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天津市八校联考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sk1MuFr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B.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
C.胆固醇和多糖 D.胆固醇和蛋白质
3.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图可用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B.若此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去掉的结构为⑤、⑨
C.若此图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为①、②、⑤
D.图中能利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结构有③、⑤、⑥
4.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D.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5.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伊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6.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C.由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7.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p分页标题e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物能正常生长
8.如图甲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在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9.酸碱等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表述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
①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
②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
③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仅加入盐酸,就可调节pH;
④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NaOH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
⑤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盐酸用于模拟细胞运输的物质;
⑥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参与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解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0.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
C.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
11.如图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图2中B→C段的可能是图1所示细胞,图1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B.完成图2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图3中a可对应图2中的B→C段;图3中c对应图2中的A→B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3中d所示的情况
12.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C.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D.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p分页标题e
A. B. C. D.
14.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杂合子也会出现患病症状,但症状会轻于此病的纯合子.如图示该病的遗传图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B.Ⅱ4和Ⅱ5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有差异
C.Ⅱ5和Ⅱ6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D.若Ⅱ5同时为红绿色盲携带者,Ⅱ6色觉正常,则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
15.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则母本不可能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6.现有AaBb和Aabb二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B. C. D.
17.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C.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同源染色体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18.如图所示甲→丁为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2、0、0
C.乙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D.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19.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
20.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三者均属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杰出成果,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性状
B.都是细胞工程的技术范围
C.都充分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D.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
21.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图表示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聚合酶p分页标题e
B.图中⑤过程需要的培养基中一定含有植物激素和无机养料
C.将PrG导入细胞Ⅱ,则Ⅱ最可能是浆细胞
D.图中①~⑤过程中不是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22.如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移植可以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③需移植到发情的母牛子宫内发育
B.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
C.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D.①②两个胚胎具有不同遗传物质
23.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之间交流的界限,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如图为某双子叶花卉育种的过程(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或结构,数字代表过程或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②过程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C.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D.由外植体培养为转基因植株的③、④过程为分化和再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4.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可食用疫苗的部分过程,其中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为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来自原核生物
B.图示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到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D.抗卡那霉素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将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5.如图为某科研小组采用“基因靶向”技术先将小鼠的棕褐毛色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再将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继续发育成小鼠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使用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以及限制性内切酶
B.完成第Ⅱ步操作得到由两个DNA切段连接成的产物,必定是载体与棕褐毛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C.第Ⅲ步操作后,还需经过筛选目的基因已成功转移的胚胎干细胞的过程,才能将该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囊胚中
D.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能继续发育成小鼠,其根本原因是细胞核中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
二、简答题(共5题,共50分)
26.如图是某动物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 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 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成复合物以 方式运输进入细胞.p分页标题e
(2)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 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 .
(3)若该细胞还能分泌某种蛋白质,则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为 .
(4)若用某种化学药品处理此细胞,发现细胞吸收钙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它物质进出细胞没有影响,说明受化学药品影响的是 .
27.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此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 .
(2)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填“>”、“=”或“<”) E点时的光照强度.
(3)植株这一天内是否生长? .为什么? .
(4)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能够被暗反应所利用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5)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填“>”、“=”或“<”) b.
(6)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进行暗处理1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h,光照后比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h的总光合速率为 .
28.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DE段形成的原因 .
(2)图2中 细胞一定处于 1图中的CD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
(4)若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则①和④是
A.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是 .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M与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分裂时期)
29.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p分页标题e
现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1)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 对染色体上,遵循 定律.
(2)小鼠乙(白鼠)的基因型为 .
(3)实验一的F2代中,灰鼠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 ,白鼠共有 种基因型.
(4)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 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 .
30.许多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含有lacZ′基因(内含EcoRI的酶切位点),其编码的产物β?半乳糖苷酶在X?gal 和IPTG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呈现白色.基因工程中常利用该原理从导入质粒的受体细胞中筛选出真正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是?G↓AATTC?,SmaⅠ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是?CCC↓GGG?.图中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相应的末端,连接的末端序列是 .
(2)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 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 和 复制原点和标记基因等.
(4)转化过程中,大肠杆菌应先用 处理,使其成为 细胞.
(5)菌落①②③中颜色为白色的是 ,原因是 .
(6)菌落③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可采用的分子检测办法是 .
2015-2016学年天津市八校联考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B.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专题】正推法;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p分页标题e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解答】解:A、脂肪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但生长激素不是能源物质,A错误;
B、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
C、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C错误;
D、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ATP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及功能;识记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识记ATP的结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
C.胆固醇和多糖 D.胆固醇和蛋白质
【考点】生物膜研究的前沿信息.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解答】解:A、细胞膜上的磷脂没有识别的功能,故A错误;
B、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在一起构成的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因此被镶嵌的物质很可能是多糖和蛋白质,故B正确;
C、胆固醇和多糖都不具有识别功能,故C错误;
D、细胞膜上的胆固醇没有识别功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为背景,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图可用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p分页标题e
B.若此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去掉的结构为⑤、⑨
C.若此图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为①、②、⑤
D.图中能利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结构有③、⑤、⑥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模式图;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亚显微结构,其中结构1??9依次是1为细胞壁、2为液泡、3为细胞核、4为高尔基体、5为叶绿体、6为线粒体、7为内质网、8为细胞膜、9为中心体.图示细胞含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和中心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解答】解:A、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和细胞壁,属于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A正确;
B、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没有⑨中心体,同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②液泡和⑤叶绿体,B错误;
C、若此图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为①细胞壁、②液泡、⑤叶绿体,C正确;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原料之一,图中能利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合成RNA的结构有③细胞核、⑤叶绿体、⑥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D.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
【分析】1、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3、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H]和ATP,主动运输需要的ATP来源于细胞呼吸.
【解答】解:A、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内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叶绿体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错误;
C、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错误;p分页标题e
D、在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中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因此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速度快,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溶酶体的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ATP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5.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伊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解: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伊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水分进入漏斗的多,A正确;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在开始时呈正比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B正确;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即原生质层,C正确;
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C.由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p分页标题e
【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2C3和C3的还原:2C3→(C H2O)+C5,其中C3的还原需要[H]、ATP和多种酶参与.
【解答】解:A、图示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
B、若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提高温度则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影响(CH2O)的生成,B错误;
C、C3的还原需要[H]、ATP和多种酶参与,C正确;
D、无光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不利于暗反应的进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流程图,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7.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物能正常生长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仍产生二氧化碳.a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a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b中蒸馏水不吸收氧气和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b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差值.
【解答】解: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由于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说明a不耗氧,只进行无氧呼吸;b装置液滴右移,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故b压强增加,ab综合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若a装置液滴左移,说明耗氧,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产生二氧化碳多于消耗的氧气,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耗氧量=释放二氧化碳量,b装置液滴不移,所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B错误;
C、连接e→d→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f放置一段时间后,可消耗其中的氧气,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p分页标题e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要求考生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并根据题中装置判断气体变化的原因.
8.如图甲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在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考点】酶的特性.
【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在生物体内H2O2酶能将其快速分解.
分析曲线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a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
【解答】解:A、乙图表示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
B、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B错误;
C、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
D、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温度、pH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曲线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9.酸碱等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表述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
①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
②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
③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仅加入盐酸,就可调节pH;
④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NaOH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
⑤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盐酸用于模拟细胞运输的物质;p分页标题e
⑥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参与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解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3、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空气要先经过NaOH,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
【解答】解:①观察RNA和D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利用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进入细胞,而不是健那绿染色剂,①错误;
②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先加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再加硫酸铜溶液,②正确;
③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实验中,需要加入盐酸或NaOH调节pH,③错误;
④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空气要先经过NaOH,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④正确;
⑤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用于模拟细胞运输的物质,⑤错误;
⑥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与酒精参与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解离,⑥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0.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
C.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p分页标题e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A正确;
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B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
D、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凋亡都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凋亡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如图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图2中B→C段的可能是图1所示细胞,图1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B.完成图2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图3中a可对应图2中的B→C段;图3中c对应图2中的A→B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3中d所示的情况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专题】图形图表题;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分析图3:a表示染色体:DNA=1:1,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染色体:DNA=1: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表示染色体:DNA=1:1,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d这种情况不存在.
【解答】解:A、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对应于图2中B→C段,A正确;
B、图2中C→D段变化是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引起的,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图3中a和c都表示染色体:DNA=1:1,而图2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染色体:DNA=1:2,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NA正在进行复制,染色体:DNA由1:1变为1:2,C错误;
D、图3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中情况不会发生,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各柱形图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p分页标题e
12.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C.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D.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教材经典实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3、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解答】解: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实验是测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现象.即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B、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是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是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B正确;
C、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是需要解释的遗传现象,C错误;
D、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识记测交的概念及意义,明确测交可以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13.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抗锈病杂合子”可知,小麦的抗锈病相对于不抗锈病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该杂合子小麦的基因型为Aa.抗锈病杂合子小麦(Aa)自交得F1,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p分页标题e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aa)后,剩余植株中,AA占 ,Aa占 .淘汰掉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其中 AA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 Aa自交发生性状分离(AA:Aa:aa=1:2:1),所以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首先从题干信息“抗锈病杂合子”推断抗锈病是显性性状,其次扣住题中“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的关键条件,再利用基因分离定律答题,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应该犯的错误.
14.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杂合子也会出现患病症状,但症状会轻于此病的纯合子.如图示该病的遗传图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B.Ⅱ4和Ⅱ5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有差异
C.Ⅱ5和Ⅱ6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D.若Ⅱ5同时为红绿色盲携带者,Ⅱ6色觉正常,则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专题】遗传系谱图;遗传基本规律计算;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Ⅰ1、Ⅰ2和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Ⅱ4的基因型为aa,Ⅱ3和Ⅱ6的基因型为AA.
【解答】解:A、此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A错误;
B、Ⅱ4和Ⅱ5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相同,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Ⅱ5的基因型为Aa,Ⅱ6的基因型为AA,他们生正常男孩(AA)的概率为 = ,C正确;
D、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若Ⅱ5同时为红绿色盲携带者,则其基因型为AaXBXb,Ⅱ6色觉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XBY,则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孩子(AaXbY)的概率为 = ,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个个体的基因型,进而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5.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则母本不可能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和测交实验推断母本的基因型.
【解答】解:根据题意已知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先来分析第一对基因父本为AA,F1的基因型为Aa,所以母本是Aa或者aa,但是不可能是AA;再来分析第二对基因父本为Bb,F1的基因型为Bb,所以母本是BB、Bb或bb,第二对基因母本什么基因型都可以,故母本不可能是AA.p分页标题e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现有AaBb和Aabb二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于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进行自交.由于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都含有两对基因,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AaBb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基因型Aabb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又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各占 .因此,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对豌豆繁殖特点的认识情况.
17.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C.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同源染色体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解答】解:A、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该生物全部的染色体,因此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B正确;p分页标题e
C、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如图所示甲→丁为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2、0、0
C.乙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D.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图形图表题;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见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根据所处的分裂时期,则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
B、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2、0、0,B正确;
C、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乙是初级卵母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组成,丁可能为极体,C错误;
D、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B或Ab或aB或ab,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9.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p分页标题e
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
【考点】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愈伤组织是一团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处理后会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二倍体植株.胚状体外包上人工薄膜,可制成人工种子.
【解答】解:A、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A错误;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培养得到的个体为单倍体,高度不育,只有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才能稳定遗传,B错误;
C、人工种子中包裹的是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或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但不能是愈伤组织,C错误;
D、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所需的突变体类型,如植物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可利用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进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以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如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如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应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从培养的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抗肿瘤药物紫杉醇).
20.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三者均属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杰出成果,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性状
B.都是细胞工程的技术范围
C.都充分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D.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
【考点】细胞工程的操作水平、对象、条件及手段.
【分析】1、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2、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3、动物核移植是将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p分页标题e
【解答】解:A、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繁殖,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特性,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属于无性繁殖,克隆羊属于无性繁殖,遗传特性主要来源于供体细胞,故A错误;
B、试管婴儿涉及到的技术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属于胚胎工程的技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以及核移植和胚胎移植获得的克隆羊都属于克隆技术,故B正确;
C、试管婴儿体现受精卵的全能性,试管苗体现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克隆羊体现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故C错误;
D、动物细胞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组合形成染色体,因此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能发生基因重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核移植、植物组织培养、体外受精、全能性、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试管动物 克隆动物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技术手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
遗传规律 遵循 不遵循
21.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图表示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图中⑤过程需要的培养基中一定含有植物激素和无机养料
C.将PrG导入细胞Ⅱ,则Ⅱ最可能是浆细胞
D.图中①~⑤过程中不是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表示利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受精卵中,③表示早期胚胎发育和胚胎移植,④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⑤表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解答】解:A、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错误;
B、⑤表示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转基因植物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该过程需要的培养基中一定含有植物激素和无机养料,B正确;
C、将PrG导入到细胞Ⅱ形成的重组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PrG能无限增殖,则Ⅱ是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C正确;
D、图中①~⑤过程中不是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其中②④过程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做类似的图文转换的练习,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地固化到模式图中,既有利于识记,又有利于理解,同时将类似的知识点多加归纳,多加比较.p分页标题e
22.如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移植可以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③需移植到发情的母牛子宫内发育
B.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
C.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D.①②两个胚胎具有不同遗传物质
【考点】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
【专题】模式图;胚胎工程.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a之后进行胚胎分割,属于无性生殖;①②是胚胎分割形成的两个胚胎,具相同的遗传物质;b表示胚胎分割后的培养过程;③表示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囊胚;最后进行胚胎移植过程.
【解答】解:A、胚胎移植不能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错误;
B、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也可以是桑椹胚或囊胚,B正确;
C、a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包括卵裂、桑椹胚和囊胚,C错误;
D、①②两个胚胎是由同一个胚胎分割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优质奶牛培育过程图,考查胚胎发育、胚胎分割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中字母的含义,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要求考生明确胚胎分割属于无性生殖.
23.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之间交流的界限,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如图为某双子叶花卉育种的过程(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或结构,数字代表过程或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②过程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C.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D.由外植体培养为转基因植株的③、④过程为分化和再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图形图表题;基因工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供体细胞→a是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①是基因表达载体构建,②是转化目的基因过程,③是脱分化,④是再分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是双子叶植物,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入到受体细胞中,利用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功能,能否转化成功,还需要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对受体细胞中DNA进行检测.
【解答】解:A、①过程是基因表达载体构建,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错误;p分页标题e
B、由于培育转基因植株,所以②过程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B正确;
C、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C错误;
D、由外植体培养为转基因植株的③、④过程为脱分化和再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植物组织培养,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4.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可食用疫苗的部分过程,其中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为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来自原核生物
B.图示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到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D.抗卡那霉素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将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含抗原基因的DNA分子中含有PstⅠ、SmaⅠ、EcoRⅠ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其中SmaⅠ的识别序列位于目的基因上;质粒中含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
【解答】解:A、图示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般来自原核生物,A错误;
B、此表达载体构建时需要用到EcoRⅠ、Pst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错误;
C、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点的位点切割,C错误;
D、抗卡那霉素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主要作用是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如图为某科研小组采用“基因靶向”技术先将小鼠的棕褐毛色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再将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继续发育成小鼠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使用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以及限制性内切酶
B.完成第Ⅱ步操作得到由两个DNA切段连接成的产物,必定是载体与棕褐毛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p分页标题e
C.第Ⅲ步操作后,还需经过筛选目的基因已成功转移的胚胎干细胞的过程,才能将该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囊胚中
D.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能继续发育成小鼠,其根本原因是细胞核中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胚胎移植.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科研小组采用“基因靶向”技术先将小鼠的棕褐毛色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再将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继续发育成小鼠的过程,其中Ⅰ表示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Ⅱ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Ⅲ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ES细胞的过程;Ⅳ是将ES细胞注射到囊胚中的过程.
【解答】解:A、该过程需要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分子,还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A正确;
B、Ⅱ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完成该步骤后可得到由两个DNA切段连接成的产物,但不一定是载体与棕褐毛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也可能是载体自身连接或棕褐毛基因自身连接形成的DNA分子,B错误;
C、Ⅲ步操作后,还需经过筛选目的基因已成功转移的胚胎干细胞的过程,才能将该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囊胚中,C正确;
D、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能继续发育成小鼠,其根本原因是细胞核中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即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转基因小鼠的培育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操作工具及其作用,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其应用;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简答题(共5题,共50分)
26.如图是某动物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 细胞膜 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 脂质 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细胞膜上的 特异性受体 结合成复合物以 胞吞 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3)若该细胞还能分泌某种蛋白质,则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为 内质网、 高尔基体、线粒体 .
(4)若用某种化学药品处理此细胞,发现细胞吸收钙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它物质进出细胞没有影响,说明受化学药品影响的是 转运钙离子的载体 .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物膜系统.p分页标题e
【分析】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答】解:(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⑨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提供,即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若用某种化学药品处理此细胞,发现细胞吸收钙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它物质进出细胞没有影响,说明受化学药品影响的是转运钙离子的载体.
故答案为:
(1)细胞膜 脂质 特异性受体 胞吞
(2)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转运钙离子的载体
【点评】本题结合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实验,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27.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此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 逐渐减小 .
(2)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 (填“>”、“=”或“<”) E点时的光照强度.
(3)植株这一天内是否生长? 是 .为什么? 因为密闭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了,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 .p分页标题e
(4)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能够被暗反应所利用的物质是 ATP和[H] ,其作用是 用于C3的还原 .
(5)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 (填“>”、“=”或“<”) b.
(6)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进行暗处理1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h,光照后比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h的总光合速率为 9mg/h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影响罩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因素有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而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取决于二者的相对浓度.明确曲线中特殊点表示什么生物学意义.明确曲线的走向、变动趋势、揭示各段曲线变化趋势和含义并分析其原因.
【解答】解:(1)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AT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由于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所以此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逐渐减小.
(2)D点和E点时密室内二氧化碳的增长量或减少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强度,若两者温度相同,但D点时二氧化碳浓度高,所以两时刻的光照强度大小为D<E.
(3)据图甲分析,一天后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所以植物浓度生长.
(4)据图乙分析,光反应能够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其作用是还原三碳化合物.
(5)D点时,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整株植物光合作用强的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但整株植物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如根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速率必须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才能使整株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所以此时,该细胞的叶绿体吸收CO2量大于线粒体呼吸作用放出的CO2,即a<b.
(6)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进行暗处理1h,叶片重量的减少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为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h,光照后比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有机物增加量表示净光合强度即为6mg,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3+6=9mg/h.
故答案为:
(1)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逐渐减小
(2)<
(3)是 因为密闭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了,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
(4)ATP和[H]用于C3的还原p分页标题e
(5)<
(6)9 mg/h
【点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往往是考生的弱项,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生要从题目所给的曲线的变化趋势来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并找出一些关键点,如: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只进行呼吸作用的点、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以及光合作用最强点等等.
28.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复制 ,DE段形成的原因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
(2)图2中 丙、丁 细胞一定处于 1图中的CD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甲、乙、丙 细胞.
(4)若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则①和④是 C
A.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是 第一极体 .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常染色体 .M与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裂时期)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解答】解:(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而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2)图1中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丙和丁.
(3)图2中,甲、乙、丙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
(4)若甲细胞处于I图中的DE段,则①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5)图2中,由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称为初级卵母细胞;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基因重组),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p分页标题e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丙、丁
(3)甲、乙、丙
(4)C
(5)第一极体 常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曲线段的含义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9.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
现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1)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 2 对染色体上,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
(2)小鼠乙(白鼠)的基因型为 aabb .
(3)实验一的F2代中,灰鼠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 ,白鼠共有 3 种基因型.
(4)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 黑 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 aaBB、aaBb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分析实验一:甲(灰鼠)×乙(白鼠)→F1全为灰鼠→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其余均表现为白色,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
分析实验二:乙(aabb)×丙(aaB_)→F1全为黑鼠,说明丙的基因型为aaBB.
【解答】解:(1)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有色物质1为黑色,基因I为B,有色物质2为灰色,基因Ⅱ为A.以F1AaBb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本应该中甲为AABB,乙为aabb(甲和乙为AAbb,aaBB性状与题意不符合).
(3)实验一中F1的基因型为AaBb,F2代情况为灰鼠(1AABB、2AABb、2AaBB、4AaBb):黑鼠(1aaBB、2aaBb):白鼠(1AAbb、2Aabb、1aabb)=9:3:4,其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灰鼠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 .
(4)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有色物质2代表灰色物质;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p分页标题e
故答案为: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
(3) 3
(4)黑 aaBB、aaBb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以实验一中“9:3:4”为突破口,准确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及甲、乙、丙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0.许多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含有lacZ′基因(内含EcoRI的酶切位点),其编码的产物β?半乳糖苷酶在X?gal 和IPTG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呈现白色.基因工程中常利用该原理从导入质粒的受体细胞中筛选出真正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是?G↓AATTC?,SmaⅠ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是?CCC↓GGG?.图中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相应的末端,连接的末端序列是 ?TTAA .
(2)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 PCR 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 启动子 和 终止子 复制原点和标记基因等.
(4)转化过程中,大肠杆菌应先用 Ca2+ 处理,使其成为 感受态细胞 细胞.
(5)菌落①②③中颜色为白色的是 菌落③ ,原因是 lacZ′标记基因区插入外源基因后被破坏,不能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故菌落为白色 .
(6)菌落③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可采用的分子检测办法是 抗原?抗体杂交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工程.
【分析】分析题图:目的基因的左侧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右侧是限制酶SmaI的识别序列,而质粒上只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所以需要用限制酶EcoRI来切割质粒,用限制酶EcoRI和SmaI来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这样就使目的基因右侧无法与质粒连接,所以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限制酶EcoRI切割形成的末端,即?TTAA.用限制酶EcoRI切割质粒时,会破坏质粒上的lacZ'基因,但切割后的质粒自身环化后,lacZ'基因又被修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所以菌落①②呈现蓝色;菌落③导入的是重组质粒,其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菌落颜色为白色.
【解答】解:(1)由图可知,目的基因的左侧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右侧是限制酶Sma I的识别序列,而质粒上只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所以需要用限制酶EcoRI来切割质粒,用限制酶EcoRI和Sma I来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这样就使目的基因右侧无法与质粒连接,所以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限制酶EcoRI切割形成的末端,即?TTAA.p分页标题e
(2)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PCR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和标记基因等.
(4)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之前,应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能吸收周围DNA的感受态.
(5)用限制酶EcoRI切割质粒时,会破坏质粒上的lacZ'基因,但切割后的质粒自身环化后,lacZ'基因又被修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所以菌落①②呈现蓝色;菌落③导入的是重组质粒,其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菌落颜色为白色.
(6)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产生蛋白质,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
故答案为:
(1)?TTAA
(2)PCR
(3)启动子和终止子
(4)Ca2+ 感受态细胞
(5)菌落③lacZ′标记基因区插入外源基因后被破坏,不能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故菌落为白色
(6)抗原?抗体杂交
【点评】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16年1月29日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sk1Mu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