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B6tfK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作为生产者的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青霉菌的拟核区是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
C 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中
D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没有叶绿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SARS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
B 链霉菌、衣藻的体内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 酵母菌细胞内存在核酸、蛋白质、细胞核等物质或结构
D 念珠藻体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3.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膜都含有磷脂,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B 糖类可参与腺苷及细胞壁的组成,也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C 氨、磷是核糖核酸,还原性辅酶Ⅱ、胰岛素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D 缺Mg影响光合作用,碘参与构成甲状腺激素,钾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4.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三磷酸腺苷、磷脂、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0、N、P
C.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5.洋葱管状叶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包裹形成鳞茎为材料的相关实验中,取材部位和试剂的选用都正确的是
6.如图中甲、乙、丙所示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有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32
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那么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7.下列各项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乳糖、丙酮酸、脂肪、受体等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丙氨酸R基为CH3 赖氨酸K基为C4H10N,两者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N原子数为3
C 葡萄糖可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p分页标题e
D 人体肝脏细胞内有解旋酶、淀粉酶、呼吸氧化酶等
8.有一条多肽链, 分子式为 ,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③氨基酸个数依次为多少个( )
A W-2,W-Z+1
B Z-1,W-Z+1
C Z,W-Z-1
D Z-1,W-Z-1
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细胞内的水能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也能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10.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
B 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运转,但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并非不都是高尔基体产生的
C 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膜、高尔基体有关
D 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是均匀分布的
11.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图,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12.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显微镜观察物象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和通光孔
B 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的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
C 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还原糖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 溶液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13.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14.图示为最适宜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错误的
A.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C,会使反应速率下降
B.在B点时,反应物浓度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
C.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D. 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1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酶的最适pH可能相同,胃蛋白酶的最适pH较低
B 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就会下降
C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16.关于细胞吸收所需无机盐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吸收不同无机盐离子的速率一般不同
B 低温会影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p分页标题e
C 主动运输无机盐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 无机盐离子只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1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终止CO2的供应,C3的含量先短暂下降,再稍微回升后与C5形成新的平衡
B.增加光照,C3的含量将持续下降,C5的含量将持续上升
C.ATP和还原氢的含量是由光照决定的,与CO2的变化没有关系
D.无论增加光照或是增加CO2的浓度,有机物的产量都不一定增加
18.对于某二倍体的生物有关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2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图2所示细
胞只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 图1,图2分裂后形成子细胞基因型均有2种类型
D 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2所示细胞已发生了
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19.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移核糖核酸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 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脂键连接
20.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蛋白质参与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垂体分泌激素调控甲状腺的活动
C.叶绿体中DNA转录形成mRNA
D.细胞内产生的CO2进入内环境
21. 经科学家研究知道,控制合成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基因的表达是将抗癌药物
3-BrPA运输至细胞内的充分必要条件。下图表示了3-BrPA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表
格中数据是研究者用相同剂量3-BrPA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据此可推断:
A. 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它们对3-BrPA的敏感性最强
B.由图可推断MCT1可能是载体,3-BrPA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C.细胞中的MCT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该细胞对于3-BrPA的敏感性越强
D.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它具有MCT1的基因
22.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C.“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
23.某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p分页标题e
A.b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DNA组成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a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C.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核基因组成相同:mRNA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D.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
2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B 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的坏死,人体衰老的细胞中色素会积累
C 细胞分化受到基因的控制,细胞死亡不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D细胞癌变,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会增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异常的增殖
25. 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2次复制,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如下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可能是
A.腺嘌呤 B.胸腺嘧啶
C.胞嘧啶 D.鸟嘌呤
26.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27.分析下列几幅图,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③过程都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都需要消耗ATP及酶参与催化,并产生水
B 图①DNA分子复制时需要引物,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图③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C DNA复制子链延伸时,氢键和磷酸二脂键的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D 图①可知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图②中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氨基酸序列相同
28.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可催化⑥或⑦键形成
B.④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A链、B链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
D.解旋酶可以断开⑤键,因此DNA的稳定性与⑤无关
2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逆转录酶可以与RNA结合并催化转录过程
B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核糖体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其合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C 少数核糖核酸可降低某些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性能
D 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中转录形成的RNA完全不同
30. 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是鼠类宠物中最温驯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鼠的毛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这批天竺鼠繁殖后,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 )p分页标题e
A.9∶4∶3 B.9∶3∶4
C.9∶1∶6 D.9∶6∶1
31. 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的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若将基因型分别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份后,所结果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32. 某植物体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它们独立遗传并共同决定此植物的高度。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2cm的基础上再增加2cm。现在让AABBCC(14cm)×aabbcc(2cm)产生F1,F1自交产生的后代植株中高度为8cm的基因型有多少种?( )
A.3 B.4 C.6 D.7
33. 《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心传》节目导演陈磊坦言:古法榨菜籽油,油中的芥子油苷和芥酸的确对人体健康有害,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育种过程中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药培养筛选低芥酸植株(HHGG)的效率最高
D.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脱分化,不需要光照
34.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试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l:3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据实验二,可判断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品系甲与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 实验二F2 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
D 让实验二F2 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 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
35.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无斑红眼(♀)与有斑红眼(♂)进行杂交,产生的众多的子代中表现型有4种:有斑红眼雌性,无斑白眼雄性,无斑白眼雌性,有斑红眼雄性。则亲本中的雄性果蝇基因型为p分页标题e
36.读图判断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基因产物呈现的性状①、②、③、④可知同一个
基因会影响多种性状
B.若⑧为表达出的异常血红蛋白呈现的性状“红细胞
呈镰刀型”,可说明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
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上述图示可表明基因与性状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D.生物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受环境条件
的影响
37. 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
B.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D.若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38. 遗传学检测两个人基因组成时,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分析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可能是( )
①基因突变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 ④甲可能是男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9.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④科学家获得不同形态的细胞器
⑤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A.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④差速离心法 ⑤对比实验法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④差速离心法 ⑤同位素标记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假说—演绎法 ④离心 ⑤对比实验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④对比分析法 ⑤同位素标记法
40.某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中有6/12黄色卷尾、3/12黄色正常尾、2/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则出现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卷尾鼠色分别由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控制 D.控制卷尾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41.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 1/2 B. 5/8 C. 1/4 D. 3/4
42.某自花授粉植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时发现: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为1:1:4: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杂合子的概率为p分页标题e
A 50% B 25% C 66% D 34%
4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循环中
B 内循环成分中含有CO2 、尿素、神经递质等,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 等参与维持血浆pH
D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血红蛋白,当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44.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流表①不偏转,电流表②可能偏转两次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45.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至少有5个突触
B.先缩手后产生痛感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成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46.大脑皮层在神经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
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写字
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
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47.在人体细胞生命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B 多肽合成时,核糖体mRNA上移动
C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分解
D 性激素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进入受体细胞
48.图示为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动作电位。对此药物作用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质酶的作用
4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D.植物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p分页标题e
50.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B 若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的通光镜
C 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
D 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51.(7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图1)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__。
(2)已知叶片光合产物回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和输出量均 。依据图1和图2信息可知,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3)研究中还发现有些棉花植株的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而且这样的植株棉铃也少而小。研究者将该种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3所示。然后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推测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4)图4为在适宜光强条件下,棉花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30℃时,棉花净光合速率是 O2 • 叶绿素• ;下列温度中,棉花光合作用产生量最大时的温度为 。
A 15°C B 25°C C 35°C D 40°C
52.(7分)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和蜡质(w)的基因位于9
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
(见图1)。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图2所示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 。
(2)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_____(填“能”或
“不能”)发生联会。
(3)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
说明亲代_____________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
__________,产生了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重组型配子。
(4)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________作为C和wx的细胞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p分页标题e
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
胞证据。
53.(8分)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随机交配的相应曲线是 ;曲线Ⅱ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 (用分数表示)
(2)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 (用分数表示)
(3)四个不同条件下发生了进化的种群是曲线 。
54.(6分)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所求概率均用分数表示)
(1)5号的基因型是 ,8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若9号携带乙致病基因,则此基因最终来自于图中 号。
(2)若7号和9号各体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
(3)若医学检查发现,7号关于甲病的致病基因处于杂合状态,且含有该隐形基因的精子会有1/3死亡,无法参与受精作用,存活的精子均正常,则7号和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子女正常的概率为 。
55.(12分)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观点三:该形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相关基因):
(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 。
(2)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3)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且其双亲各含一对隐性纯合基因,则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 ,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只写出其中一种类型)。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 ,若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 ,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B6t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