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起点辅导 物理化学辅导 正文

湖北省武钢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1.26)理综生物

 湖北省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子弟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1.26)理科综合试题生物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均有特定运输工具搬运原料到指定位置 

B.与海棠花的绿叶和红花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C.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但细胞中的核酸均没有发生改变 

D.含有叶绿体的生物一定是自养生物,而自养生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2.下列关于胰岛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CO2:细胞质基质产生→细胞膜→细胞外

B.RNA聚合酶(细胞核内R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C.胰岛素:核糖体→内质网→细胞膜→细胞外

D.葡萄糖:细胞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图1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不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

D.温度升高时,e点上移,d点左移

4.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U和T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a-c阶段时发生RNA聚合酶与DNA的片段结合

B.c-e阶段形成的产物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C.在一次分裂周期中只发生一次a~c的生理过程

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前期分开且之间有纺锤丝相连

5.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三倍体植物是不同于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新物种

B.基因重组不一定会引起子代与亲代的性状差异

C.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意味着产生了生殖隔离

D.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调查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豆浆经高温蒸煮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已失去活性

C.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时常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作为调查对象 

D.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作用相同

湖北省武钢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1.26)理综生物  物理化学辅导  第1张

第II卷

29.有一种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在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请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p分页标题e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2)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气的原因是,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气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气量。

(3)莱茵衣藻能产生一种抑制光合作用的化学物质CCCP,CCCP可诱导其产氢气;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气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气总量。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气有

 作用。

(4)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气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在(3)中实验的基础上需增设两个实验组,其培养液为和。

(5)产氢气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0.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下列三种类型的婉豆各若干,请写出符合要求的所有亲本组合。

验证分离定律的所有亲本组合:。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所有亲本组合:。 

(2)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某因(F、f)控制。现有两株豌豆杂交后代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1:1:1。若此结果能够验证自由组含规律,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并说明理由。 

基因型: 理由:。

31.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和皮肤血流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表:

表一:

(1)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哪项生理指标项: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它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调节小鼠产热量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能调节小鼠散热量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一中字母)。

(3)与25℃相比,小鼠在0℃条件下表二选项中符合事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表二:

产热量散热量耗氧量肾上腺素含量体内酶活性

A少多多低增强

B多多多高不变

C少少少低减弱

D多少多高不变

(4)实验中若破坏小鼠的下丘脑,与正常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可能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______。(从以下两项中选择填空)。

①尿量的多少②精神萎靡与否

32.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能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能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p分页标题e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至少填2个因素)等。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事实,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______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

(3)突变和基因重组、和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三个环节。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A.0≤N≤100% B.0<N≤50%C.0≤N<50% D.N>50%

38.略

39.如图为某质粒表达载体简图,小箭头所指分别为限制酶39.如图为某质粒表达载体简图,小箭头所指分别为限制酶EcoRⅠ、BamHⅠ的酶切位点,ampR为青霉素抗性基因,tc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P为启动子,T为终止子,ori为复制原点。又知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已知耐旱基因两端分别有包括EcoRⅠ、BamHⅠ在内的多种酶的酶切位点。据图回答:

(1)获得耐旱基因常用基因文库法。理论上,文库中含有该生物的全部基因;而文库中含有生物的部分基因。将含有耐旱基因的DNA与该质粒表达载体分别用EcoRⅠ酶切,

(2)实验中,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表达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酶切时应选用的酶是

。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处理后,两两连接的产物有种。

(3)将上述连接产物导入无任何抗药性的宿主细胞后,将这些宿主细胞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的宿主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物是。

(4)目的基因表达时,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是,其合成的产物是。

(5)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植株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填“同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染色体的两条上”)。

湖北省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子弟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1.26)

理科综合试题生物试题

1-6DBCBBC

29.(1)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2)氧气抑制产氢气酶的活性   

(3)促进

(4)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    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5)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的合成量减少p分页标题e

30.(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甲×甲 乙×乙 甲×乙 甲×丙 乙×丙(3分,少答或错答1个扣1分,扣完为止) 

甲×乙 乙×乙 乙×丙(3分,每个1分,多答或错答1个扣1分,扣完为止) 

(2)基因型:EeFf×eeff (2分)杂交后代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1:1:1的亲本基因型有两种

31.

(1)A促甲状腺激素皮肤血流量

(2)A和B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

(3)B

(4)①②

32.

(1)基因库

(2)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频率

(3)自然选择隔离

(4)A

39.

(1)基因组文库    cDNA文库      3

(2)载体-载体连接物(或质粒-质粒连接物)

(3)启动子       mRNA

(4)EcoRⅠ和BamHⅠ

(5)同染色体的一条上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wulihua/88069.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