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镇化率?有什么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国家(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根据正统网微信上介绍,它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提示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中国统计年鉴2013》“人口”章,有1949年至今的城镇化率数据。
城镇化(Urbanization)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城镇数量增加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扩散的历史过程。
1. 人口转化。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2. 产业调整。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 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4. 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 文化交流。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扩展资料: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
城市化(或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社会经济演进过程,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各自的解读。
人口学对城市化的定义强调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及其带来的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经济学对城市化定义强调的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的过程。
社会学意义上的城市化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产生、发展和扩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