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839855413&uk=352593653
命题教师:张媛
一、选择题(共45小题,1-40题每小题1分,41-45题每小题2分)
1. 下列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药用价值 B.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作为基因库 D.提供工业原料
2. 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鸟类的各种的鸣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
A.各种化合物 B.各种有机物
C.各种基本元素 D.各种无机物
4.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来源: .Com]
5.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是
A.用芦苇、秸秆做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6.下列关于蓝藻提前现身巢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
B.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C.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7.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8.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①温室效应 ②二氧化硫的排放 ③白色污染 ④烟尘 ⑤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9.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分类依据是
A.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B.组成生物的细胞结构
C.生物的代谢类型 D.生物个体中含有能量的多少
10. 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p分页标题e
A. 消灭森林病虫害 B. 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 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 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1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
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12. 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该生态瓶的变化是
①瓶中的生物总量增加 ②系统的总能量在开始时最大
③演替将发生,最后达到稳态,保持能量流动 ④演替将发生,但最后所有生物将死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来源: .Com]
13.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14. 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现围绕此曲线,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
B.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C. 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
D. 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5. 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B. 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
C. 能量经捕食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16.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 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17.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p分页标题e
18.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
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等为特征
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
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不能够影响其顶极群落
19.人们通过减少食物来源、饲养家猫、地面硬化等手段对家鼠进行控制,这些手段能够控制鼠害的原理是
A.减少生物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增加天敌可以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B.环境中鼠的容纳量完全是由食物来源量所决定的
C.老鼠种群内部存在“计划生育”现象,自动控制种群数量
D.一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
20.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21. 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不符合实验要求
A.能充分溶解色素 B.与水混溶 C.对人无毒 D.易与产品分离
2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 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3. 蒸馏时要提高产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B.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C.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D.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24. 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A.NaCl、水、蛋白质 B.无机盐、水、维生素
C. 小分子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NaCl、水
25. 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主要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
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 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
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
26. 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其提取方法可用
A.可用蒸馏法和萃取法 B.只能用水蒸气蒸馏法
C.可用蒸馏法和压榨法 D.可用压榨法和萃取法
27.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D.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8. 请选出下列正确的取样培养操作步骤p分页标题e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9.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A.大肠杆菌 B.霉菌 C.放线菌 D.固氮细菌
30. 下列关于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材料选取和消毒是花粉植株诱导成功的关键
B.选择花期早期的花蕾和单核期以前的花蕾
C.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接种密度
D.选择单核靠边期的花蕾
31.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
C.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D.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32.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 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 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 鱼类与按蚊幼虫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33.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B.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
34.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35.已知物种A与物种B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减少p分页标题e
B.②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增加
C.③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减少而导致B的增加
D.④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的减少而导致A的减少
36.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37.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38. 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饲料,三叶草传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敌是田鼠,田鼠不仅喜食土蜂的蜜和幼虫,而且常常捣毁土蜂的蜂巢。土蜂的多少直接影响三叶草的传粉结籽。猫是田鼠的天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叶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B.田鼠摄入量的10%-20%流入猫体内
C.可用样方法估测土蜂种群数量的逐年变化
D.田鼠等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9.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
①单向的 ②循环的 ③逐级递减 ④反复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0. 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1g生物量,至少要消耗植物的生物量是
A.1000g B.500g
C.250g D.125g
41. 如图为一个简化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示意图,对图中箭头的含
义表述错误的是
A. ②表示能量在生物体之间单向流动
B. ⑤可表示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无机环境
C. ④和⑤可表示生物群落中能量的散失
D. ①可表示碳元素从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
42.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
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B.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D.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43.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 能量(J)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 419
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 209.5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146.65
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 62.85p分页标题e
A. 食物中的能量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B.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食物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047.5 J的能量
C.某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获得较少的能量
D.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可以解释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能循环的
44. 在某一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具有两个营养级
B.长期喷洒DDT,螳螂个体内的DDT浓度往往会高于螟虫
C.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食物等内源性因素调节
D.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调节
45.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 B.①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⑥⑦
二、非选择题
46.(10分)请回答关于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中A图与B图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
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S2种群数量变化
将会怎样?试在图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图示回答问题。
①在________点时,种群的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所示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10分)研究人员对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此湖泊不同水层分别分布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这种分布体现了群落在________上具有分层现象。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和微生物,测定物种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2)若该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此生态系统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28 0.027 0.027 0.35 0.34p分页标题e
据表中数据会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3)由于湖泊上游污染严重,工作人员在湖水上游修建了厌氧沉淀池等,污水先经沉淀处理,其主要通过沉淀池中的________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太阳能等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4)如图是对引进某经济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在t2时期该鱼的种群数量是该湖泊对此鱼的________。
48.(11分)
我国西部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牧业的资源优势,这为西部发展牧业提供了广阔前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下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见,该草原生态系统含有的食物链共有 条。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的获取第 营养级的能量。
(2)某草原存在着严重的超载放牧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图中 的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来,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该草原生态系统慢慢恢复原貌,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的 。
(3)牧民在放牧时,发现鼠害现象有逐渐扩大趋势,这说明该草原上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增长。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鼠群密度调查,应采取的方法是 ,采取措施、控制鼠类大量繁殖的目的是
49.(8分)
杨梅是浙江省的特色水果之一,为对其进行深加工,某厂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基本工艺流程如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为了提高杨梅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 酶。甲罐顶上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 。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 ,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 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
________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 来调节。
(3)若甲罐中的杨梅酒全部流经乙罐制成杨梅醋,则乙罐中CO2的产生量是 。
A.甲罐的两倍 B.与甲罐的相等
C.甲罐的一半 D.几乎为零
(4)在杨梅酒和杨梅醋发酵的整个
过程中,某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如下,该物质是 。
50.(11分)
柠檬油是植物芳香油中的一种,它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虫剂,可杀死蚊子、苍蝇、蟑螂和臭虫等传染疾病的害虫,以及危害粮食、蔬菜的常见害虫,包括幼虫、蛹等,是一种绿色杀虫剂。p分页标题e
(1)柠檬油的挥发性________,易溶于________。
(2)提取柠檬油常用的原料是柠檬花与柠檬果皮,嫩的花朵在蒸馏过程中,精油易被水蒸气分子破坏,所以可采用________法。柠檬果皮中精油的提取适宜采用________法,此种方法必经步骤为:
柠檬果皮 A B
↓ ↓ ↓
水洗 → 浸泡→清洗→装料→压榨和喷淋→糊状压
出液→C→高速离心→静置分层→分液→柠檬精油
①A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过程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浸泡橘皮后,需用清水洗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柠檬油作为杀虫剂,可以解决其他杀虫剂给人类带来的隐患,其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6.(每空2分)
48.(除标明外,每空1分)(1)4 (E1+E2+E3)/E×100% 二
(2)牧草 次生演替
(3)“J”型曲线(2分) 标志重捕法(2分) 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