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起点辅导 历史地理辅导 正文

高中地理常识积累:蒸发量

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么杂乱无章。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中地理常识积累:蒸发量》,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高中地理常识积累:蒸发量  历史地理辅导  第1张

要知道蒸发量,就要先知道什么是蒸发。蒸发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而蒸发消耗的水量就是蒸发量。测量蒸发量的仪器常用的有小型蒸发器和大型蒸发桶两种。

观测一定面积的水面在一段时间间隔内(通常是一昼夜)因蒸发减少的水层深度来确定蒸发量大小,单位为毫米。它说明该地的水分支出状况。蒸发量与温度、风、水面空气干燥程度等都有关系。其时间变化一般说来与气温变化相一致。温度愈高、风愈大、空气愈干燥,则蒸发愈盛。由于蒸发器本身及其周围空气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与天然水体有所不同,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要比湖泊、水库等实际水体的蒸发量大。因此,蒸发器的观测值必须乘一个折减系数〔一般为0.7?0.8〕后,才能作为天然水体的蒸发量。

点击查看:

蒸发量受气温、海陆、降水量诸因素的影响。纬度愈低,气温愈高,蒸发能力愈强,蒸发量也就大;在温度相同条件下,海洋上的蒸发量大于大陆,并有自沿海向大陆内部显著减少的趋势;一般说来,降水量多的地方蒸发量也大,反之,蒸发量小。某地是湿润还是干旱,要看该地湿润系数K,K大于等于1时,表明水分收人大于或等于支出,属于湿润状况;K小于1时,反映水分收人小于支出,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或干旱。K的大小对自然景观结构特征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上述内容就是《高中地理常识积累:蒸发量》,相信大家在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后,我们的知识储备会更及完善,从而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地理问题。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lishidili/98180.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