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起点辅导 物理化学辅导 正文

河北省大名磁县邯郸永年四县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磁县、邯郸区、永年区四县联考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mi6TBZy

 

一、选择题(1-35每小题1分,36-45,每题2分,共55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一次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

C.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的选育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

2.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5.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图中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图中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6.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p分页标题e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8.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9.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以下几种激素中,既能用注射法也能用口服法的是(  )

A.胰岛素 B.雌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

11.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  )

A.甲状腺激素 B.生理盐水 C.性激素 D.葡萄糖

12.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1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14.吃糖1小时后,与开始时相比,在如图血管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物质是(  )

A.a血管的胰蛋白酶 B.a血管的胰淀粉酶

C.b血管中的胰岛素 D.b血管的胰高血糖素

15.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

16.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7.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依靠神经调节

B.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p分页标题e

C.只依靠体液调节

D.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

18.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

B.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

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19.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20.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21.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22.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23.摘除犬的胸腺之后,会影响到该犬的(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24.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25.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度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D.血糖降低,通过肌糖原水解来维持血糖浓度

26.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27.如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

A. B. C. D.

28.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分页标题e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29.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3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31.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

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

C.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

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

32.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33.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34.下列各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p分页标题e

A.支气管哮喘 B.艾滋病

C.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3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36.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3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侵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38.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C.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39.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但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与乙烯可以相互转化

B.乙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C.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

D.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诱导乙烯的合成

4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以下所得结论合理的是(  )

A.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浓度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的分化

C.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

D.当两种激素浓度相等时,不能促进生根和发芽

41.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在太空和地球上利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d>a>b>c,④生长最快

B.生长素浓度:a>c=d>b,①生长最快

C.生长素浓度:a>d>c=b,②③生长快

D.生长素浓度:a=b=c=d,①②③④长势基本相同

4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p分页标题e

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可用自交法完成

②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

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

⑤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4.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45.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筛选过程不会引起番茄种群的进化

B.①过程说明,抗病与高蔓均为显性性状

C.过程②可以选择F1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D.过程③体现了所有高等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二、非选择题

46.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表示  ;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  ;④表示组织间隙的  .

(2)以上②③④合称  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  作用.

(4)和②④比较,③中含有较多的  .

47.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  .

(4)突触包括:  、  、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出来的.

48.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激素A是  .

(2)当体内缺乏  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  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共同调节的.p分页标题e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5)激素C的作用是  .

49.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

(2)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  .

(3)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

(4)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

50.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Basedow病或Graves)是由患者自身产生的某种Z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Y激素受体结合(该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产生高浓度的X激素所致(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Basedow病是一种  病.Basedow病患者体内,在进行④过程的同时也会进行⑤过程,产生的细胞a是  .图中①~⑨过程,错误的是  .

(2)Graves病患者体内Y激素含量  (填“增多”、“减少”或“相等”),可以判断Graves病患者体温往往比正常人  .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磁县、邯郸区、永年区四县联考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35每小题1分,36-45,每题2分,共55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一次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

C.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的选育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基因突变的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基因突变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解答】解:A、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了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故A正确;

B、由于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不能定向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故B错误;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高产青霉菌株就是诱变育种的实例,故C正确;

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杂交育种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故D正确.p分页标题e

故选B.

 

2.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1、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1)自然选择学说的四点主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2)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3)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存斗争.

(4)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5)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遗传和变异是内因,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①正确; 

②自然选择的是从个体水平上进行解释的,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②正确;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③错误;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④错误;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⑤正确;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⑥正确;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⑦错误.

故选C.

 

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p分页标题e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F区豹种群数量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可见引入8只雌豹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在十年中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致病基因频率应该降低,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增加了F区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A正确;

B、题干中没有体现豹种群数量较小时和种群数量较大时性别比例的差异,B错误;

C、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的十年中,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不能体现物种丰(富)度大幅度下降,有可能上升,C错误;

D、致病基因是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致病基因频率应该下降,D错误.

故选:A.

 

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解答该题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两个种群合并成一个种群后的基因频率,然后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自由交配后代特定的基因型频率.

【解答】解:由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相同,因此两个种群合成一个种群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80%+60%)÷2=70%,a=(20%+40%)÷2=30%,由题意知,该种群非常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影响,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A×a=2×70%×30%=42%.

故选:C.

 

5.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图中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图中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获得的个体可能是杂合体,所以通过图中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故A选项正确;p分页标题e

河北省大名磁县邯郸永年四县联考2016 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  物理化学辅导  第1张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故B选项正确;

C、由于人工选择具有目的性,所以图中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故C选项正确;

D、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率的,所以诱变能提高基因的突变率,但不一定都是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提高,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6.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生物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在共同发展中进化,生物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解答】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对兰花花矩变异起了选择作用,但不能决定其变异的方向,A错误;

B、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

C、蛾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蛾的口器越来越长是兰花花矩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解答】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①正确;

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错误;

C、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③正确;

D、递质小泡属于神经细胞内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④错误.

故选:A.

 

8.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p分页标题e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解答】解: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正确;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③正确;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错误;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⑤错误;

⑥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①③⑥.

故选:D.

 

9.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出甲、乙、丙、丁是哪一种体液,可先根据单向循环确定丙为淋巴,又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最后剩余的丁即为细胞?纫海??约住⒁摇⒈?⒍》直鹞?橹?骸⒀??⒘馨秃拖赴?纫海?说母卧嘞赴??璧难跗?陀??镏手苯永丛从谧橹?海?br />【解答】解:A、甲为组织液,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组织液,A正确;

B、乙为血浆,血浆中的营养物质需先进入组织液再到达组织细胞,B错误;

C、丙为淋巴,营养物质不经过淋巴,C错误;

D、丁为细胞?纫海??赴?诘囊禾澹?错误.

故选:A.

 

10.以下几种激素中,既能用注射法也能用口服法的是(  )

A.胰岛素 B.雌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消化液中有蛋白酶,故蛋白质类物质不能口服.

【解答】解:A、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A正确;

B、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可以口服,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多肽,不可以口服,C错误;

D、生长激素本质是蛋白质,不可以口服,D错误;

故选:B.

 

11.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  )

A.甲状腺激素 B.生理盐水 C.性激素 D.葡萄糖p分页标题e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给正常的小白鼠注射胰岛素后,由于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因此小鼠的血糖过低,如果要使其快速复苏,可以适量注射葡萄糖使其恢复.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A错误;

B、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的形态,但不能提高血糖浓度,B错误;

C、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个体的第二性征,不能调节血糖,C错误;

D、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说明血糖含量较低,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注射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考点】酶的概念;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的本质可能是蛋白质、有机酸、生物碱、脂质等.

【解答】解:A、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密切相关,激素调节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一部分,又对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影响,A正确;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因此一定产生酶,B错误;

C、激素产生后,一般运输到细胞外,由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正确;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D正确.

故选:B.

 

1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

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p分页标题e

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

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C.

 

14.吃糖1小时后,与开始时相比,在如图血管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物质是(  )

A.a血管的胰蛋白酶 B.a血管的胰淀粉酶

C.b血管中的胰岛素 D.b血管的胰高血糖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吃糖1小时后,通过消化吸收使血液中糖含量增加,所以血糖中胰岛素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

【解答】解:A、胰蛋白酶不分布在血管中,A错误;

B、胰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分布在血管中,B错误;

C、b中胰岛素增多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C正确;

D、b血管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D错误.

故选:C.

 

15.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解答】解:A、a、b、c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故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故B正确.

C、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故C正确.

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另外在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故D错误.

故选:D.

 

16.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胰高血糖素可以升血糖,由胰岛A细胞分泌.作用机理:可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岛素可以降血糖,由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p分页标题e

3、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4、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5、雌性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6、孕激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

7、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并甲状腺发育和调控其分泌相应的激素的活动

【解答】解:A、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岛素是降血糖,两者对于血糖调节起着拮抗作用,A正确;

B、生长激素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两者是协同作用,B错误;

C、雌性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孕激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两者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并甲状腺发育和调控其分泌相应的激素的活动,不是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A.

 

17.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依靠神经调节

B.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C.只依靠体液调节

D.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3、水分排出的主要途径: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

【解答】解: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

B、人体内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及形成尿液以维持水盐平衡,B正确;

C、人体内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

D、人体内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错误;

故选:B.

 

18.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

B.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

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p分页标题e

【解答】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A错误;

B、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较短,B错误;

C、体液调节需要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故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正确;

D、体液调节需要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故作用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C.

 

19.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它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消灭.

【解答】解:A、抗毒素、凝集素都是抗体,抗毒素能中和外毒素,A正确;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因而都能被蛋白酶分解,B正确;

C、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其它淋巴细胞都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

D、当机体免疫功能过高时,抗体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如超敏反应等,D正确.

故选:C.

 

20.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

【解答】解: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故A正确;

B、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神经元联系,形成多个突触,故B错误;

C、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故C错误;

D、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并在作用完成后很快被分解,故D错误.

故选:A.

 

21.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即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p分页标题e

【解答】解:A、过敏反应一般不会损伤组织,故A错误;

B、过敏反应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快,故B正确;

C、过敏反应主要是抗体分布的位置不同,主要是体液免疫,故C错误;

D、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故D错误.

故选:B.

 

22.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解答】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

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

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

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

故选:C.

 

23.摘除犬的胸腺之后,会影响到该犬的(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T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体液免疫过程大多数抗原需要用经过T淋巴细胞的识别和呈递,细胞免疫过程在效应阶段发挥作用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增殖、分化组成的,细胞免疫离不开T细胞.因此,摘除犬的胸腺之后,会影响到该犬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即特异性免疫.

故选:C.

 

24.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p分页标题e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解答】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切除垂体后,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负反馈调节,所以TRH的分泌应增加.

故选:B.

 

25.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度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D.血糖降低,通过肌糖原水解来维持血糖浓度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

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升高血糖.

3、水平衡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

【解答】解:A、剧烈运动时,部分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到血液中,由于血液中有调节酸碱平衡的物质,PH变化不大,处于平衡状态,A正确;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

C、运动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低,通过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C正确;

D、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26.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

【解答】解: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在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主要有语言中枢,而考试是要保持安静的,所以不需要②听觉性语言中枢和③运动性语言中枢的参与,故排除选项A、B、C,而专心作答试题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是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性语言中枢,故D选项正确.p分页标题e

故选:D

 

27.如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

A. B. C. D.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由图可知,左图为神经细胞膜内电位变化图,膜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从概念中可知,膜电位应该是测的细胞膜内和细胞膜外的电位差值.选项中A符合,导线的一极在细胞外,另一极在细胞内.B、C项导线的两个极均在细胞外或外,测的不是膜电位,但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也就是有电位的变化,但不是膜电位.对D来说,b处化学信号,所测也不是膜电位,故BCD不正确.

故选:A.

 

28.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考点】反射的过程.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C正确;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不同,D错误.

故选:C.

 

29.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p分页标题e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2、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使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模,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解答】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被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质分开,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

B、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实现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如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Na+内流,如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Cl?内流,D错误.

故选:D.

 

3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病菌侵染人体后,会进入宿主细胞形成靶细胞,需要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B错误;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细胞,C错误;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但吞噬细胞也能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D错误.

故选:A.

 

31.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

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p分页标题e

C.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

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需要考生掌握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具体如下:

【解答】解:由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1)甲组小鼠破坏骨髓后再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不能产生B细胞,但能产生T细胞,因此细胞免疫能力可以恢复;

(2)对于乙组小鼠来说,破坏胸腺后,注入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只有B淋巴细胞,没有T淋巴细胞,由于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免疫能力基本不变.

故选:C.

 

32.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是体液免疫过程,①⑥⑦是细胞免疫过程.

【解答】解:A、由题图知,①是淋巴因子,⑤是抗体,二者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B、图中淋巴B细胞,淋巴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功能,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③是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即图中④,也可以来源于淋巴B细胞,即图中②,C错误;

D、抗体有时可能将将自身物质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疾病,D正确.

故选:C.

 

33.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p分页标题e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这属于海鲜过敏,即④过敏反应;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这属于③免疫缺陷病;

(3)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这属于②自身免疫病;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这属于②自身免疫病;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这属于①正常免疫;

故选:B.

 

34.下列各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支气管哮喘 B.艾滋病

C.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不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

C、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

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D.

 

3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p分页标题e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较敏感.

【解答】解:A、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

B、成熟茎韧皮部的筛管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

C、幼嫩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C错误;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36.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题图: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对照组尖端被不透光帽遮住,不能感光,因此直立生长;实验组给予单侧光,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性运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多,长的快,而向光侧生长素少,长的慢.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伸长长度应介于实验组向光侧与背光侧之间,即曲线②;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慢,对应曲线③;背光侧生长快,对应曲线①.

故选:B.

 

3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侵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2、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

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解答】解:A、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因此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A错误;p分页标题e

B、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B正确;

C、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因此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

D、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侵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D正确.

故选:A.

 

38.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C.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对应的浓度都起促进作用,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大于C点的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所以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大于C的浓度和小于C的浓度.

故选:C.

 

39.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但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与乙烯可以相互转化

B.乙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C.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

D.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诱导乙烯的合成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生长素的功能是: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③防止落花落果.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解答】解:A、生长素与乙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不能相互转化,A错误;

B、从题干信息来看: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也抑制根系生长,但是不能得出乙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的结论,B错误;

C、生长素是吲哚乙酸,乙烯是化学结构十分简单的不饱和烃,它们的化学本质不相同,C错误;

D、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系生长,乙烯也能抑制根系生长,说明生长素对乙烯进行正反馈调节,即高浓度的生长素会诱导乙烯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4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以下所得结论合理的是(  )

A.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浓度p分页标题e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的分化

C.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

D.当两种激素浓度相等时,不能促进生根和发芽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在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激素的使用:

激素使用情况 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且比例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生长素用量较高 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细胞分裂素用量较高 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解答】解:A、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A错误;

B、高比例生长素能促进根的分化,B错误;

C、由图可知,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C正确;

D、当两种激素浓度相等时,既能促进生根,也能促进发芽,D错误.

故选:C.

 

41.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中a、b、c三点都起促进作用,d点起抑制作用.

乙图中,①、②表示生长状况不如无生长素,说明生长素起抑制作用;

③表示生长状况与无生长素时相同,说明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其生长;

④表示生长状况比无生长素时好,说明生长素起促进作用.由于图中c点对应的生长素溶液起促进作用,所以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④.

故选:D.

 

42.在太空和地球上利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d>a>b>c,④生长最快

B.生长素浓度:a>c=d>b,①生长最快

C.生长素浓度:a>d>c=b,②③生长快

D.生长素浓度:a=b=c=d,①②③④长势基本相同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p分页标题e

【解答】解:由于单侧光的影响,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即生长素浓度:a>b;太空中失去重力,故生长素浓度:c=d.因此生长素浓度:a>c=d>b,生长素促进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故①生长最快.

故选:B.

 

4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可用自交法完成

②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

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

⑤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可用杂交法完成,①错误;

②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②错误;

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③错误;

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④正确;

⑤培育八倍体小黑麦采用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⑤正确.

故选:B.

 

44.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

【解答】解:A、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弧,A正确;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

C、图中①是树突,接受信息并将之传给胞体,再通过②轴突将接收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这决定了神经传导的方向只能是:从①→②→③,这就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p分页标题e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反射弧不完整了,刺激③处,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是不能称为是反射,D正确.

故选:B.

 

45.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筛选过程不会引起番茄种群的进化

B.①过程说明,抗病与高蔓均为显性性状

C.过程②可以选择F1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D.过程③体现了所有高等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考点】杂交育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获得纯和高蔓抗病番茄植株的育种过程,共采取三种育种手段: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①表示杂交育种中的连续自交过程;②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解答】解:A、图中的筛选过程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引起番茄种群的进化,A错误;

B、①表示连续自交过程,该过程说明抗病与高蔓中至少有一种是显性性状,不能说两种都是显性性状,B错误;

C、由于F1植株的基因型都相同,所以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C正确;

D、③是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的过程,该过程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但不能说明所有高等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46.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表示 细胞内液 ;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淋巴 ;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 血浆 ;④表示组织间隙的 组织液 .

(2)以上②③④合称 细胞外 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内环境 .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 调节 作用.

(4)和②④比较,③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图形是典型的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交换图,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号相关的结构和液体.有盲端的管道为毛细淋巴管,无盲端的管道为毛细血管,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②③④分别所指的是细胞内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解答】解:(1)(1)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表示细胞内液;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淋巴;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浆;④表示组织间隙的组织液.

(2)以上②淋巴、③血浆、④组织液合称细胞外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内环境.p分页标题e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4)和②淋巴、④组织液比较,③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故答案为:

(1)细胞内液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2)细胞外 内环境

(3)内环境?调节

(4)蛋白质

 

47.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感受器 ,乙图是甲图中 d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神经递质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 B神经元持续兴奋 .

(4)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 、 突触间隙 、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 胞吐 的方式释放出来的.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图乙是突触的结构,A是突触小体,B是突触后膜.

2、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1)分析甲图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是传入神经,f是感受器.乙图是甲图中d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由A传到B.

(3)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故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使B神经元持续兴奋.

(4)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来的.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d?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胞吐

 

48.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激素A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p分页标题e

(2)当体内缺乏 碘 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主动运输 .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增加 ,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 增加 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神经和体液(激素) 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下降 .这是一种 (负)反馈 调节机制.

(5)激素C的作用是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分析题图: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1)由图解可知,激素A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将导致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碘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通过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是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4)如果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过多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它们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B甲状腺激素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这是负反馈调节.

(5)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碘 主动运输

(3)增加 增加 神经和体液(激素)

(4)下降 (负)反馈

(5)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9.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

(2)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 、 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p分页标题e

(3)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生长受抑制 .

(4)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根据图1分析,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植物自身体内的细胞分裂素(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也是用于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图2显示,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是“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Ⅱ、Ⅲ和Ⅳ组比较说明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是“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3、Ⅱ、Ⅲ、Ⅳ三组中,A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B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叶片数量越少B叶片生长越慢.

【解答】解:(1)根能产生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幼芽能产生生长素,除去根系和幼芽的目的是减少插条中内源激素的干扰

(2)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用细胞分裂素分布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的A叶.

(3)由图可知B叶实验组叶片面积小于对照组,应对B叶片是抑制作用.

(4)由图2可知A叶片数量越少,B叶面积相对值越小说明生长越慢.

故答案为:

(1)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2)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 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3)生长受抑制

(4)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50.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Basedow病或Graves)是由患者自身产生的某种Z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Y激素受体结合(该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产生高浓度的X激素所致(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Basedow病是一种 自身免疫 病.Basedow病患者体内,在进行④过程的同时也会进行⑤过程,产生的细胞a是 记忆细胞 .图中①~⑨过程,错误的是 ⑧ .

(2)Graves病患者体内Y激素含量 减少 (填“增多”、“减少”或“相等”),可以判断Graves病患者体温往往比正常人 高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图示: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Basedow病患者产生的抗体与受体结合后会发生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效应,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新陈代谢旺盛,体温会偏高.

【解答】解:(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据题干分析可知,Basedow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分析与免疫有关的题图可知,细胞b分化为浆细胞,也分化为a记忆细胞;抗原不能直接作用于浆细胞,所以图中过程⑧错误.p分页标题e

(2)分析题图可知,Y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因此Y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患者所产生的某种Z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Y激素受体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高,会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因此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过高,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其体温也比正常人高.

故答案为:

(1)自身免疫病 记忆细胞 ⑧

(2)减少 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mi6TBZy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wulihua/88128.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