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东北师大附中、吉林一中、长春十一中、松原实验中学联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kThGLG7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1&215;50=50分)
1.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病毒和念珠藻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洋葱和变形虫
2.关于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了无核膜外,其余的核仁、染色体都与真核细胞相同
B.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无核膜,无细胞壁,无种类多样的细胞器
C.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DNA分子为遗传物质
D.蓝藻细胞因为含有叶绿体这种细胞器,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的原核生物
3.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两种物质按箭头方向通过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B.温度改变不会影响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C.a物质过膜时不需要ATP,属于自由扩散
D.如果图示为肝脏细胞膜,则b物质可以代表O2
4.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正确的做法是( )
A.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C.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5.水是对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水分运输的动力相同
B.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C.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水生成,DNA复制过程中没有水生成
D.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H2O、O2中都可能检测出18O
6.如图为一个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结构5中
B.结构4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C.结构1、2、3均不具有膜结构
D.结构6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7.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p分页标题e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8.将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引入某种绿色植物茎尖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细胞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是( )
A.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B.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9.如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如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D.图1方框部分是RNA结构单位之一
10.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11.如图表示在植物细胞的生物膜上发生的有关反应,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发生在核糖体上
B.②只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
C.③发生在叶绿体内膜
D.③④过程均产生ATP
12.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C.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D.“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1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都应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
C.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D.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必须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14.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或生物学事实的是( )
A.阴天时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B.激素只有被细胞识别后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蛋白质功能有关
D.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没有细胞的衰老死亡
15.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1、2、5
B.4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C.3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1中产生的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需穿过4层膜
16.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p分页标题e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D.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的清除一般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17.下列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中没有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的( )
A.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8.下列图示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只能得到甲图中色素带①和②
B.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丙图中培养酵母菌的锥形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让酵母菌繁殖
D.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内液面
1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
D.通过测交实验证明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
[来源:Zxxk.Com]
20.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纵坐标可以有两种含义
B.如表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则c→d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可发生在b→c段
21.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不会出现的是( )
A.8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22.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
23.如图是从一种二倍体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纺锤体及赤道板
B.该图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基因重组p分页标题e
C.该图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此时该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8个DNA分子
24.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的是( )
①人类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三倍体西瓜植株不能产生种子;
③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变异的酵母菌;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①⑤
C.①④
D.②④
25.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26.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 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27.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2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9.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60%、40%
B.36%、64%
C.24%、72%[来
D.57%、43%
[来源:Zxxk.Com]
30.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31.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p分页标题e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Ⅰ?2
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3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B.遗传学家采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
D.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33.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34.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有( )
A.过程Ⅰ称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mRNA
C.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3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催化生成的化学键相同
B.DNA连接酶对“缝合”序列不进行特异性识别,无专一性催化特点
C.受体细菌若能表达质粒载体上抗性基因,即表明重组质粒成功导入
D.培育转基因油菜,需对受体细胞进行氯化钙处理
36.科萨奇病毒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它并发症.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37.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下列各项中,与P点相对应的是( )
A.具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
B.植株横置时,茎弯曲部位的近地侧
C.植株横置时,根弯曲部位的背地侧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背光侧
p分页标题e38.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39.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40.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GABA发挥作用后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丁酸在突触前膜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以防止被胞内酶分解
B.氨基丁酸作用的机理是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增大
C.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氨基丁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液中
41.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4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4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火灾后森林中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4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5.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 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p分页标题e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46.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 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47.在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的各种生物中,会因其灭绝而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的最可能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4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4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50.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B.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
C.生态农业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系统需要人工维持
二、非选择题:(包括四道小题,共35分)
51.图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几种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来判断.种子成熟后期,随自由水/结合水改变,种子的呼吸速率__________进而改变干重,干重的变化主要与__________元素密切相关.
(2)越冬休眠时,种子体内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_,引起该激素分解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
(3)花等器官利用的营养物质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如果在开花后早期,将花去掉,叶片内有机物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进而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p分页标题e
52.如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如图2表示一昼夜(0时至24时)在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装置内O2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3表示棉田内棉叶在一天内吸收CO2速率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代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③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物质①在细胞器b内参与需氧呼吸第__________阶段的反应.
(2)图1所示细胞吸收K+需要载体协助和⑤,⑤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
(3)图2中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产生的O2速率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速率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__________(是、否).
(4)图3中如果棉叶在时间C、F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且均为36mg/dm2•h,则棉叶在时间A、C、F的呼吸强度是__________(用“>”连接).
53.果蝇的翅形、体色和眼色(红眼和白眼)是三对相对性状.翻翅和正常翅(A、a)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灰体和黑檀体(B、b)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请根据下面信息回答:
(1)现有翻翅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果蝇做了下表中的杂交实验:
①由表可知,正常翅为性性状.
②在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①亲本基因型为.
②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比例为.
(3)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 (填“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次分裂时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54.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①~⑧表示相互作用的过程或相关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⑦表示促性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
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
(2)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能使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是__________
细胞,此过程是通过细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来完成完成的.
(3)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4)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参与控制生物的节律行为;②能产生调节水平衡的激素;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④有体温调节中枢;p分页标题e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
三、选做题:(从下面给出的两道小题中任选其一作答,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生物技术实践】
55.如图是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选用的材料合适与否是能否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选用__________期的花粉可提高成功率.选择花粉时,一般要通过__________来确定花粉是否处于合适的发育期,这时需要对花粉的细胞核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__.
(2)上图中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_________.
(3)胚状体与愈伤组织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是一种高度__________的薄壁细胞,胚状体与__________发育形成的胚有类似的结构,即具有胚芽、胚轴和胚根.
(4)无菌技术也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请说明下列各项需要消毒,还是需要灭菌.①培养基,②培养皿,③接种环,④花蕾,⑤实验操作者的双手,⑥三角锥形瓶.__________(填编号)需要灭菌,__________(填编号)需要消毒.
(5)试管苗移栽到土壤前,通常要进行壮苗处理,应如何壮苗?__________.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56.如图表示通过二倍体植株甲(自花受粉植物)和植株乙培育植株A、B、C、D、E的过程,其中植株甲的基因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植株A是__________倍体,由植株甲经A培育出植株B这一方法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
(2)植株C与甲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
(3)培养植株D的过程中,由离体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若要制备人工种子,则需将愈伤组织诱导成__________结构,再包裹上人工种皮.
(4)获得植株E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其过程中两个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诱导剂是__________.
(5)植株A、D、E的培育过程中都需要采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植株A、B、C、D、E中可能与植株甲的基因型相同的是植株_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
2015-2016学年东北师大附中、吉林一中、长春十一中、松原实验中学联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1&215;50=50分)
1.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病毒和念珠藻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洋葱和变形虫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p分页标题e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 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洋葱和变形虫都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
2.关于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了无核膜外,其余的核仁、染色体都与真核细胞相同
B.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无核膜,无细胞壁,无种类多样的细胞器
C.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DNA分子为遗传物质
D.蓝藻细胞因为含有叶绿体这种细胞器,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的原核生物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 解:A、原核细胞的拟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A错误;
B、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错误;
C、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DNA分子为遗传物质,C正确;
D、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两种物质按箭头方向通过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B.温度改变不会影响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C.a物质过膜时不需要ATP,属于自由扩散
D.如果图示为肝脏细胞膜,则b物质可以代表O2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分析:据图分析:①糖蛋白,②蛋白质,③磷脂双分子层;其中①只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所以下面代表细胞内,上面代表细胞外.图中a是主动运输,特点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b过程属于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p分页标题e
解答: 解:A、若该细胞是癌细胞,导致其 扩散和转移的原因是糖蛋白的减少,即物质①比正常细胞少,A正确;
B、适当提高温度,分子的运动速度将加快,故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蛋白质和③磷脂双分子层的运动速度,B错误;
C、a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则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
D、如果图示为肝脏细胞膜,则需要吸收氧气,而b物质是自由扩散出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相关内容,属识记和理解内容,难度不大,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4.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正确的做法是( )
A.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C.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看到的是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死细胞,所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并不能观察到细胞进行持续分裂的全过程;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大,所以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通过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来调节视野亮度.
解答: 解:A、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说明观察目标不在视野内,改用高倍镜就更看不到,A错误;
B、因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比较多,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B正确;
C、在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由于解离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C错误;
D、如果视野过暗,可转换反光镜或光圈,增加视野的亮度,准焦螺旋是调节清晰度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细胞观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水是对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水分运输的动力相同
B.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C.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水生成,DNA复制过程中没有水生成
D.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H2O、O2中都可能检测出18Op分页标题e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1、白天用含有18O的水浇花草,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周围空气中的水会含有O18,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含有O18,植物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中也可能含有O18.
2、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核糖体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也产生水,叶绿体、高尔基体等都可能产生水.
3、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水参与反应,水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解答: 解:A、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动力是ATP,而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A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水参与反应,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
C、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水生成,DNA复制过程中也有水的生成,C错误;
D、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通过蒸腾作用,周围空气中的H2O可能含有放射性;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含有放射性,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CO2中也可能检测出18O,D正确.
故选:D.
点评: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产生水的生理过程和发生场所、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物质变化的综合性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为一个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结构5中
B.结构4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C.结构1、2、3均不具有膜结构
D.结构6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析题图:结构1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2中心体,无膜结构,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结构3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结构4是高尔基体;结构5是细胞核,含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是遗传信息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结构6是细胞膜.
解答: 解:A、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结构5细胞核中,A正确;
B、在动物细胞中,结构4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正确;
C、结构2中心体、3核糖体均不具有膜结构,但结构1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C错误;
D、结构6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
7.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分页标题e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解答: 解:A、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主动运输的方式就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C错误;
D、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盐运输的方式及对细胞的作用,意在利用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主动运输的特点.
8.将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引入某种绿色植物茎尖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细胞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是( )
A.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B.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
DNA特有的碱基是T,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特有的碱基是U,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解答: 解:3H标记的胸腺嘧啶参与DNA的合成,细胞中存在DNA的部位有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DNA的组成和分布,意在考分析、推理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如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如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D.图1方框部分是RNA结构单位之一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方框部分为AMP,是RNA结构单位之一,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为ATP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解答: 解:A、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A错误;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为ATP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C正确;p分页标题e
D、图1方框部分为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结构单位之一,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结构及与ADP的转化过程.
10.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主要有两个物质变化:H2O [H]+O2↑,ADP+Pi+能量 ATP.
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和光能的吸收、传递均不需要酶的催化.
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在机体中不会再分解供能,会和体液中的碳酸氢钠反应中和,而排出体外.
解答: 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有ATP的合成,合成ATP的原料包括ADP和Pi,A正确;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葡萄糖分解提供,此时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乳酸不能再分解供能,将会与碳酸氢钠生成乳酸钠排出体外,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因此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明确水的光解和光能的吸收不需要酶的催化;识记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均在宿主细胞中合成,需要消耗宿主细胞的能量和原料.
11.如图表示在植物细胞的生物膜上发生的有关反应,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发生在核糖体上
B.②只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
C.③发生在叶绿体内膜
D.③④过程均产生ATP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根据图中的化学反应可推知:①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可能是内质网;②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之一,故是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③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说明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④是氧气和[H]形成水,故是线粒体内膜.
解答: 解:A、:①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可以是内质网,A错误;
B、②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可发生在植物的所有细胞,B错误;
C、③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说明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C错误;
D、③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说明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④是氧气和[H]形成水,故是线粒体内膜,二者均能合成ATP,D正确.p分页标题e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化学变化示意图为素材,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较大.
12.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C.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D.“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考点:酶的发现历程;酶的特性.
分析: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都具有催化的功能.
解答: 解:A、分解酒精的酶是蛋白质,非脂质,A错误;
B、纳米级小笼子为非必须物质,不能被细胞吸收,B错误;
C、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分解酒精的酶不能分解乳酸,C错误;
D、该酶的本质为蛋白质,“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的蛋白酶进入小笼子而水解该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并了解纳米级小笼子的作用.
1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都应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
C.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D.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必须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细胞的分化.
分析:1、在ADP转化为 ATP(合成ATP)的过程中的能量可来自于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总是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2、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需通过加工后才具有生理功能.
3、人体的多种细胞均可产生溶菌酶,人体全身细胞的表面均有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分布.
4、激素和神经递质均具有传递信息、对生物体具有调节作用,而酶具有催化作用.
解答: 解:A、ATP的合成需要能量,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正确;
B、在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有的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如分泌蛋白),B错误;
C、人体中的多种细胞均可产生溶菌酶,而人体全身细胞的表面均有甲状腺激素受体,所以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C正确;
D、激素和神经递质均是信息分子,均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酶在催化化学反应时也需要与特定的底物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p分页标题e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ATP的合成和水解的特征,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理解激素、神经递质和酶的作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或生物学事实的是( )
A.阴天时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B.激素只有被细胞识别后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蛋白质功能有关
D.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没有细胞的衰老死亡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静息时,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的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而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是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据此答题.
解答: 解:A、阴天时大棚中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激素只有被受体细胞识别才能影响相应细胞的生理活动才能发挥作用,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即钠离子内流后形成的局部电流,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蛋白质功能有关,C正确;
D、细胞衰老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细胞衰老、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光合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识记激素的作用特点,理解和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及其形成,掌握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因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1、2、5
B.4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C.3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1中产生的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需穿过4层膜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功能;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1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2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构3为细胞核;结构4为液泡;结构5为细胞质基质.
p分页标题e解答: 解:A、5细胞质基质和1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2叶绿体光合作用过程中能产生ATP,A正确;
B、2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而4液泡只含有花青素等,B错误;
C、3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双层膜,因此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中利用需要穿过4层生物膜,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D.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的清除一般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一般可以遗传给后代.
解答: 解:A、细胞分化中遗传信息没有改变,A错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B错误;
C、癌变没有发生在生殖细胞,因此癌症不能遗传,C错误;
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的清除一般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意义,细胞癌变的机理,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7.下列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中没有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的( )
A.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在生物学研究中,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来源和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等方面.
解答: 解:A、用15N或32P标记DNA可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A错误;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时,一般用3H标记氨基酸,B错误;p分页标题e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将构成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后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并没有应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实验目的和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18.下列图示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只能得到甲图中色素带①和②
B.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丙图中培养酵母菌的锥形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让酵母菌繁殖
D.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内液面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图甲:色素带①到④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分析图乙: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的吸水能力和细胞液的浓度成正比.
分析图丙:图中说说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分析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要接触到烧杯内液面,以便供给植物水分,利于根尖的生长.
解答: 解:A、图甲中,色素带①到④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秋天菠菜叶还是比较浓绿的,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会得到四条色素带,A错误;
B、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其细胞液的浓度在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
C、丙图中培 养酵母菌的锥形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让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创造无氧环境,然后再接通澄清石灰水,C错误;
D、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一定要接触到烧杯内液面,以便供给植物水分,利于根尖的生长,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p分页标题e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
D.通过测交实验证明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
解答: 解: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若假说成立,则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接近1:1的性状.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假说演绎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0.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纵坐标可以有两种含义
B.如表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则c→d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可发生在b→c段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复制后变为2;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
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解答: 解:A、如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纵坐标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二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DNA含量的变化,A正确;
B、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此时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
C、如果是有丝分裂,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如果是减数分裂,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四倍,C错误;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可发生在b→c段,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不会出现的是( )p分页标题e
A.8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三对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设显性基因依次是A、B、C,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
解答: 解:A、F1自交后代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A正确;
B、F2代高茎子粒饱满(B_C_):矮茎子粒皱缩(bbcc)为9:1,B错误;
C、仅看两对性状的遗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1红花子粒饱满(BbCc)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C正确;
D、F2代中红花高茎子粒饱满= ,白花矮茎子粒皱缩 ,所以红花 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D正确.[来源:学&科&网Z&X&X&K]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22.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在编码区插入一个碱基对,因每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必然造成插入点以后几乎所有密码子的改变,控制相应的氨基酸发生变化,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很大.若插入一个碱基对,再增添2个、5个、3n+2个碱基对,或缺失1个、4个、3n+1个碱基对,恰好凑成3的倍数,则对后面密码子不产生影响,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不大.
解答: 解:基因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对决定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基因中碱基对增加了一个,必然会引起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但如果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缺失4个碱基对,那么只会影响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最初的几个氨基酸 ,而不会影响后面的氨基酸序列,这样可以减小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熟记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
23.如图是从一种二倍体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纺锤体及赤道板p分页标题e
B.该图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基因重组
C.该图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此时该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8个DNA分子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赤道板是人为假说的一个平面,不是客观存在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此时该细胞中没有四分体,DNA分子为8个.
解答: 解:A、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和纺锤体,赤道板属于假想的一个平面,不客观存在;故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基因自由组合,而有丝分裂一般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故B正确.
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而该细胞中没有四分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基因重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的是( )
①人类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三倍体西瓜植株不能产生种子;
③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变异的酵母菌;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①⑤
C.①④
D.②④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造成的.
2、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的原因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将遗传物质均等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3、线粒体DNA突不涉及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
4、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配子形成时,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又发生分离.
5、卵裂是受精卵早期进行的有丝分裂.
解答: 解:①人类XYY综合征个体是由于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Y和Y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①错误;
②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的原因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将遗传物质均等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②正确;
③线粒体DNA不构成染色体,突变会导致酵母菌变异,但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无关,③错误;p分页标题e
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配子形成时,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又发生分离,这样自交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与联会有关,④正确;
⑤卵裂是受精卵早期进行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无关,⑤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 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合理解释XYY个体形成的原因及3:1的性状分离比出现的原因,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25.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是只有一种表现型,F1自交,F2代出现两种性状,根据数字比例分析作答.
解答: 解:A、根据甲与非凸耳杂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代出现两种性状,凸耳和非凸耳之比为15:1,可以推知,凸耳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正确;
B、由于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是只有一种表现型,故甲乙丙均为纯合子,B正确;
C、由于甲×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15:1,说明非凸耳是双隐性状,甲是双显性状的纯合子,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说明乙是单显性状的纯合子,故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2代中一定有显性基因,即一定是凸耳,C正确;
D、由于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故丙也为单显性状的纯合子.若乙和丙的基因型均为AAbb或均为aaBB,则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均为凸耳;若乙和丙分别为AAbb、aaBB,则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1为双杂合子,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15:1,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26.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 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p分页标题e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不具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不进行转录,转录中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作用,不同细胞时期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解答: 解: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 个,故A选项错误;
B、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故B选项错误;
C、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故C选项错误;
D、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基因选择表达,因此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综合性考查,对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7.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均为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改变了基因的分子结构.
解答: 解: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也就是基因的增添、缺失、替换,使得基因上碱基对的变化,能够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产生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不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
2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 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解答: 解: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错误;p分页标题e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的形成是生物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的,使生物之间相互适应,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9.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60%、40%
B.36%、64%
C.24%、72%
D.57%、43%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一个种群中,已知不同基因型的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解答: 解;由题意知,AA=24%,Aa=72%,aa=4%,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A=24%+ 72%=60%,a=4%+ 72%=4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解题关键是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的运用.
30.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解答: 解: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致,C正确;
D、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1.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分页标题e
A.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Ⅰ?2
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图示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8号为突变型,且Ⅱ?3无突变基因,所以该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据此答题.
解答: 解:A、根据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且Ⅱ?3无突变基因,所以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A正确;
B、根据系谱图可知,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所以该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B正确;
C、由于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所以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Ⅱ?7,C错误;
D、由于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所以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B.遗传学家采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
D.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基因与DNA的关系;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解答: 解:A、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A错误;
B、摩尔根采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C正确;p分页标题e
D、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种群密度的调查、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发现史,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实验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和得出的实验结论,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3.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1个DNA复制n次后的数目为2n个,所以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B正确;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中只有一半带有3H标记,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有( )
A.过程Ⅰ称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mRNA
C.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转录和翻译,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p分页标题e
解答: 解:A、过程I以抑癌基因为模板合成mRNA,属于转录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A正确;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核酸有mRNA、tRNA和rRNA,B错误;
C、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一U,没有A?T,C正确;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机理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催化生成的化学键相同
B.DNA连接酶对“缝合”序列不进行特异性识别,无专一性催化特点
C.受体细菌若能表达质粒载体上抗性基因,即表明重组质粒成功导入
D.培育转基因油菜,需对受体细胞进行氯化钙处理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催化生成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的DNA才能用DNA连接酶连接,说明DNA连接酶具有专一性;受体细菌若能表达质粒载体上抗性基因,即表明重组质粒或普通质粒成功导入;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不需要用氯化钙处理.
解答: 解:A、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催化生成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故A正确;
B、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的DNA才能用DNA连接酶连接,说明DNA连接酶具有专一性,故B错误;
C、受体细菌若能表达质粒载体上抗性基因,即表明重组质粒或普通质粒成功导入,故C错误;
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不需要用氯化钙处理,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6.科萨奇病毒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它并发症.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病毒在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的病毒.p分页标题e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 解:A、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强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该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故A错误;
B、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故B错误;
C、记忆细胞受刺激后先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再产生抗体,而记忆细胞不能合成抗体,故C错误;
D、CAV?16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CAV?16病毒为素材,考查病毒和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37.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下列各项中,与P点相对应的是( )
A.具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
B.植株横置时,茎弯曲部位的近地侧
C.植株横置时,根弯曲部位的背地侧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背光侧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图中曲线看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提高,生长1cm所需的时间不短延长,即浓度低促进作用明显,浓度高了促进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
解答: 解:A、P点的含义是生长素浓度较高是生长所需时间加长,即此时的生长素浓度为抑制作用,它可以是具有顶芽的侧芽部位,A正确;
B、植株横置时,茎弯曲部位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但是促进作用更明显,生长快,B错误;
C、植株横置时,根弯曲部位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反而长得快,C错误;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生长快,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对其两重性的理解,并能够分析曲线,根据题中要求作出准确判断,难度适中.
38.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p分页标题e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解答: 解: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升高,尿量减少,B错误;
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
39.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 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来源:学科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解答: 解:人体进食后,因为糖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呈升高趋势,此时,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所减少,以维持血糖的平衡,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两种重要激素,相互拮抗,在准确理解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上,解答本题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
40.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GABA发挥作用后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丁酸在突触前膜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以防止被胞内酶分解
B.氨基丁酸作用的机理是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增大p分页标题e
C.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氨基丁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液中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抑制细胞的兴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从题干看不出氨基丁酸的合成场所,A错误;
B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
D、氨基丁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1.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 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在 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种群达到 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解答: 解: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①正确;
②在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②错误;
③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③正确;
④要想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捕获之后种群数量不得低于 ,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属于容易题.
4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p分页标题e
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
解答: 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存在着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伴随着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恢复,存在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B正确;
C、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兴奋的传递是一个耗能过程,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C正确;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火灾后森林中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演替.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 解:A、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干扰,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
C、火灾后森林中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
D、种群密度的变化取决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4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p分页标题e
解答: 解: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强,A错误;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
C、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C错误;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种类,掌握抵抗力稳定性及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5.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该草地的面积比较大,直接把该地区的所有该种植物统计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应选用样方法,样方法的注意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该草地上全部个体数全部统计难度较大;只选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进行调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随机设置 1m2 的样方为宜,并且尽量选择多个样方求平均值.故选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样方法的注意点,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46.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考点:生态农业工程.
分析: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如鸭和害虫)、竞争(杂草和水稻)、寄生(如噬菌体和细菌)和互利共生(根瘤菌和大豆).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答: 解:A、该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杂草、水稻)属于生产者,A正确;
B、鸭能捕食害虫,所以鸭和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B正确;
C、杂草和水稻会竞争生存空间、阳光和营养等,两种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
p分页标题eD、生态系统是由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种间关系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特点,特别是群落中的种间关系,能准确判断不同生物的种间的关系;其次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明确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
47.在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的各种生物中,会因其灭绝而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的最可能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认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结合题意,识图作答.
解答: 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由图可知:在该食物网的6条食物链“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丁→戊”中,丙是己唯一的食物来源,故若丙绝,必然导致己灭绝.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来源:学科网ZXXK]
4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该地区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生存环境,迁地保护则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科研所等进行保护和繁殖,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国家立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解答: 解:A、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该地区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生存环境,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不允许人们随便进入干扰生物的正常生活和栖息环境,B错误;
C、迁地保护就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科研所等进行保护和繁殖,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正确.
故选:D.p分页标题e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内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4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4是大气中的CO2库、1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3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2为消费者.
解答: 解:A、1生产者、2消费者和3分解者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A错误;
B、3为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原核生物)和真菌(真核生物),还包括少数动物(真核生物),因此3代表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B错误;
C、①代表捕食,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光合作用,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生理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0.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B.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
C.生态农业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系统需要人工维持
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答: 解: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A错误;p分页标题e
B、生态农业系统的生物种类比现代农业的多,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B正确;
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C正确;
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离开了人的作用,该系统将很快崩溃,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注意:(1)生态工程实例的模式各具特色,关键是理解其中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该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3)生态工程的恢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误认为只要有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二、非选择题:(包括四道小题,共35分)
51.图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几种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砖红色沉淀的深浅来判断.种子成熟后期,随自由水/结合水改变,种子的呼吸速率下降进而改变干重,干重的变化主要与C元素密切相关.
(2)越冬休眠时,种子体内含量增加的激素有脱落酸,引起该激素分解的外界因素有高温.
(3)花等器官利用的营养物质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如果在开花后早期,将花去掉,叶片内有机物的含量将会上升(增加),进而抑制(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和原理、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植物激素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综 合性考查,回忆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和原理、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植物激素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题图曲线解答问题.
解答: 解:(1)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还原糖越多,砖红色沉淀颜色越深;种子成熟后期,随 下降,种子的呼吸速率下降,有机物分解减少,种子的呼吸速率进而改变干重与C元素密切相关.
(2)脱落酸在休眠的种子中含量较多,因此越冬休眠时,种子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温度升高后脱落酸分解,种子的休眠解除.
(3)在开花后早期,将花去掉,花利用营养物质途径消失,叶片内有机物的含量将会增加,由于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能有效运输出去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故答案为:
(1)砖红色沉淀的深浅下降 C
(2)脱落酸高温
(3)上升(增加)抑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水的存在形式、植物激素调节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对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和原理、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植物激素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综合理解与应用是解题的关键.p分页标题e
52.如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如图2表示一昼夜(0时至24时)在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装置内O2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3表示棉田内棉叶在一天内吸收CO2速率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代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③代表的物质是O2,物质①在细胞器b内参与需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
(2)图1所示细胞吸收K+需要载体协助和⑤,⑤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3)图2中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产生的O2速率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速率相等的点是B、C.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否(是、否).
(4)图3中如果棉叶在时间C、F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且均为36mg/dm2•h,则棉叶在时间A、C、F的呼吸强度是F>C>A(用“>”连接).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据图1分析:a需要光照,说明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所以①是水,②是二氧化碳;b是线粒体,需要氧气,所以③是氧气,④是葡萄糖,⑤是ATP.①是水分,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来源:学科网]
(2)钾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3)在B点之前氧气的相对含量降低,在B点之后氧气的相对含量升高,所以在B点上氧气的含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所以呼吸等于光合,在C点之前氧气含量增加,在C点之后,氧气含量减少,所以在C点上,氧气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所以光合等于呼吸.由于D点低于A点,说明番茄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呼吸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总量,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
(4)呼吸作用的强度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加,所以呼吸作用强度大小是F>C>A.
故答案为:
(1)叶绿体 O2二
(2)A?P~P~P
(3)B、C 否
(4)F>C>A
点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题目要掌握两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结合具体的图形分析;对坐标曲线图要对一些特殊的“拐点”(也就是转折点)进行分析,对于密闭的容器拐点往往是光合等于呼吸的点,这是比较难分析的点.p分页标题e
53.果蝇的翅形、体色和眼色(红眼和白眼)是三对相对性状.翻翅和正常翅(A、a)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灰体和黑檀体(B、b)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请根据下面信息回答:
(1)现有翻翅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果蝇做了下表中的杂交实验:
①由表可知,正常翅为性性状.
②在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①亲本基因型为.
②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比例为.
(3)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 (填“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次分裂时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组合二为翻翅与翻翅杂交,后代出现正常翅,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从而可判断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又子代翻翅:正常翅的理论值应为3:1,说明AA纯合致死,据此答题.
解答: 解:(1)据表可知,正常翅为隐性性状.在组合二的子代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即Aa:aa=2:1.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说明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中翻翅灰体果蝇基因为AaBb.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由于AA纯合致死,即AABB、AABb、AAbb个体致死,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州黑檀体比例为6:2:3:1.
(3)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说明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因此,产生XrXrY的白眼果蝇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故答案为:
(1)①隐
②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
(2)①AaBB和aabb
②6:2:3:1
(3)母本 二
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显性纯合致死的实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后代表现型判断显隐性,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使用范围,并能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54.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①~⑧表示相互作用的过程或相关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p分页标题e
(1)若⑦表示促性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雌或雄)性激素,
该调节方式称为反馈(激素)调节.
(2)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能使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
细胞,此过程是通过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细胞识别)功能来完成完成的.
(3)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A、F(用字母表示)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4)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①参与控制生物的节律行为;②能产生调节水平衡的激素;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④有体温调节中枢;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分泌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物质是激素,免疫系统分泌的是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可反馈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所以调节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激素.
解答: 解:(1)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可反馈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所以调节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激素.该调节方式称为反馈(激素)调节.
(2)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能使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此过程是通过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细胞识别)功能来完成完成的.
(3)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形式是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进入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中,免疫系统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也可以进入组织液.故选:A、F.
(4)①下丘脑中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①正确;②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②正确;③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③错误;④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④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雌或雄)性 反馈(激素)调节
(2)效应T 信息交流(细胞识别)
(3)A、F
(4)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三、选做题:(从下面给出的两道小题中任选其一作答,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生物技术实践】p分页标题e
55.如图是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选用的材料合适与否是能否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选用单核期的花粉可提高成功率.选择花粉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或显微镜观察)来确定花粉是否处于合适的发育期,这时需要对花粉的细胞核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焙花青?铬矾溶液.
(2)上图中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3)胚状体与愈伤组织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胚状体与正常受精卵(或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胚有类似的结构,即具有胚芽、胚轴和胚根.
(4)无菌技术也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请说明下列各项需要消毒,还是需要灭菌.①培养基,②培养皿,③接种环,④花蕾,⑤实验操作者的双手,⑥三角锥形瓶.①②③⑥(填编号)需要灭菌,④⑤(填编号)需要消毒.
(5)试管苗移栽到土壤前,通常要进行壮苗处理,应如何壮苗?将试管苗移栽到经消毒过的培养基中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
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
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脱分化过程需避光培养才能形成愈伤组织,其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再分化过程需光培养形成胚状体.
2、月季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是单倍体植株,对月季来说,适宜花粉培养的时期是花粉应处于单核期,因为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3、选择花药时,确定花药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花蕾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30s→无菌水冲洗→吸干表面的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2~4min→无菌水再冲洗3~5次.在无菌条件下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彻底除去花丝.因为花丝的存在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实验流程为:材料的选取→材料的消毒→接种和培养→结果分析与评价.
解答: 解:(1)对月季来说,适宜花粉培养的时期是花粉应处于单核期,因为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而且这个时期对离体刺激敏感,一般要通过镜检(显微镜观察)来确定花粉是否处于合适的发育期,这时需要对花粉的细胞核进行染色,对于花粉细胞核不容易着色的植物常用的染色剂是焙花青?铬矾溶液.p分页标题e
(2)如图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3)愈伤组织是一团没有特定结构进和功能并处于旺盛分裂状态的薄壁细胞.这种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呈高度液泡化.胚状体类似?鹊慕峁梗?哂信哐亢团吒?诤鲜实奶跫?路⒂?晌?碌闹参铮?呤怯惺芫?逊⒂??矗?br />(4)物的组织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其中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三角锥形瓶都需要灭菌;花蕾、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都需要消毒,①②③⑥需灭菌,④⑤需消毒.
(5)将试管苗移栽到经消毒过的培养基中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
故答案为:
(1)单核镜检(或显微镜观察)焙花青?铬矾溶液
(2)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3)液泡化 正常受精卵(或受精卵)
(4)①②③⑥④⑤
(5)将试管苗移栽到经消毒过的培养基中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
点评:本题考查了花药离体培养材料的选择、培养基中激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于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解、识记和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56.如图表示通过二倍体植株甲(自花受粉植物)和植株乙培育植株A、B、C、D、E的过程,其中植株甲的基因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植株A是单倍体,由植株甲经A培育出植株B这一方法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植株C与甲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 ;
(3)培养植株D的过程中,由离体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若要制备人工种子,则需将愈伤组织诱导成胚状体结构,再包裹上人工种皮.
(4)获得植株E的过程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其过程中两个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
(5)植株A、D、E的培育过程中都需要采用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植株A、B、C、D、E中可能与植株甲的基因型相同的是植株C、D.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分析:分析题图:甲植株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A为单倍体植株,植株A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物B是纯合二倍体,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植株甲的种子发育形成植株C是二倍体,该过程属于杂交育种;植株甲的细胞离体培养得到植株D时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植株甲和植株乙培育得到植株E时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
解答: 解:(1)植株A是由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甲减数分裂后产生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所以为单倍体;由植株甲经A培育出植株B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p分页标题e
(2)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植株C表现型A?B?:A?bb:aaB?:aabb=9:3:3:1,故植株C与植株甲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 .
(3)培养植株D的过程中,由离体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培养植株D的过程中,若要制备人工种子,则需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再包裹上人工种皮.
(4)获得植株E的过程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其过程中两个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
(5)植株A、D、E的培育过程中都需要采用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植株A、B、C、D、E中,植株A为单倍体,植株B是纯合体,植株E是多倍体,所以可能与植株甲的基因型相同的是植株C、D.
故答案为:
(1)单 染色体变异
(2)
(3)脱分化 胚状体
(4)植物体细胞杂交 聚乙二醇(PEG)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细胞的全能性 C、D
点评: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kThGL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