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起点辅导 物理化学辅导 正文

湖南省常德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考试生物解析版

湖南省常德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考试(解析版)生 物(试题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eQKXp4Y

命题人:谢荣恒(市教科院) 庞业军(常德市三中) 周宇(常德市一中)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涂到答题卡上)

1.与霉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

A.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只能营寄生生活获取有机物

C.只能通过无丝分裂产生子代细胞

D.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2.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生物大分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C.糖类、蛋白质、核苷酸都可以水解生成大量的单体

D.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不能表达遗传信息

3.生活在盐碱地的植物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中一定消耗能量

B.该过程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下降

C.Na+进入液泡的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D. 该机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底物浓度不能改变酶催化活性

B.物质B能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而降低反应

速度

C.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持人体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的水解

B.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C.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D.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

6.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只能用碘液进行鉴定

B.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时,只能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时,只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D.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进行比较

7.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有利于皮肤表皮细胞从空气吸收利用O2

B.人体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多于吸收的O2体积

C.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不形成ATPp分页标题e

D.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8.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细胞生长的过程中,物质运输效率增大

C.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代谢减慢

D.细胞凋亡过程中没有基因表达

9.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实验都设计了用F1自交来验证其假说

B.果蝇杂交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豌豆杂交实验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果蝇杂交实验采用了类比推理的研

究方法

10.某观赏鱼的尾鳍类型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雌性个体均为单尾鳍,雄性个体有单尾鳍、双尾鳍。用不同类型的观赏鱼做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亲代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 单尾鳍雌性×双尾鳍雄性

子代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双尾鳍雄性=4?3?1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1?1

A.实验②中亲本基因型为Dd、dd

B.实验①中子代雌性个体基因型为DD、Dd

C.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双尾鳍个体比例为1/8

D.实验②中子代单尾鳍雌性个体与双尾鳍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双尾鳍雄性的比例为1/2

11.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中可检测到32P,外壳中可检测到35S

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

35S

C.用普通的噬菌体侵染15N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5N

D.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5N

12.下图示果蝇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突变型雄蝇的

子代只有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突变性状由Y染色体上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I2

D.Ⅱ3和Ⅱ4的子代中出现突变型果

蝇的概率是1/2

13.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但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些突变酶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速度

B.翻译这些突变酶的场所是核糖体

C.这些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p分页标题e

D.这些突变酶的产生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1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必然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15.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物育种中,单倍体育种是最简捷的方法,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B.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进行杂交育种,一般采用诱变育种

C.土豆等营养繁殖类植物,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纯种

D.二倍体植株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成的四倍体植株与原植株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16.下图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代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Y提

供多种多样供选择的材料

B.Y代表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

流,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Y直接作用于种群基因型,导致种群基因

频率改变

1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录是DNA上的密码子传递给mRNA的过程

B.翻译过程以mRNA作模板,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只发生在核糖体上

D.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密码子的现象,称做密码子的简并性

18.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芽分生组织细胞,可以发生的是

A.DNA和有关酶的合成受阻

B.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C.染色体的着丝点不能分裂

D.细胞膜内陷的时间推迟

19.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持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

B.只要内环境保持稳定,就不可能患病

C.进食后或饥饿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的无机盐主要是Na+和Cl-

20.人在夏季进行高温作业时,机体发生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产生大量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生成减少

C.通过体液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活动

D.皮肤血管舒张,散热明显大于产热

21.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免疫应答过程中,浆细胞全部来自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第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和种类均多于第一次

C.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开始启动细胞免疫

D.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可遗传给后代p分页标题e

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

B.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相关激素作用的发挥

C.植物激素一旦运送到作用部位就立即水解失活

D.植物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23.图1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

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小值

B.图1实验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不能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亦可能形成相同的α

24. 某池塘中甲、乙、丙、丁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如图1所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鱼的同化量除用于呼吸消耗、被乙捕食和分解者利用之外,还用于自身的生长、发

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B.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C.曲线Q表示初生演替,曲线P表示次生演替

D.曲线P中,演替到d点时一定形成了森林

25.为探究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组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此实验对照组应设为

①用一组成年的家兔做相同的实验 ②用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③用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④用另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补充外源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两图是细胞的 (显微、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

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填编号)。甲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

(填编号)。甲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 (填编号)。

(2)观察乙图中④结构所用的染色剂是 ,④释放的气体可以使 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若乙细胞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 。

(4)若乙细胞为胰腺腺泡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则含3H标记的分泌物从合成、加工到分泌至细胞外共穿过 层生物膜。

(5)给乙细胞提供18O2,乙细胞释放的CO2中也含放射性,那么18O的转移途径最可能是

(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6)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甲细胞,发现其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离子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那么这种药物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p分页标题e

27.(10分)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温度影响水稻CO2吸收量和呼吸作用产生CO2量的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30℃时,叶肉细胞内的[H]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O2浓度降低,叶绿体中[H]合成速率将会 (变大、变小、不变)。

(2)40℃时,CO2的吸收量为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当温度达到55℃时,两曲线重合的原因是 。

(4)在30℃前,实线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的原因是 。

28.(9分)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调节机制及其作用原理。请据图分析回答:

 (1)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仅增加 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而且还促进细胞内 的合成。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

(2)图中因抗体 的产生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此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 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这种糖尿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3)写出图中使胰岛素分泌增多的反射弧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 的影响。

29.(9分)某地大力发展稻鸭共作,桑基鱼塘,秸杆种菇等生态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请根据生态学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蘑菇属于 。自然条件下,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呈

曲线增长,判断的理由是 。

(2)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能实现对能量的 ,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

(利用率、传递效率)。

(3)能量流动具有 和 的特点。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

(4)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

湖南省常德市2015 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考试生物解析版  物理化学辅导  第1张

30. (12分)某哺乳动物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6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异常黄色雌性个体甲,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说明:含有异常6号染色体的个体为异常个体)

(1)用个体甲与图2所示的雄性个体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异常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

(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

雄性个体与正常的白色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或者是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与正常的白色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经检测,其6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p分页标题e

(4)该种动物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中黄色细毛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常德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考试(解析版)

1 .与霉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

A.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只能营寄生生活获取有机物

C.只能通过无丝分裂产生子代细胞

D.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虽然无线粒体,但是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也能进行有氧呼吸获得能量,A错误;硝化细菌没有叶绿体,但是具有化能合成能力,能够将氨氧化成硝酸盐吸收,并且利用其中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B错误;硝化细菌无细胞核,一般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后代,C错误;原核生物均无染色体,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但是有遗传物质DNA,因此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类型的变异,D正确。

考点: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细胞结构、生殖方式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结束】

2 .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生物大分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C.糖类、蛋白质、核苷酸都可以水解生成大量的单体

D.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不能表达遗传信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生物大分子以胞吐、胞吞的方式出入细胞膜,B错误;多糖、蛋白质、核酸都可以水解生成大量的单体,依次是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但糖类中的单糖和核苷酸是单体,小分子, C错误;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因此需要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结构解开,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物质运输方式、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识记物质运输方式,明确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为胞吞或胞吐。

【结束】

3 .生活在盐碱地的植物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中一定消耗能量

B.该过程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下降

C.Na+进入液泡的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D. 该机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上升,B错误;Na+进入液泡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Na+进入液泡的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C正确;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p分页标题e

考点:本题考查无机盐运输的方式及对细胞的作用。

【结束】

4 .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底物浓度不能改变酶催化活性

B.物质B能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而降低反应速度

C.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pH等条件有关,酶的催化活性与底物浓度无关,A正确;由以上分析知,物质B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使反应速度降低,但由题干信息不能判断物质B能否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而降低反应速度,B错误;由以上分析知,物质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见物质A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C正确;增大底物浓度后,只加酶的曲线与加酶和物质B的曲线彼此重叠,说明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D正确。

考点:本题结合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正确分析曲线图。

【结束】

5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持人体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的水解

B.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C.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D.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维持人体体温的能量只要来自于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来维持,A错误;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断裂,C正确;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存在差异,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束】

6 .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只能用碘液进行鉴定

B.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时,只能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时,只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D.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进行比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中,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有没被水解,而蔗糖及其水解产物都不能和碘液发生显色反应,A正确;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B错误;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时,可以用碘液检测,C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DA正确。p分页标题e

考点:本题考查有关的生物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能力。

【结束】

7 .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有利于皮肤表皮细胞从空气吸收利用O2

B.人体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多于吸收的O2体积

C.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不形成ATP

D.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A错误;人体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错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C错误;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应用。

【结束】

8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细胞生长的过程中,物质运输效率增大

C.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代谢减慢

D.细胞凋亡过程中没有基因表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的分化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细胞生长的过程中,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运输效率降低,B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

【结束】

9 .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实验都设计了用F1自交来验证其假说

B.果蝇杂交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豌豆杂交实验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果蝇杂交实验采用了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A错误;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通过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分析实验数据,C正确;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遗传学杂交试验及其结论,要求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实验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p分页标题e

【结束】

10 .某观赏鱼的尾鳍类型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雌性个体均为单尾鳍,雄性个体有单尾鳍、双尾鳍。用不同类型的观赏鱼做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②中亲本基因型为Dd、dd

B.实验①中子代雌性个体基因型为DD、Dd

C.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双尾鳍个体比例为1/8

D.实验②中子代单尾鳍雌性个体与双尾鳍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双尾鳍雄性的比例为1/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②中亲代为单尾鳍雌性与双尾鳍雄性,但子代只出现单尾鳍,说明单尾鳍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DD、dd,A错误;实验①中亲代均为单尾鳍,但子代出现双尾鳍,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单尾鳍相对于双尾鳍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Dd,雌性个体基因型为DD、Dd和dd,

B错误;若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由于D和d的基因频率均为1/2,且基因型为dd的个体只在雄性中表达出相应性状,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理论上其后代双尾鳍个体比例为1/4×1/2=1/8,C正确;验②中单尾鳍雌性×双尾鳍雄性(dd),后代雄性均为单尾鳍(D_),说明亲本中单尾鳍雌性的基因型为DD,则子代单尾鳍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Dd,其与双尾鳍雄性个体(dd)杂交,由于基因型为dd的个体只在雄性中表达出相应性状,因此所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双尾鳍雄性=2:1:1,双尾鳍雄性的比例为1/4,D错误。

考点:本题以观赏鱼的尾鳍为素材,考查基因分裂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结束】

11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中可检测到32P,外壳中可检测到35S

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C.用普通的噬菌体侵染15N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5N

D.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5N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外壳中检测不到35S,A错误;外壳成分为蛋白质,不含有P,B错误;DNA和蛋白质都含有N元素,因此噬菌体侵染15N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5N,C正确;15N标记的噬菌体,只有DNA进入细菌,因此子代中的外壳中检测不到15N,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为DNA病毒,不能独立生存;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p分页标题e

【结束】

12 .下图示果蝇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突变型雄蝇的

子代只有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突变性状由Y染色体上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I2

D.Ⅱ3和Ⅱ4的子代中出现突变型果蝇的概率是1/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且Ⅱ3无突变基因,所以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根据系谱图可知,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所以该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B正确;由于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Ⅱ7,所以不可能自于I2,C错误;Ⅱ3和Ⅱ4的子代中出现突变型果蝇的概率是1/4,D错误.

考点: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结束】

13 .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但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些突变酶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速度

B.翻译这些突变酶的场所是核糖体

C.这些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D.这些突变酶的产生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突变酶能减少DNA复制时出现的错误,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精确度,而不是速度,A错误;翻译这些突变酶的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突变的DNA聚合酶作用底物还是4中脱氧核苷酸,C正确;这些突变酶的产生,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减少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正确。

考点:本题以DNA聚合酶为素材,考查DNA复制、酶及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结束】

1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必然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能发生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的细胞,为真核细胞,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因此都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个别或少数几个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基因突变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及知识间的区别和运用能力。p分页标题e

【结束】

15 .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物育种中,单倍体育种是最简捷的方法,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B.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进行杂交育种,一般采用诱变育种

C.土豆等营养繁殖类植物,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纯种

D.二倍体植株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成的四倍体植株与原植株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作物育种中最简捷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错误。杂交育种属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所特有的,B正确;土豆等营养繁殖类植物,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保留亲本的性状,C正确;二倍体植株,与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成的四倍体植株杂交产生的后代高度不育,说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结束】

16 .下图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代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Y提供多种多样供选择的材料

B.Y代表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Y直接作用于种群基因型,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X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Y是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Z是生殖隔离,C错误;Y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

【结束】

1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录是DNA上的密码子传递给mRNA的过程

B.翻译过程以mRNA作模板,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只发生在核糖体上

D.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密码子的现象,称做密码子的简并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遗传密码在mRNA上,A错误;翻译过程以mRNA作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来合成蛋白质,B错误;转录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细胞质中,C错误;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密码子的现象,称做密码子的简并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等。

【结束】

18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芽分生组织细胞,可以发生的是

p分页标题e

A.DNA和有关酶的合成受阻

B.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C.染色体的着丝点不能分裂

D.细胞膜内陷的时间推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题意可知: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不是DNA和有关酶的合成受阻,A错误;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并不是纺锤丝牵引导致的,C错误;据题意可知: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不会导致细胞膜内陷的时间推迟,D错误。

考点:本题以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为载体,考查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主要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结束】

19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持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

B.只要内环境保持稳定,就不可能患病

C.进食后或饥饿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的无机盐主要是Na+和C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也有可能患病,如遗传病、传染病等,B错误;进食后或饥饿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使得血糖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的无机盐主要是Na+和Cl-,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内环境和稳态。

【结束】

20 .人在夏季进行高温作业时,机体发生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产生大量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生成减少

C.通过体液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活动

D.皮肤血管舒张,散热明显大于产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A错误;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机体汗液分泌增多,尿液生成减少,说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正确;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活动,C错误;皮肤血管舒张,散热明显增加,但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使得体温保持稳定,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结束】

p分页标题e

21 .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免疫应答过程中,浆细胞全部来自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第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和种类均多于第一次

C.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开始启动细胞免疫

D.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可遗传给后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免疫应答过程中,浆细胞全部来自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正确;第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多于第一次,但种类一样,B错误;细胞免疫中,抗原入侵后,会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它会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也就是说,无论抗原还有没有侵入细胞内,细胞免疫就会开始,C错误;接种疫苗不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结束】

22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

B.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相关激素作用的发挥

C.植物激素一旦运送到作用部位就立即水解失活

D.植物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种子萌发,二者起协同关系,A正确;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相关激素作用的发挥,B正确;植物激素一旦运送到作用部位,且要作用后才会水解失去活性,C错误;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正确。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识记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

【结束】

23 .图1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

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小值

B.图1实验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不能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亦可能形成相同的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所以α值最小,A正确;图1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B错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抑制胚芽鞘生长,而右侧又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弯曲,C正确;根据图2可知生长素浓度不促进程度可能相同,形成相同的α,D正确。

考点: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取决于两侧生长速度的快慢,若两侧生长速度不相同,则会出现弯曲的现象。p分页标题e

【结束】

24 .某池塘中甲、乙、丙、丁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如图1所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鱼的同化量除用于呼吸消耗、被乙捕食和分解者利用之外,还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B.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C.曲线Q表示初生演替,曲线P表示次生演替

D.曲线P中,演替到d点时一定形成了森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甲鱼有机物用于呼吸消耗、被更高的营养级捕食和分解者利用,但甲鱼不能被乙鱼取食,A错误;由图1,可知甲鱼以浮游植物为食,丙鱼以池底水草为食,丁鱼以螺蛳为食,即各种鱼分布在水体中垂直区域,所以鱼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据图示特点可知,曲线P表示次生演替,曲线Q表示初生演替,C正确;曲线P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演替到d点时可能形成森林,D错误。

考点:本题结合四大家鱼混养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

【结束】

25 .为探究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组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此实验对照组应设为

①用一组成年的家兔做相同的实验 ②用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③用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④用另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补充外源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所以对照实验应是摘除甲状腺后在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观察,其他无关变量要相同,故选B。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以及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结束】

26 .下图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两图是细胞的 (显微、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

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填编号)。甲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

(填编号)。甲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 (填编号)。

(2)观察乙图中④结构所用的染色剂是 ,④释放的气体可以使 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若乙细胞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 。

(4)若乙细胞为胰腺腺泡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则含3H标记的分泌物从合成、加工到分泌至细胞外共穿过 层生物膜。

(5)给乙细胞提供18O2,乙细胞释放的CO2中也含放射性,那么18O的转移途径最可能是 p分页标题e

(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6)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甲细胞,发现其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离子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那么这种药物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亚显微, ④⑦ ⑧⑨ ④⑨ (2)健那绿 溴麝香草酚蓝

(3)淋巴、组织液 (4)0

(5)18O2→H218O→C18O2 (6)抑制(或破坏)了K+的载体

【解析】

试题分析:(1)两图为亚显微结构,甲细胞中有核酸的细胞器有:4线粒体、7核糖体、9叶绿体,而乙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包括4线粒体、7核糖体,可能具有色素的细胞器是⑧液泡(花青素)和⑨(叶绿素)。图甲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⑥是细胞质基质和④线粒体,因为细胞呼吸发生在这里,⑨叶绿体的光反应也产生ATP,因此细胞器为④⑨。

(2)乙图中的④为线粒体,可用健那绿,使得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④释放的气体为CO2,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

(4)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后,进入腔内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进一步加工,再由囊泡包裹着到达细胞膜,最后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将分泌蛋白释放到细胞外,该过程的运输都是通过囊泡运输的,其实就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互相融合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并没有穿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此过程分泌蛋白通过了0层生物膜。

(5)乙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氧气,18O首先出现在水中,水又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氧元素又转移到二氧化碳中,则转移途径为)18O2→H218O→C18O2

(6)用某种药物处理甲细胞,发现其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离子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该药物不抑制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因此可能是抑制运输K+的活性。

考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束】

27 .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温度影响水稻CO2吸收量和呼吸作用产生CO2量的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30℃时,叶肉细胞内的[H]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O2浓度降低,叶绿体中[H]合成速率将会 (变大、变小、不变)。

(2)40℃时,CO2的吸收量为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当温度达到55℃时,两曲线重合的原因是 。

(4)在30℃前,实线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的原因是 。

【答案】(1)与O2结合形成水、还原三碳化合物(C3) 变小

(2)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p分页标题e

(4)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幅度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增加的幅度,而使两者的差值越来越大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虚线一直在横坐标以下,表示CO2的产生量,因此虚线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而实线超过40℃之后表现出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

(1)温度为20℃时,叶肉细胞即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内呼吸作用产生的[H]用于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若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降低,叶绿体中[H]合成速率将会变小。

(2)图2中,40℃时,实线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为0,表明此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图中看出,当温度达到55℃时,实线消失,只剩下虚线,表示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4)由于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0℃前,实线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原因是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幅度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增加的幅度,而使两者的差值越来越大。

考点: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确定实线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结束】

28 .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调节机制及其作用原理。请据图分析回答:

(1)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仅增加 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而且还促进细胞内 的合成。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

(2)图中因抗体 的产生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此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 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这种糖尿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3)写出图中使胰岛素分泌增多的反射弧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 的影响。

【答案】(1)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 蛋白质、糖原、脂肪 信息交流

(2) 1 葡萄糖浓度上升 自身免疫

(3) 葡萄糖感受器→传人神经→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2分)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

【解析】

试题分析:(1)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结合后,能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同时还能促进细胞中蛋白质、糖原、脂肪的形成,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2)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引起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p分页标题e

(3)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因此使胰岛素分泌增多的反射弧为:葡萄糖感受器→传人神经→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血糖浓度直接可以使得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免疫失调,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结束】

29 .某地大力发展稻鸭共作,桑基鱼塘,秸杆种菇等生态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请根据生态学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蘑菇属于 。自然条件下,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呈曲线增长,判断的理由是 。

(2)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能实现对能量的 ,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传递效率)。

(3)能量流动具有 和 的特点。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

(4)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分解者 S 资源和空间有限 (2)多级利用 利用率

(3)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输出不断减少,需及时补充

【解析】

试题分析:(1)蘑菇属于真菌,秸杆种菇,真菌能分解秸杆,因此蘑菇分解者,自然条件下,存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等环境阻力,因此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呈S曲线增长。

(2)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

(4)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不断减少,需要及时补充。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农业,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结束】

30 .某哺乳动物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6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异常黄色雌性个体甲,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说明:含有异常6号染色体的个体为异常个体)

 

(1)用个体甲与图2所示雄性个体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异常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

(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与正常的白色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或者是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p分页标题e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与正常的白色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经检测,其6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该种动物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中黄色细毛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1)黄色?白色=1?1 1/12 (2)交叉互换 基因突变或显性基因突变

(3)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6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说明:“父本”和“同染色体没有分离”二者缺一不给分) (4)1/4

【解析】

试题分析:(1)用1个体与图2个体杂交,F1中基因型及比例为Rr:r1/4-=1:1,其中雌性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1/4R、3/4r(r的异常染色体为1/4),由于F1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雄性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1/3R、2/3r,随机交配后,子代中黄色(RR+Rr):白色(rr)=(1/4×1/3+1/4×2/3×3/4×1/3):(3/4×2/3)=1:1。异常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4×1/3=1/12。

(2)图2所示含R的染色体出现异常,产生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个体与正常的白雌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说明有正常的含R染色体的配子,由于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是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个体与正常的白色雌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经检测,其6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雄个体形成配子的过程中6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4)动物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个体杂交,Aa×Aa→3/4(AA、Aa)和1/4aa,所以细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4,由于含r的6号染色体异常,其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而正常6号染色体的精子都含R基因,所以子代中黄色细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4。

考点: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结束】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eQKXp4Y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wulihua/89259.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