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隋朝,是隋文帝杨坚在继承北周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上,进而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分裂280多年的状况,开创了中国历史南北统一的新局面,隋朝其年代虽短促,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为随后唐帝国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
隋文帝杨坚是在完成南北统一的在经济,政治、法律等许多领域进行了历史性的重要改革,他综合前代制度,加以因革损益,创立了多种新制,如三省六部制、州县两级制、科举制、新府兵制,开皇律等,这些新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为以后的各代封建王朝的承袭,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坚在即位的当年就颁布了均田令,积极推行均田制,对地主贵族的土地兼并进行限制,使普通百姓有耕田,对恢复隋初的农业生产起了促进作用。他还改定赋役,广设义仓,注重整顿朝风,严惩不法官吏,奖赏勤于政事者,并以身作则,体察民间疾苦,厉行节俭。因之隋朝时代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裕。据史载,隋文帝末年全国储积,可供五、六十年之用,隋长安国库的绢帛直到唐贞观十一年(637年)还没有用完。
一、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随着农业的发展,工商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工业以纺织业和造船业最为发达,商业以东京洛阳,西京长安等都市最为繁荣。
为了适应工商业发展和巩固封建统一的需要,隋朝在杨坚在位期间就开广通渠,长300里,在扬州开山阳渎。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文化。隋文帝对边境各少数民族采取较为正确的民族政策,他鼓励并将赏臣下对少数民族使用安抚政策,如使过去经常袭扰内地的北方突厥人向隋朝称臣,完全改变了周、齐时代的被动局面,大大促进了突厥与汉民族的融合。西域地区与隋王朝的经济文化往来很密切,西域国来隋王朝贡者不断。隋朝时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大陆商人常到台湾(当时称流求)进行“慰抚”,大陆人不少还到此定居,共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
在对外关系上,隋朝除了杨广对高丽发动过几次侵略战争外,主要还是和平共处,来往频繁的。如日本国王多利思北孤,曾派使者到隋朝,隋文帝也命询访其国风俗。日本还派人来留学,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巨大。后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为唐代大量的汉族文化文物传到日本,中日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隋朝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密切,波斯还曾遣使到隋朝贡和通商。p分页标题e
隋朝与秦朝一样,实际上都是传到第二代就灭亡了。文帝杨坚可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贤明君主,而他的继承者炀帝杨广则是不折不扣的暴虐之君。杨广荒淫奢侈,四处巡游,极尽玩乐,挥霍浪费建东都,修西苑,开运河筑长城,滥用民力入侵高丽,穷兵黩武,将一个安定繁荣的国家推向了混乱与贫困的深渊。人民难以忍受杨广的暴政,不得不揭竿而起,暴发了翟让、李密、窦建德、刘黑闼、杜伏威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贵族官吏纷纷割据,拥兵自立,如原隋江都郡丞王世充,隋太原留守李渊等。公元618年李渊夺取了隋朝政权,改国号为唐,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唐帝国,隋朝也就彻底灭亡。
二、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隋朝第一任开国皇帝:隋·文帝 杨坚
文帝杨坚(541—604),小名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年号开皇,史称隋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公元581—604年在位,共24年。之前被封为隋王。杨坚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八日出生于冯羽县(今陕西大荔县)般若寺。其父杨忠,是西魏、北周两朝重臣,曾屡建战功,官至西魏大将军,北周柱国大将军,封隋国公。杨坚幼年由尼姑智仙抚养,13岁才回家。15岁时以其父功授车骑大将军,后出任随州刺史。天和元年(568年)杨忠卒,杨坚袭父爵为隋国公。杨坚有一长女,文雅姣好,被立为北周宣帝皇后,此时38岁的杨坚以皇后之父身份拜为上柱国、大司马。每当周宣帝外出巡察,常托杨坚留京主事。于是北周一批高官便逐渐聚集在杨坚周围。...查看更多
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 杨广
杨广(568—618),又名杨英,隋文帝杨坚次子。史称隋炀帝。系子承父位,于604—618年在位,共14年。曾用年号:大业。之前,立为晋王,授武卫大将军,后施展阴谋手段,取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信任,废太子杨勇,立他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重,杨广指使心腹害死文帝,杀死胞兄杨勇,即帝位。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杨广,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生,父杨坚当时为北周隋国公,母独孤氏,即后来的独孤皇后。少年杨广,姿仪秀美,聪明好学,受到杨坚夫妻的钟爱,13岁被封为晋王,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柱国(武官勋号),不久又改授武卫大将军,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镇守重镇并州。开皇八年(588年),20岁的杨广被...查看更多
隋朝第三任皇帝:隋·恭帝 杨侑
杨侑(605—619),系炀帝杨广之嫡长孙。父杨昭,杨广长子。母韦氏。李渊617年10月攻入长安,立他为帝,年号义宁。在位半年。又为李渊所废,第二年被害(一说病死)。杨侑,大业元年(605年)生。二岁,被立为陈王,数年后改封为代王。杨侑从小聪明,有气度。大业八年(612年),杨广亲征高丽,令其于京师总留事大业十一年(615年),跟随杨广去晋阳,被任为太原太守,后又调守京师。大业七年(611年)起,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贵族官吏也纷纷拥兵自立。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攻入安,立杨侑为帝,即位于太兴殿,时年13岁。改元义宁,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大赦天下。李渊被任命为大丞相等要职并封唐王,军国...查看更多p分页标题e
隋朝第四任皇帝:隋·秦王 杨浩
杨浩(?—618),隋文帝杨坚孙,秦王杨俊子,袭父封为秦王。618年3月,宇文化及等人杀死炀帝杨广后,又命裴虔通杀隋朝宗室蜀王杨秀、齐王杨暕、燕王杨侠等。此时杨浩正在江都宫中,他与宇文化及之弟宇文化智交情甚深,宇文化智极力保护和推荐他,使他免于被杀。宇文化及认为他还有利用价值,于是以皇太后懿旨名义,立他为帝,在位半年。
杨浩的称帝,只是宇文化及的傀儡而已,宇文化及掌握了一切大权。时隔不久,宇文化及率兵10万返回长安,并挟其同行。宇文化及在巩县与李密领导的河南瓦岗军相遇,经过激战,剩下2万来人狼狈逃窜入魏县(今河北大名县西)。
618年9月,宇文化及在魏县自己称帝,派人毒死了杨浩。
杨浩死后葬处不明。
隋朝第五任皇帝:隋·赵王 杨侗
杨侗(? —619),隋炀帝长子杨昭之子,被封为越王。大业十三年(617年),炀帝杨广巡游江都,命其留守东都(洛阳)。炀帝在江都被杀的消息传来,东都留守官段达、王世充等人于大业十四年(618年)五月拥奉杨侗为帝,改年号为皇泰。在位近一年。
杨侗也是傀儡皇帝,实际军政大权落入王世充之手。皇泰二年(619年)4月,王世充自行称帝,废杨侗为潞国公,监禁于含凉殿。五月,王世充的下属裴仁基、裴行父子策划杀王世充,重新拥立杨侗。但事情不幸败露,王世充即杀裴氏父子,又担心留着杨侗仍有复辟危险,于是派侄儿王仁则和家仆梁百年,携带毒酒毒杀杨侗。他们见到杨侗,便假意说:“我们来请皇上饮酒解闷”。杨侗知道这是王世充欲毒杀他,定死无疑。于是请求见上母亲一面,王仁则怕延误时间或有变化,不准。杨侗一生信奉佛教,只好摊开席子,点燃香烛,跪拜在佛像面前说道:“但愿来世不再降生于帝王家。”说完,痛苦地饮下毒酒,迟迟不肯断气。王仁则见状,又急于回去复命,便上前用帛带将其勒死,甚为悲惨。
杨侗因年号皇泰,故亦称皇泰帝。死后葬处不明。
三、隋朝灭亡后称王者
王·向海明
隋大业九年(613年),扶风人向海明举兵起义,称皇帝,建元白乌,在位一年。诏太僕卿杨义臣袭破之。
魏·王 翟让
翟让(?—617),瓦岗军首领。河南韦城(今河南滑县)人。在东郡(今河南濮阳)衙门做管理监狱的小官,后有所过错,被关进监狱,处以极刑,后幸得狱卒营救,死里逃生。回到家乡后,与其兄翟宏,侄翟摩候,同郡青年猛士徐世勣 (ji基)、单雄信等一起上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举反隋起义大旗。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活跃在南北运河二百里的广大地区,杀富济贫,深受当地百姓欢迎,队伍也不断扩大。
p分页标题e大业十二年(616年),反隋起义军杨玄感的部下李密因杨玄感兵败,在危难中投奔瓦岗军首领翟让。翟让见李密分析形势颇有见地,数说隋炀帝的罪行,很有说服力,深为信服,并收留李密。李密受到重用后,所谋划的几个战役都打得漂亮。
李密到瓦岗寨后,处心积累谋取大权,同时十分注重网罗人才,特别器重隋朝的降官降兵,而翟让却看重瓦岗军旧部人员。由此,瓦岗军内部分裂成两派。瓦岗军旧部将领对翟让让位于李密甚感不满,部将王儒劝翟让夺回军权,翟让的兄长翟弘要翟让当皇帝,翟让为人厚道仅是付之一笑。翟让部将的动机被李密知悉,617年,李密用计先下手杀死翟让及翟让的兄、侄。
魏·王 李密
李密(582—618),字玄邃(sui遂)一字法主,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军的领导人,称魏王。李密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生于隋开皇二年(582年),父亲李宽是隋朝的蒲山公。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因生性灵活,好动,隋炀帝认为不诚实免其差使,回家后李密发愤学习,志向高远。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隋朝宰相越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乘隋炀帝远在辽东的机会,起兵反隋。李密参加起兵,主张挥师北上,截住隋炀帝归路,杨玄感未采纳而失败。李密逃亡,流浪江湖。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找到瓦岗军的首领翟让,陈述隋炀帝罪恶,指出当时正是产生刘邦、项羽的时机,李密颇有见地的形势分析,使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茅塞顿开...查看更多
王·杜伏威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家贫无以自给,与辅祏为刎颈之交。
大业九年(613年),杜伏威率众盗入长白山,投帅左君行,未被接纳便转掠淮南,自称将军。时下有苗海潮也聚众为盗,杜伏威便要辅公祏前去撮合合二为一,以增强力量。苗海潮惧怕,即以其众归于杜伏威,由此伏威兵威略盛。伏威收壮士30人为养子,分领兵马,唯有阚稄,王雄诞知名。因阚长于王,军中故有大,小将军之称。之后,杜伏威又主动与海陵首领李子通合作,因李子通厌恶伏威,使骑袭之,伏威受伤。
武德四年(621年),伏威遣其王雄诞讨伐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
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降唐,623年杜伏威部将辅公柘率江淮军在丹阳反唐,自立为帝,624年被唐军击败。
夏·王 窦建德
窦建德(573—620),清河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人,大业十四年(618年),称夏王,建都乐寿,改年号为五风,国号夏。619年迁都洛阳(今河北永年东南)。于618—620年在位,共3年。之前,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在当时的起义军首领中,以及在他管辖的河北,窦建德建树显著,唐朝时,河北人民经常祭祀窦王,立有专祠。唐朝后期,魏州(今河北大名)还有窦王庙。窦建德生于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窦家世代务农,他有勇有谋,当过乡村里长,仗义疏财,也犯过法规。大业十二年(616年)为军司马之前,窦建德便带领二百人举旗起义,投奔高鸡泊起义军领袖高士达,任司兵。由于高鸡泊起义军的首领在战争中死伤不少,隋炀帝又派太...查看更多p分页标题e
汉东王·刘黑闼
刘黑闼(?—623),称汉东王。建元天造,在位二年。他是贝州漳南人,嗜酒、喜蒱博,家境一贫如洗。其少年时朋友窦建德常接济资助,而黑闼却不治家产,耗费贻尽。
隋末,刘黑闼从郝孝德为群盗,后归附瓦岗军首领李密。李密败后,黑闼为王世元所虏,世充素闻其勇,以为骑将,补马军总管,镇新乡,时李世勋陷于窦建德,建德使攻新乡,虏黑阀献之。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旧部在刘黑闼领导下,设坛于漳州,祭建德,并在漳南(今山东恩县西北)发动起义,坚持斗争,黑闼自称大将军。622年,黑闼至相州,僭称汉东王,建元为天造。以范愿为左僕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领军,又引建德时文武悉复本位,都于洺州,其设法行政,皆仿建德。因黑闼攻建勇猛过之,为统一全国,唐太宗自请统兵讨之。622年末,李世民又奉命令征河北、山东、击溃刘黑闼军队,623年刘黑闼被斩。
郑·帝 王世充
王世充,原为隋江都郡丞。唐朝消灭刘武周后,王世充此时已消灭了最大一支农民起义军瓦岗军,并在洛阳称郑帝。建元开明,619—620年在位共二年。620年,李渊命李世民东向直取王世充,因王世充依靠坚固的洛阳城,严密坚守的军队,李世民屡攻不下。后李世民加强对洛阳的围困,王世充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派人向河北的夏王窦建德起义军求救。窦建德从“郑亡则夏不能独立”的观点出发,亲自领兵援救。而李世民则采取“击夏围郑”的战略,抓住战机,击溃夏军,窦建德本人也受伤被捉。夏王窦建德战败,王世充深感绝望孤立,被迫投降了唐军,被俘至长安。唐高祖李渊赦免了王世充,而杀害了窦建德,把窦建德部属发配边防。
楚·帝 林士弘
林士弘(? —622),饶州鄱阳人,大业十二年,与同乡人操师乞起为群盗。师乞自号元兴王,攻陷豫章郡而据之,以士弘为大将军。大业十三年,徙据虔州,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元太平。616—618在位,共三年。攻陷临川、户陵、南康、宜春等郡,北至九江,南到蕃禺,均为其地,后又占据南昌,虔、循、潮数州之地。
武德五年(622年),士弘遣弟鄱阳王乐师率兵2万攻围循州,其年士弘死,官军溃散。
宋·帝 辅公祏
辅公祏,齐州临济人。隋末从杜伏威为群盗。初,伏威自称总管,以公祏为为长史,伏威与公祏交情甚深。后伏威见军中畏敬公祏,伏威潜之。令其养子阚稜为左将军,王雄诞为右将军,推公祏为僕射,外示尊敬,实则夺取兵权,公祏也知其意,耿耿于怀。武德五年(622年),江淮义起军首领杜伏威降唐后,623年杜伏威部将辅公祏率江淮军在丹阳反唐,自立为帝,623年—624年在位共二年。武德七年(624年),被唐朝军队击败。江南,淮南从此也成为唐朝辖区,唐朝基本上重新统一了祖国。p分页标题e
王·刘武周
刘武周617年称王,在位二年。他是在突厥支持下在山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突厥封他为定杨可汗。当唐朝军队渡过黄河后,刘武周乘机在山西扩展自己势力,对留守太原的李渊之子李元吉形成包围圈,李渊知晓太原的危急形势后,速派姜宝谊等将士带兵援助山西唐军,但都被刘武周的大将军宋金刚打败。太原失守,刘武周军队直驱黄河边。李世民看到唐朝起兵的根据地太原失守,势必影响大局,主动向唐高祖李渊提出率精兵三万收复太原。经过5个月的对峙,宋金刚的军队在唐军的迫击下,溃不成军。刘武周和宋金刚看到残局无法挽回,先后逃至突厥后,均被突厥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