物,莫不毕至,功德文章,巍然焕然,过古远矣!传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然;成汤革夏,乃资亳众;武王伐商,爰赖西师;至于汉高,虽起徒步,尚借亭长,挟纵徒集所附。上不阶寸土一民,呼吸响应,以有天下,方册所载未之有也,於乎盛哉!p分页标题e

《明史》: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如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明人评价

谢铎:我太祖有度越历代者五事:攘克夷狄,收复诸夏也;肇基南服,统一天下也;威加胜国,锋刃不交也;躬自创业,临御最久也;申明祖训,家法最严也。

王世贞:①高皇帝起淮右,提三尺剑,以与群雄角而胜之;乘胜而北,驱虏而置之大漠之外。乾坤辟而再位,日月涤而重朗;海岳奠而如故,民人复而冠履,夫岂直得圣人之威哉?即轩辕逊五兵,而大禹让玄圭矣。高皇帝犹不自圣,兢兢焉奉大宝于盘水,驭六马以朽索。鸡鸣而起,未辨色而视朝,不以寒暑间者,戒滋逸也;六宫取充位而已,无燕赵、二八之奉,戒滋荡也;赐租之诏,无岁而不下,戒尽民也;一记阅江楼,几成而罢之,终其身不为离宫别馆,戒㳺豫也;去岳渎神祗之滥封,而归本号,戒亵神也;滇诏平,卧榻十七年而始克平,戒勤兵也;朝鲜乱、安南阻、日本贰,闭关而听其自服,而不之讨,戒启衅也;废丞相,析中书省而六之,不得相弹压,戒专国也;五都督府握兵籍而不与调发,兵部得调发而不治兵,戒专戎也;六尺之孤,垂拱而不置母后,席戒内干也;外戚食国租而不与政,戒外移也;南面三十年而不改元,薄海内外称臣妾而不加徽号,戒侈心也。高皇帝虽以神武盖一世,而抑其才以下一世之贤士,其尊在九重,而洞彻其肺腑,以与闾阎之志通,其开辟之绩足以当天心。是故历十余祀而天眷益厚,其深泽胶固于民志;是故历危疑震撼之际而不动其纪法,足以纲维乎后代;是故指鹿训狐之辈欲窃之,而不能久执事之。所称高皇帝者功,而愚则所谓高皇帝之所长有天下,不尽以功也。②汉高帝之功胜汤武矣,桀纣龁痡其国人,不能遍四夷也;明高帝之功胜舜禹矣,洪水灾而居食废,人犹人也。故夫汉高之功,一世功也;高帝之功,万世功也。呜呼休哉!

陈于陛:太祖虽得天下,易于汉高,而经理太平之业几百倍。有三焉:其一,高祖不数年而卒,太祖三十年纤悉具备,无以加矣;其二,汉高虽承秦火,大抵因袭秦敝,太祖扫胡元而复帝王之制;其三,高祖犹有诸臣,太祖无辅相,自圣心神画者独多也。p分页标题e

李贽: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古唯汤、武庶几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则无以安殷之忠臣;汤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则决不能免于太甲之颠覆。唯我圣祖,起自濠城,以及即位,前后几五十年,无一日而不念小民之依,无一时而不思得贤之辅。盖自其托身皇觉寺之日,已愤然于贪官污吏,欲得而甘心之矣。故时时用兵,时时禁谕诸将,无一字而非侧怛,亦无一字而不出于忠诚,故天下士咸愿归而附之,而乐为之死也。

李维桢:有以匹夫得天下者,未有以江左一天下者;有以中华兼夷狄者,未有中华胥为夷狄而能驱除之者。匹夫起江左,用夏变夷,身创之十年,身守之三十年,其法睪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孙,垂三百年,伟哉!高帝之为烈也。万世一人矣。孔子论三代之道,殷人先罚而后赏,传闻洪武时吏民不寒而栗,奸怪之属莫不返悫,倘所谓由商政者耶?

何乔远:仲尼圣汤武,岂不以捄民哉?至其惭德不逮汉高。高帝所由起,与汉高同,抑不似其为秦亭长。至神武谟算、文学之长,不啻过之。若夫兢兢业业,不少宁荒,虽二帝三王所称蔑以加矣!

朱国桢:自王统既裂,杂伯杂夷,浸淫并富强失之,普天陷没,至胡元而极,大抵真人混一华夏,廓清洗刷,至我太祖高皇帝,极严也;神武要于不杀,极仁也;舒惨合于时中,极密也。纲纪系于独断,声律身度,自强不息,与道合真,与天同运。孔子集群圣之大成,我太祖又集古帝王之大成,萃于一身,并于一世,炳于今古,至矣!无以尚已。

谈迁:方帝之微时,视雷泽、芒砀尤困矣。一餐之德,犹若终身。及应运拔兴、宰割天下、不异夙习者,非神解天授,曷克胜此任乎?功德隆洽,纲举目张,汉、唐以下所未逮也。重典刑乱,至移之功臣大吏,市血陈殷,殆同秦、隋,而天下宁谧,奸盗惕息,则爱民之心,天地百神深为谅之。国祚灵长,职此故也。

清人评价

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顾祖禹:“太祖起自东南,奄有西北,为古今异数。尝考其用兵之法,实一出于孙吴,攻瑕捣虚,是以所向无敌。夫有取天下之志,而无取天下之略,自开辟以来,未见有成功者也。太祖明于先后缓急之宜,分合向背之理,始则决机于两陈,继直制胜于庙廊,大略同于汉高,精密媲于光武。”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184] 。 [185]p分页标题e

傅维鳞:帝以聪明神武之资,悯昏浊之余,以至鼎沸。提三尺蹶起淮甸,心切安民,用以仰承天意,不十余年平一中原,扫清荒漠。彼声教不通之地,咸奉正朔,稽首阙廷。于是民获所归,得有共主,虽曰天命云乎,要亦锋矛所及、戒杀掠以辑宁万姓之所致也。即位后,厘正典章,制作明备,贻谋创法,过古人远甚。尽美尽善,不可更仆数独。其优前代、励忠节、崇儒重道、下逮卑微,夐莫及矣。第立法过严,用刑太峻,而二党京民之戮,颇伤天和。噫吁!元朝姑息之后,污久难拔,亦有不得已者。论者谓其再造之功,高乎万古,洵哉!至出言成文,思如宿构,则又帝王之余尔。

谷应泰:太祖以淮西布衣,仗剑讨乱,十五年之间,遂成帝业,开明堂,礼上帝,功云烈矣。然而身在行间,手不辍书,礼致儒臣,深思治道。慨自宋叶凌迟,生民无主。西京礼乐,失自周迁;晋代风流,亡于江左;继之元人失驭,浊乱乖离。自古祸乱浸淫,圣学放废,未有若是之酷者也。非帝神灵倔起,智勇挺兴,亦乌能克勘祸乱,率由旧章,拨乱反正,若斯之速者乎!

赵翼: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现代评价

孙中山:“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

毛泽东:①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②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一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元璋的晚年)。③不令诸子诸孙统兵作战,失策。 [188] ④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终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吕思勉: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袭,行之凡六百年。卫所之制,后来虽不能无弊,然推原其立法之始,亦确是一种很完整的制度,能不烦民力而造成多而且强的军队。所以明朝开国的规模,并不能算不弘远。只可惜他私心太重。废宰相,使朝无重臣,至后世,权遂入于阉宦之手。重任公侯伯的子孙,开军政腐败之端。他用刑本来严酷,又立锦衣卫,使司侦缉事务,至后世,东厂、西厂、内厂遂纷纷而起。东厂为成祖所设,西厂设于宪宗时,内厂设于武宗时,皆以内监领其事。这都不能不归咎于诒谋之不臧。其封建诸子于各地,则直接引起了靖难之变。

钱穆:明太祖革命,驱除胡元,复兴汉、唐规模,成为当时政治上共同的理想。但明太祖终是一粗人,历史文化修养不深,他首先反对尊孟子为圣人。他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p分页标题e

游国恩:①在政治上极力巩固皇权统治,废除了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丞相制度和有七百多年历史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制度,军政大权揽于一身,这是秦汉以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②朱元璋和刘基定八股文程式,专从四书五经命题,并只能依朱注解释,所谓"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在形式上又限制在八股体制以为,连字数多寡,也有严格规定,这比起唐宋以诗赋策论取士显然更加有害。它不仅加强了思想和文化的专制统治;在文学上也起了支持保守派的复古主义和助长形式主义的恶劣影响。

商传: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没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

樊树志: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他因自己出身卑微,当上皇帝后,生怕那些开国元勋“尾大不掉”,将长子立为太子,九子、二十六子早死,其余二十三个儿子都封王建藩。燕王朱棣、晋王朱、宁王朱权等率兵驻守北方,抵御蒙古;周王朱、齐王朱榑等驻于内地各省,监督地方官吏。朱元璋规定,如遇奸臣专权,藩王可以声讨奸臣,甚至可以发兵“清君侧”。他的本意是企图用皇室亲戚来维护皇权,殊不知事与愿违。……他(建文帝)在位仅仅四年,就被叔父——燕王朱棣赶下台,祸根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种下的。

黄仁宇: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这种情形,在世界史中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中也以明代为甚,而其始作俑者厥为明太祖朱元璋。

万明: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出身贫苦农民的开国皇帝,是为明太祖。他在位31年,肇基了历史上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曾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 独特的身世和业绩为他一生涂抹上浓重的传奇色彩。

梅毅:①朱元璋以一平头百姓出身,无倚无靠,奋起而得天下,古往今来大概只有汉高祖刘邦与他有得一比。②朱元璋、朱棣一对巨阴父子,两人合计,任谁也活不了。

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明代史》:这位杰出的开国之君在14世纪40年代,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跃而在1368年在南京登上大宝,他走的这条道路由于他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力求飞黄腾达的意识,已被有力地强行改造,而使之具有符合那些传统形式的合理的外貌。他精通怎样取得帝王统治之术。作为此后的皇帝,他将使这种帝王之术适应他为之着了迷的帝王大业的需要。p分页标题e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lishidili/97895.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