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dDyFQfR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第1-10每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分)(2013秋•红花岗区校级期末)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
A. 生态系统 B. 种群 C. 生物群落 D. 食物网
2.(1分)(2013•汕头校级模拟)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3.(1分)(2014春•邢台县期末)如图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②在K值时,a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a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⑤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竞争程度由弱到强.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③④
4.(1分)(2013•四川)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5.(1分)(2014秋•太原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垂直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C.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D. 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
6.(1分)(2014春•江汉区校级期末)如图是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纪年开始到2000年的变化曲线.在ab段世界人口的年龄组成特点是图中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人口数)()
A. B. C. D.
7.(1分)(2014•宜兴市校级学业考试)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分页标题e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8.(1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只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9.(1分)(2014春•荔城区校级期末)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比较()
A. 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强,后者恢复力稳定性强
B. 前者恢复力稳定性强,后者抵抗力稳定性强
C. 前者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后者
D. 后者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前者
10.(1分)(2015春•福建月考)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酵母菌 B. 水稻 C. 大肠杆菌 D. 蓝藻
11.(2分)(2005•江苏)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12.(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 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 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D. 野兔和鹿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13.(2分)(2015春•福建月考)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 物质循环是单向的 B.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 碳循环是单向的 D. 能量流动是循环的
14.(2分)(2015春•福建月考)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m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
A. 5×103m2 B. 5×104m2 C. 53m2 D. 54m2
15.(2分)(2012秋•永顺县期末)某水域有A、B、C、D、E五种生物,它们体内的DDT浓度见下表,由此可知,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是()p分页标题e
种群 A B C D E
DDT浓度(ppm) 0.005 2.0 1.8 25.5 0.04
A. A→E→C→B→D B. D→B→C→E→A C. D.
16.(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实例分别传递的信息种类是()
①蜜蜂分散时,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把所有蜜蜂聚集到它周围;
②短日照促使向日葵开花;
③一头雄鹿向其他雄鹿示威.
A. 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B. 物理信息、化学 信息、行为信息
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 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17.(2分)(2014春•资阳区校级期末)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 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 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 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18.(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都为10%,当A能养活10000人时,则B最多能养活1000人;
④若土壤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类比 B中的人类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19.(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 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 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 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知更鸟
20.(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
A. 10条 B. 15条 C. 20条 D. 25条
21.(2分)(2015春•福建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22.(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分页标题e
A. 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B. 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C. 一般情况下,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
D. TS值越大,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23.(2分)(2015春•福建月考)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③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④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4.(2分)(2015春•福建月考)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
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25.(2分)(2015春•福建月考)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26.(2分)(2005•青浦区一模)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27.(2分)(2012春 •浦口区校级期末)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载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B. 任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C. 图中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D.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
28.(2分)(2010•浙江)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 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2 9.(2分)(2012•浙江)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p分页标题e
A. 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基因B
B. 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B
C. 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
D. 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将入玫瑰细胞
30.(2 分)(2013秋•红塔区校级期末)限制酶MunⅠ和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AATTG?和?G↓AATTC?.如图表示四种质粒和目的基因,其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酶的识别位点,质粒的阴影部分表示标记基因.适于作为图示目的基因运载体的质粒是()
A. B. C. D.
二、(非选题共50分)
31.(10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所示为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b点对应年龄组成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
口的发展趋势是种群密度将.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控制人口的政策.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2.(14分)(2013秋•新洲 区校级期末)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33.(16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3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代表,碳在B中以的形式存在.
(2)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代表分解作用的是,代表呼吸作用的是.(填序号)
(3)图中A代表,碳元素在⑤和⑦中以的形式流动,在①和⑥中以形式流动.
34.(5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为培育转基因小鼠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需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外源基因,通常采用技术.p分页标题e
(2)图中的A细胞通常为细胞,将外源基因导入该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3)仔鼠出生后可用其尾巴进行DNA检测,通过方法,检测出携带外源基因的小鼠.至于外源基因是否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可从转基因小鼠中提取蛋白质,并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则表明小鼠体内的外源基因已表达.
35.(5分)(2015春•福建月考)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合成白介素2(IL?2).该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在体内易被降解.研究人员将IL?2基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基因拼接成一个融合基因,并在酵母菌中表达,获得具有IL?2生理功能、且不易降解的IL?2?HSA融合蛋白.其技术流程如图.请回答:
(1)图中②表示过程.
(2)表达载体1中的位点,应为限制酶BglⅡ的识别位点,才能成功构建表达载体2.
(3)表达载体2导入酵母菌后,融合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与IL?2蛋白对应的碱基序列不能含有(起始、终止)密码子,才能成功表达出IL?2?HSA融合蛋白.
(4)应用杂交技术可检测酵母菌是否转录出IL?2?HAS的.
2014-2015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第1-10每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分)(2013秋•红花岗区校级期末)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
A. 生态系统 B. 种群 C. 生物群落 D. 食物网
考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即是指群落中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能更充分的利用光照.
解答: 解:A、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A错误;
B、种群只能是同一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不是所有生物,B错误;
C、草、苔藓、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C正确;
D、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但不包括分解者,而分解者也是生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群落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识记要求,难度不大.
2.(1分)(2013•汕头校级模拟)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p分页标题e
考点: 群落的演替.
分析: 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a.侵入定居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
b.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斗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c.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同进化阶段,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解答: 解:演替的趋势是生物数量越来越多,即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也不断增强.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综合运用所学群落演替的知识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点,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的原因,解决群落演替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1分)(2014春•邢台县期末)如图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②在K值时,a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 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a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⑤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竞争程度由弱到强.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③④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b最后消失,而a逐渐到达最值,可知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解答: 解: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正确;
②在K值时,a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数量不再增大,错误;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a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正确;
④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b种群在竞争中被淘汰,错误;
⑤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竞争程度由弱到强,最终导致b种群被淘汰,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①③⑤.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的相关知识,立意比较新,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4.(1分)(2013•四川)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p分页标题e
B.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考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 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的有差异;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
解答: 解:A、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B错误;
C、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的有差异,C正确;
D、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正确.
故选:B.
点评: 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三种功能的理解,要将相关原理要运用到实际解题中.
5.(1分)(2014秋•太原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垂直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C.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D. 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
考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 1、群落结构形成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
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p分页标题e
解答: 解:A、垂直结构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A正确;
B、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
C、群落也存在水平结构,因此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C正确;
D、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识记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1分)(2014春•江汉区校级期末)如图是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纪年开始到2000年的变化曲线.在ab段世界人口的年龄组成特点是图中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人口数)()
A. B. C. D.
考点: 种群的特征.
分析: 在题图中的a?b段,世界人口处于快速增长期,其种群特征为增长型,即幼年个体数多,而老年个体数少,如选项中的图A所示.
解答: 解:根据人口变化曲线可知,随时间变化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从而可以知道,人口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符合该特点的选项应为增长型曲线,
A、幼年个体数量多,而老年个体数量少,增长型,A正确;
B、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归为为稳定型,B错误;
C、幼年个体较少,归为衰退型,C错误;
D、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归为衰退型,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7.(1分)(2014•宜兴市校级学业考试)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考点: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 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 ,解得X=14000只/140hm2,所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14000÷140=100只/hm2.
解答: 解:A、鹰是鼠的天敌,鹰的数量肯定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100只/hm2,B正确;
C、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但并未灭绝,C错误;p分页标题e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特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能运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识记群落的特征;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特点.
8.(1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只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考点: 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 据图分析,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则甲表示被捕食者,即藻类,乙表示捕食者,即浮游动物.
解答: 解:从图象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
故选:C.
点评: 考查种间关系的知识,难度中等,理解种间关系曲线表示的含义.
9.(1分)(2014春•荔城区校级期末)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比较()
A. 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强,后者恢复力稳定性强
B. 前者恢复力稳定性强,后者抵抗力稳定性强
C. 前者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后者
D. 后者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前者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p分页标题e
解答: 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正好相反,恢复力稳定性强.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1分)(2015春•福建月考)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酵母菌 B. 水稻 C. 大肠杆菌 D. 蓝藻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除此之外还有蓝藻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解答: 解:A、酵母菌是异养型真核生物,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
B、水稻是自养型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B错误;
C、大肠杆菌是异养型原核生物,属于分解者,C错误;
D、蓝藻是原核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11.(2分)(2005•江苏)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来源:学&科&网Z&X&X&K] 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解者.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解答: 解:A、每种生物在食物网上可能含有多个营养级上,A错误;
B、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解者,B错误;
C、生产者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
D、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并注意掌握一些特例.
12.(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 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 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p分页标题e
D. 野兔和鹿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根据题意和食物网图分析可知:该食物网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处于食物网顶端的生物是鹰、狼和云豹,共有食物链6条,分别是:①绿色植物→昆虫→蛇→鹰;②绿色植物→野兔→鹰;③绿色植物→野兔→狼;④绿色植物→野兔→云豹;⑤绿色植物→鹿→狼;⑦绿色植物→鹿→云豹.其中野兔、鹿及昆虫处于第二营养级,均为初级消费者,狼和云豹处于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
解答: 解:A、根据分析,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6条,A错误;
B、从食物网中,可看出野兔、鹿及昆虫只能捕食绿色植物,所以均为初级消费者,B正确;
C、狼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野兔→狼;云豹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野兔→云豹上,均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
D、野兔和鹿都只能捕食绿色植物,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食物网和食物链的分析方法,生物的富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及对生物富集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3.(2分)(2015春•福建月考)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 物质循环是单向的 B.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 碳循环是单向的 D. 能量流动是循环的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1、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答: 解:A、物质循环是循环往复的,A错误;
B、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结构的不可逆性,也就是捕食关系决定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正确;
C、碳循环是具有全球性,是循环往复的,C错误;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4.(2分)(2015春•福建月考)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m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
A. 5×103m2 B. 5×104m2 C. 53m2 D. 54m2
考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 因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当按20%传递时,能量损失最少,即所要面积最小,传递效率是10?20% 当按20%传时,能量损失最少,即所要面积最小,据此作答.p分页标题e
解答: 解: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当按20%传递时,能量损失最少,即所要面积最小,食蚜蝇要有5m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故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5÷20%÷20%÷20%=54m2.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生产者固定能量一定的情况下,按能量传递效率20%来算,最高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最多.
15.(2分)(2012秋•永顺县期末)某水域有A、B、C、D、E五种生物,它们体内的DDT浓度见下表,由此可知,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是()
种群 A B C D E
DDT浓度(ppm) 0.005 2.0 1.8 25.5 0.04
A. A→E→C→B→D B. D→B→C→E→A C.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题是生物的富集作用动的角度分析食物链,有毒物质在食物链随营养级升高,有毒物质积累.
解答: 解: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A种群中的DDT浓度最低,处于最低营养级,其次是种群E的浓度较低,处于A种群的下一营养级,种群D的DDT浓度最大,处于最高营养级,B、C种群中DDT的浓度差异不大,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介于E和D之间,因此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是 .
故选:C.
点评: 根据生物富集作用推断食物链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6.(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实例分别传递的信息种类是()
①蜜蜂分散时,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把所有蜜蜂聚集到它周围;
②短日照促使向日葵开花;
③一头雄鹿向其他雄鹿示威.
A. 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B.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 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解答: 解:①蜜蜂分散时,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把所有蜜蜂聚集到它周围,该激素为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②短日照促使向日葵开花是通过光周期的影响,故属于物理信息;
③一头雄鹿向其他雄鹿示威属于行为信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7.(2分)(2014春•资阳区校级期末)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p分页标题e
A. 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 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 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 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 10%~20% 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 解:A、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即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根据食物链可知,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c和d的种群数量增加,B正确;
C、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这将影响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C正确;
D、生态系统中d的一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不一定比c的一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特点及传递效率;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都为10%,当A能养活10000人时,则B最多能养活1000人;
④若土壤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类比 B中的人类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1、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图A是玉米→吃玉米的人;图B是玉米→牛→吃牛肉的人.
2、能量流动是 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解答: 解:①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如果A和B中玉米的能量相同,则理论上吃玉米的人(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定比吃牛肉的人(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但是他们各自摄取的食物的量如果不同,根据能量的流动传递规律,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①错误;p分页标题e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但是能量的传递效率的高低和营养级的高低没有关系,一般传递效率不变,都是10%?20%,②错误;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10000÷10%×10%×10%=1000人,③正确;
④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多,所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③④.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 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 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 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知更鸟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一种联系;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食物链有8条:桉树→甲虫→蜘蛛→蜥蜴→蛇,合欢树→叶状虫→蜘蛛→蜥蜴→蛇,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百劳鸟→袋鼬,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袋鼬,合欢树→叶状虫→知更鸟→百劳鸟→袋鼬,合欢树→叶状虫→知更鸟→袋鼬,合欢树→叶状虫→蜜雀→百劳鸟→袋鼬,合欢树→叶状虫→蜜雀→袋鼬.
解答: 解:A、图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A错误;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的营养级最高,所含的能量最少,C错误;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知更鸟,为次级消费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食物网为载体,考查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0.(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
A. 10条 B. 15条 C. 20条 D. 25条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主要途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p分页标题e
解答: 解:A→D有5条,A→B1有10条,A→B2有10条,所以共25条.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21.(2分)(2015春•福建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能量流动是指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元素如碳、氮、氧、磷、硫等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
解答: 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以取食的形式进入下一营养级,只不过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A正确;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可以是无限的,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能保持生态平衡,C正确;
D、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生物体内的能量利用后还原到环境中的是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22.(2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B. 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C. 一般情况下,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
D. TS值越大,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据图分析,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 小可 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
解答: 解:A、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A正确;p分页标题e
B、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y值小,恢复力稳定性越弱,x越大,B正确;
C、y的大小反映了抵抗力稳定性大小 ,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高低,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弱,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短,C正确;
D、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中的应用层次.
23.(2分)(2015春•福建月考)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③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④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 1、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得二氧化碳大量的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大气中CO2含量,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3、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答: 解:①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①正确;
②由于温室气体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②正确;
③,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③正确;
④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④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农田生态系统延长食物链可增加生物的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4.(2分)(2015春•福建月考)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p分页标题e
C.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
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 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正确;
C、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并非禁止,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生物多样 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25.(2分)(2015春•福建月考)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即第二营养级生物数量最多,其次是第三营养级,而生产者数量最少.
解答: 解:A、在①→③→⑤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昆虫,与题图不符合,A错误;
B、在①→④→⑥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兔,与题图不符合,B错误;
C、在②→③→⑤这条食物链中,昆虫的数量最多,其次是鸟,最后是树,与题图相符,C正确;
D、在①→③→⑥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昆虫,与题图不符合,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数量金字塔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明确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而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倒置,并根据题图结合实际作出准确的判断.p分页标题e
26.(2分)(2005•青浦区一模)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 解: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是逆转录法,需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 正确;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用到基因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都要进行碱基互补培养,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哪些步骤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熟记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网络结构的构建.
27.(2分)(2012春•浦口区校级期末)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载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B. 任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C. 图中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D.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插入基因)、标记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等.据此答题.
解答: 解: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A正确;
B、不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不一定相同,B错误;
C、启动子位于基因编码区的上游,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C正确;
D、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作步骤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8.(2分)(2010•浙江)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p分页标题e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 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解答: 解: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得到抗除草剂基因和切开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DNA,B正确;
C、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好之后,需要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烟草原生质体),C正确;
D、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包括基因工程的工具、操作步骤等知识点,相关内容不仅需要考生识记,还需要考生理解,特别是A选项,要求考生掌握限制酶的特点,明确限制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能切割核糖核苷酸序列.
29.(2分)(2012•浙江)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基因B
B. 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B
C. 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
D. 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将入玫瑰细胞
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应用的有关知识,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基因B,控制 蓝色色素的合成,从而培育出蓝玫瑰.
解答: 解:A、是可行方案的前半部分,后面应该包括把扩增到的基因B克隆到双元载体,转基因到玫瑰花细胞的操作,A正确;
B、如果已经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含有基因B的克隆,可以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获取基因B片段,实际上,对序列未知的情况下,这样得到的序列比逆转录后扩增更少突变,能更准确得到基因B的序列;基因文库的序列含有内含子,虽然都是植物,但不一定有相同的转录后加工系统,而且含有内含子的序列往往长很多,不利于完成后面的克隆表达实验操作,B错误;p分页标题e
C、通常用T4 DNA连接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利用DNA聚合酶来连接是不行的,但如果把答案中的连接理解为重组克隆,现在是有办法用DNA聚合酶克隆的,但用这种方法一般是转到有修复缺刻功能细菌,直接转玫瑰细胞不行,C错误;
D、基因B如果已经拿到并克隆到载体上,也应该转化大肠杆菌后通过三亲本杂交或二亲本杂交把基因转入农杆菌,或直接把DNA电击转入农杆菌.因为大肠杆菌不能完成感染并把基因转入玫瑰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评: 从题干提示基因B序列已知,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最简单的方法是答案A,逆转录后PCR扩增的路线,其次是基因文库的序列含有内含子,虽然都是植物,但不一定有相同的转录后加工系统,而且含有内含子的序列往往长很多,不利于完成后面的克隆表达实验操作.所以答案B不是一个好的路线,特别是序列已经知道,没有必要再这么做.
30.(2分)(2013秋•红塔区校级期末)限制酶MunⅠ和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AATTG?和?G↓AATTC?.如图表示四种质粒和目的基因,其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酶的识别位点,质粒的阴影部分表示标记基因.适于作为图示目的基因运载体的质粒是()
A. B. C.D.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分析题图:目的基因两侧都是限制酶EcoRⅠ的切割位点,因此应选用限制酶EcoRⅠ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限制酶MumⅠ和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AATTG?和?G↓AATTC?,可见两者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用DNA连接酶可将两者切割后的DNA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解答: 解:A、用限制酶MumⅠ切割该质粒后,不会破坏标记基因,而且还能产生与目的基因两侧黏性末端相同的末端,适于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A正确;
B、该质粒没有标记基因,不适于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B错误;
C、该质粒含有标记基因,但用限制酶切割后会被破坏,因此不适于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C错误;
D、该质粒含有标记基因,但用限制酶切割后会被破坏,因此不适于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目的基因和质粒上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示意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要求考生识记限制酶的特点及作用结果,掌握运载体必备的条件,能根据图示信息选择合适的运载体.
二、(非选题共50分)
31.(10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所示为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d.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b.p分页标题e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b点对应年龄组成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
口的发展趋势是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大(增大).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控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b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表示S型曲线;a点的增长速率开始增加,b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超过b点种群的增长速率开始下降,到c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明显变小,d点种群的增长速率趋向于0,种群数量达到K值.从图中分析可知:第8年该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最大值,此时环境阻力最大.在b点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答: 解:(1)据图分析,种群数量最大的是d点,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b点,即 值.
(3)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b点对应年龄组成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是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控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
(4)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b点,使动物中群体的数量保持在 处,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
故答案为:
(1)d
(2)b
(3)越来越大(增大)计划生育
(4)b
点评: 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明确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特别是K值和K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的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并深刻理解,灵活的运用.
32.(14分)(2013秋•新洲区校级期末)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c,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a.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400个.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考生首先通过曲线判断ab两种群的竞争关系,并且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因此根据题中食物链的关系判断种群数量的变化.p分页标题e
解答: 解:(1)图中a和b数量在一开始都有增加,后来表现为你死我活,所以二者为竞争关系.
(2)a、c、d的营养关系为a→c→d,可知三者为捕食关系,当d天敌大量死亡,c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大,由于天敌的增多,a种群密度减小.
(3)若a大量死亡,C因缺少食物而下降,d因c下降而下降.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恢复的过程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
(5)设种群数量为x,则50/x=5/40,x=400.
故答案为:
(1)竞争
(2)c a
(3)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 低
(5)400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间关系、种群密度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图象的变化及食物链中个生物的数量关系.
33.(16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3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代表生产者,碳在B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②,代表分解作用的是⑦,代表呼吸作用的是③和⑤.(填序号)
(3)图中A代表分解者,碳元素在⑤和⑦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在①和⑥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据图分析:A是分解者,B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①④⑥表示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⑤表示呼吸作用,⑦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解答: 解:(1)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还可以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所以生产者与大气应该是双箭头,故C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碳元素在消费者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据图分析,②表示光合作用,A表示分解者,⑦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所以③⑤表示呼吸作用.
(3)据图分析,A表示分解者,碳元素在消费者B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A的分解者作用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在生产者C流向分解者A和消费者B流向分解者A的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含碳有机物
(2)②⑦③和⑤
(3)分解者二氧化碳含碳有机物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意在强化形式对碳循环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p分页标题e
34.(5分)(2015春•福建月考)如图为培育转基因小鼠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需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外源基因,通常采用PCR技术.
(2)图中的A细胞通常为受精卵细胞,将外源基因导入该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仔鼠出生后可用其尾巴进行DNA检测,通过DNA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出携带外源基因的小鼠.至于外源基因是否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可从转基因小鼠中提取蛋白质,并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则表明小鼠体内的外源基因已表达.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1、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受精卵,因为受精卵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方法有:DNA分子杂交,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
解答: 解:(1)扩增DNA(基因)的方法用PCR技术.
(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如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常用受精卵,导入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成功表达蛋白质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如出现杂交带,则表明已表达.
故答案为:
(1)PCR
(2)受精卵显微注射法
(3)DNA分子杂交抗原?抗体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内容,主要考查的是基因工程的操作,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课本知识的记忆.
35.(5分)(2015春•福建月考)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合成白介素2(IL?2).该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在体内易被降解.研究人员将IL?2基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基因拼接成一个融合基因,并在酵母菌中表达,获得具有IL?2生理功能、且不易降解的IL?2?HSA融合蛋白.其技术流程如图.请回答:
(1)图中②表示反(或逆)转录过程.
(2)表达载体1中的位点a,应为限制酶BglⅡ的识别位点,才能成功构建表达载体2.
(3)表达载体2导入酵母菌后,融合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与IL?2蛋白对应的碱基序列不能含有终止(起始、终止)密码子,才能成功表达出IL?2?HSA融合蛋白.
(4)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酵母菌是否转录出IL?2?HAS的mRNA.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提取信使RNA,②表示逆转录形成目的基因,③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胚胎移植中受体的子宫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p分页标题e
解答: 解:(1)图中②过程mRNA→cDNA,表示逆转录过程.
(2)根据目的基因IL?2cDNA的两端的酶切位点分别是EcoRⅠ和BglⅡ,所以表达载体1也必须有这两个酶切位点,表达载体1上已有EcoRⅠ,推测位点a应含有BglⅡ.[来源:学_科_网]
(3)融合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与IL?2蛋白对应的碱基序列中不能含有终止密码,才能成功表达出IL?2?HsA融合蛋白.否则HSA蛋白将无法合成.
(4)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酵母菌是否转录出IL?2?HAS的mRNA,应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检测酵母菌是否表达出IL?2?HSA融合蛋白.
故答案为:
(1)反(或逆)转录
(2)a
(3)终止
(4)分子 mRNA
点评: 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明确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功能;识记目的基因分子水平检测的方法等.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dDyFQ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