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周高一生物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四章、第五章;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高一生物组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40分)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d为四个细胞模式图,错误的是(B)
A.a、d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有叶绿素
B.a、c、b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都不同
C.c、d细胞没有染色体,但都含有DNA
D.a、b细胞中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而c、d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
【解析】A、a细胞是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其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是蓝藻细胞,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a为植物细胞,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是细菌细胞,其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b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B错误;
C、c和d细胞均为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但都含有DNA,C正确;
D、a、b细胞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而c、d细胞是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正确。
故选:B。
2.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物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A.糖类的构成元素是C、N、O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是最常见的单糖D.细胞中的糖类不能转化为脂肪
【解析】A、糖类的构成元素是C、H、O,A错误;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正确;
C、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C错误;
D、细胞中的糖类能大量转化为脂肪,D错误。
故选:B。
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C)
①淀粉②葡萄糖③脂肪④磷脂⑤蛋白质⑥核酸
A.①④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④⑤
【解析】①淀粉的组成元素:C,H,O,①错误;
②葡萄糖的组成元素:C,H,O,②错误;
③脂肪的组成元素:C,H,O,③错误;
④磷脂的组成元素:C,H,O,N,P,④正确;
⑤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含有N元素,⑤正确;
⑥核酸的主要组成元素:C,H,O,P,N,⑥正确。
故选:C。
4.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C)
A.高倍镜下可发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解析】A、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细胞核,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中,A错误;p分页标题e
B、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错误;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C正确;
D、结合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C。
5.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甲也能参与蓝细菌的有氧呼吸
B.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
C.丙合成的物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D.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解析】A、甲是线粒体,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A错误;
B、乙是含有膜结构,但不含核酸的细胞器,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其中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无关,B错误;
C、丙是核糖体,其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
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6. 钙泵,又称Ca2+-ATP酶,是分布于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其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Ca2+运输到细胞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细胞内的Ca2+通过钙泵运输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钙泵能起催化作用,其可降低ATP水解时所需要的活化能
C.钙泵被破坏后的细胞膜允许Ca2+自由通过磷脂分子层
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减小钙泵跨膜运输Ca2+的速率
【解析】A、细胞内的Ca2+泵出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钙泵能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说明钙泵属于ATP水解酶,可降低ATP水解时所需要的活化能,B正确;
C、钙泵被破坏后的细胞膜不允许Ca2+通过磷脂分子层,C错误;
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能量供应减少,会减小钙泵跨膜运输Ca2+的速率,D正确。
故选:C。
7. 细胞膜上分布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如通道蛋白(物质通过时不消耗能量)、载体蛋白(物质通过时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受体蛋白等。下列与细胞膜蛋白质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一定是从该物质含量多的一侧运输至该物质含量少的一侧
B.某物质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协助进入细胞,其运输方式一定不属于自由扩散
C.通道蛋白与转运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一定不相同
D.受体蛋白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
【解析】A、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不清耗能量,该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一定是从该物质含量多的一侧运输到该物质含量少的一侧,A正确;p分页标题e
B、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人细胞时,不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协助,B正确;
C、通道蛋白与转运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可能都是协助扩散,C错误;
D、受体蛋白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如某些激素与细胞膜受体蛋白结合而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与红细胞膜上的载体有关
B.黑藻细胞放入某低浓度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已死亡
C.细胞通过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需要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D.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消耗能量的方式进行胞吞、胞吐而进出细胞
【解析】A、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
B、若黑藻细胞被放人某低浓度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则细胞可能已死亡,也可能是黑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该低浓度溶液的浓度高或两者浓度相等,B错误;
C、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细胞通过这些被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时,需要膜两侧具有浓度差,C正确;
D、大分子物质一般进行胞吞、胞吐而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的方式,D正确。
故选:B。
9. 下列物质进入人体红细胞,消耗能量的是()
A.水B.胆固醇C.葡萄糖D.K+
【解析】ABC、水、胆固醇、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错误;
D、K+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所示为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点和B、C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C )
A.载体数量,能量B.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C.能量,载体数量D.能量,离子浓度
【解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点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细胞吸收NO3-的量增加,说明该段限制细胞吸收NO3-的量的因素是氧气浓度;
B、C点氧气浓度相同,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相同,细胞对于K+和NO3-的吸收量不同,细胞吸收NO3-的量大于吸收K+的量,原因是细胞膜上吸收K+和NO3-的载体数量不同,吸收NO3-的载体数量多于吸收K+的载体数量。
因此影响A、B点和B、C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能量、载体数量。
故选:C。
11. 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C.质壁分离中的“质”指的是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
D.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是因为有紫色中央液泡
【解析】A、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正确;p分页标题e
B、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对照,所以本实验有对照,B错误;
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中间的细胞质,C错误;
D、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是因为有紫色中央大液泡,D错误。
故选:A。
12.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0~4h内细胞都在吸收物质A分子
B.2~3h内A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
C.0~1h内液泡中水分子在加速外渗
D.细胞吸收物质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解析】A、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的复原是因为物质A进入了细胞,使细胞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吸水,因此0~4h内,细胞在吸收物质A分子,A正确;
B、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B错误;
C、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因此该时间段内液泡中水分子在外渗,且越来越慢,C错误;
D、由图不能判断细胞吸收物质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A。
13. 新冠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合成结构蛋白和完成基因组RNA复制后,将在宿主细胞内质网处装配生成新的病毒颗粒,并通过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完成其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线粒体缺陷型的宿主细胞仍可能具有分泌新冠病毒的能力
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中新冠病毒的结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
C.新冠病毒运输到细胞外与葡萄糖运输到细胞内的方式相同
D.分泌新冠病毒过程中,囊泡能与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发生融合
【解析】A、病毒通过胞吐作用出宿主细胞,需要能量,线粒体缺陷型的宿主细胞可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将其分泌出细胞,A正确;
B、分泌泡中的蛋白质是由高尔基体加工后的成熟蛋白质,具有活性,B正确;
C、新冠病毒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为胞吐,而葡萄糖运输到细胞内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
D、新冠病毒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为胞吐作用,分泌过程中,囊泡识别了高尔基体膜或细胞膜,从而最终将病毒释放到细胞外,D正确。
故选:C。
14.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Na +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p分页标题e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提高了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降低了植物的耐盐性
【解析】A、Na+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生物膜上有载体蛋白,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Na+进入液泡后,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C正确;
D、细胞液浓度增大,使植物适应高盐环境,D错误。
故选:D。
15. 关于酶与ATP的表述错误的是(A)
A.ATP含有糖类,而酶不含糖类
B.能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ATP
C.酶的形成需要ATP,而ATP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D.在物质合成反应时往往伴随发生ATP的水解
【解析】A、ATP中含有核糖,RNA类的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也含有核糖,A错误;
B、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和ATP,B正确;
C、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都属于生物大分子,一般来讲,合成生物大分子都需要消耗能量,ATP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催化,C正确;
D、在物质合成代谢时往往伴随发生ATP的水解,以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16. 能使植物细胞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被破坏的一组酶是(B)
A.淀粉酶、纤维素酶、DNA酶B.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C.果胶酶、纤维素酶、DNA酶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解析】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细胞壁;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因此用蛋白酶可以将细胞膜破坏。
故选:B。
17. 甲图表示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乙图表示将A、B两种物质混合后在T1时加入某种酶后,A、B两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实验均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完成,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甲图的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后由于酶浓度的限制而不再增加
B.乙图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大后小,T2后反应速率减小与底物减少有关
C.若适当升高温度,甲图的最大反应速率减小,乙图T2对应浓度变化提前出现
D.两实验均需将酶和反应物先分别在对应温度下保温再混合反应
【解析】A、根据试题分析,甲图中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A正确;
B、乙图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大后小,T2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B正确;
C、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升高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甲图的最大反应速率减小,T2值延后出现,C错误;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后在相同温度的混合,D正确。p分页标题e
故选:C。
18. 下列①~④代表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①葡萄糖→丙酮酸②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③丙酮酸→乳酸④丙酮酸→酒精和二氧化碳
A.人体中①和②过程都必须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B.③过程可发生在正常人体细胞中,产物不会导致内环境pH剧烈变化
C.苹果和玉米的胚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分别进行①④和①③过程
D.在黑暗条件下,小麦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ATP
【解析】A、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发生,因此该过程不需要有氧条件就能发生,A错误;
B、③表示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可发生在正常人体细胞中,B正确;
C、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其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①④,玉米的胚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因此其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①③过程,C正确;
D、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能产生大量ATP,D正确。
故选:A。
19. 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在马拉松长跑的过程中,人体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之比为1:1
B.若不慎受伤,应选择消毒透气的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
C.在储藏粮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时,应降低环境温度并保持干燥
D.给土壤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系呼吸,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
【解析】A、由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消化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且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因此在马拉松长跑的过程中,人体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之比为1:1,A正确;
B、若不慎受伤,应选择消毒透气的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防止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繁殖,B正确;
C、在储藏粮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时,应降低环境温度并保持一定湿度,C错误;
D、给土壤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系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进而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
20. 用台盼蓝染液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体现了细胞膜哪项功能(D)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B.对细胞起主要支持作用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二、多选题(每小题 4 分,共20分,对而不全得2分)
21. 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ABD)
A.线粒体B.核糖体C.中心体D.高尔基体
【解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由此可见,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p分页标题e
故选:ABD。
22. 新冠病毒(2019-nCoV)是一种带有包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2019-nCoV可通过其包膜表面上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C )
A.若将该病毒彻底水解,只能得到核糖、磷酸和碱基
B.该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
C.该病毒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疫情期间常使用酒精消毒、灭菌,其原理是酒精可以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
【解析】A、新冠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RNA,因此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氨基酸、核糖、磷酸和碱基,A错误;
B、据“2019-nCoV可通过其包膜表面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分子结合,随后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遗传物质进人宿主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可推知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B正确;
C、该病毒通过形成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遗传物质RNA进入宿主细胞,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使用酒精消毒、灭菌是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发生变性,从而达到消毒和灭菌的目的,该过程没有破坏肽键,D错误。
故选:BC。
23. 图1是麦芽糖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2是在麦芽糖含量一定、最适温度和最适pH时,麦芽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 )
A.温度为a和d时,麦芽糖酶失活
B.温度为c时,e点不变,f点右移
C.温度为d时,e点为0
D.若温度由d下降到c时,e点不变,f点左移
【解析】A、温度为a(低温)时麦芽糖酶的活性降低,但没有失活,温度为d(高温)时麦芽糖酶失活,A错误;
B、由题干知,图2是在麦芽糖含量一定、最适温度和pH时,麦芽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将温度为c(不是最适温度),麦芽糖酶的活性会降低,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葡萄糖的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需延长,即f点右移,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即e点不变,B正确;
C、温度为d时,过高的温度会使麦芽糖酶变性失活,不能催化麦芽糖酶的分解,e点为0,C正确;
D、温度为d时,过高的温度会使麦芽糖酶变性失活,不能催化麦芽糖酶的分解,e点为0,D错误。
故选:BC。
24. 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D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p分页标题e
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6℃,f点将往左下方移动
D.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解析】A、由题图可知a是酶、b是反应底物,酶与反应底物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该模型可以解释酶作用的专一性特点,A正确;
B、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麦芽糖酶的量一定”,B错误;
C、由题意知,该曲线是最适宜温度条件下的曲线,升高或降低温度,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f点将往左下方移动,C正确;
D、麦芽糖与麦芽糖水解产物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是否发生水解,D错误。
故选:BD。
25. 下列曲线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正确的是(ABD)
A.如果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内有氧呼吸强度,则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
B.如果图②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则横坐标可表示温度
C.如果图③纵坐标表示K+出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K+的浓度
D.如果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O2的供应量
【解析】A、当氧气浓度为0时,有氧呼吸强度为0,因此若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则图①纵坐标能表示细胞有氧呼吸强度,A正确;
B、低温酶活性受到抑制,但是酶不失活,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温度,温度上升,酶活性下降,高温使酶变性失活,B正确;
C、K+出入红细胞是主动运输,一定的K+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加快,但由于载体的数量有限,则到达一定浓度范围后,物质跨膜速率不再增加,C错误;
D、植物根对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当载体达到饱和以后,氧气再增加,细胞对K+的吸收量不再增加,D正确。
故选:ABD。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6.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b;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a。
27. 图1、2、3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
(1)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
(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作为生物大分子的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3)图2中曲线AB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量有限。
(4)若图2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请在图2中,利用虚线绘出曲线的变化情况。p分页标题e
(5)能否以H2O2为材料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能,原因是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
28. 如图为不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产物H2O中的O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氧气。
(2)图中能表示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情况下的呼吸全过程是①④⑤(填图中标号),能使酸性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的是A(填“A”或“B”)。
(3)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人在剧烈运动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①④⑤(填图中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