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一是材料的差异。丹霞地貌主要材料是红色碎屑岩( 砾岩、砂岩等),喀斯特地貌主要材料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二是外力作用的区别。丹霞地貌主要靠垂直解理和风化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主要靠水溶蚀的力量形成。
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区别
分布不一样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130万平方千米。
分类不一样
丹霞地貌包括火山碎屑岩、红色碳酸盐岩、浅变质岩等等。喀斯特地貌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丹霞地貌
分布
中国分布最广,如湖南崀山、广东、贵州、福建泰宁、江西、浙江衢州等。
形成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中国丹霞系列提名包括最能代表中国丹霞地貌的区域,展现了中国丹霞全面的特征以及主要的自然价值。提名地全部位于中生代到新生代红色沉积层之中,并且最能代表中国丹霞的地球科学价值。另外,它们还包括了中国丹霞在纬度、气候以及生态系统方面的显著差异。
喀斯特地貌
分布
广西、贵州和云南。
形成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我国喀斯特现象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2400年前。距今约300多年前徐宏祖(霞客)已专门研究并记述了南方喀斯特地形与洞穴。喀斯特地貌特别受岩性为主的地质背景及气候为主导的地理环境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