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i3xlIlv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2015春•重庆期中)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 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 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2.(6分)(2015春•重庆期中)如图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第10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
B. 若该物种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为n,不考虑其他因素,该种群在此环境中最大容纳量为2n
[来源:学,科,网Z,X,X,K] C. 该种群在20年内呈“S“型增长
D. 第20年,若种群的出生率为m,则死亡率也为m
3.(6分)(2015春•重庆期中)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以下哪项不符合“甲减少,乙随之减少”()
A. 一片森林,甲:乔木乙:菟丝子(一种寄生植物)
B. 一片草原,甲:昆虫乙:食虫鸟
C. 一块农田,甲:大豆乙:大豆根瘤菌
D. 一个池塘,甲:水葫芦(一种漂浮植物)乙:浮萍(一种漂浮植物)
4.(6分)(2015春•重庆期中)如图A、B分别代表的是在海平面到3800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不同的自然区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在高山A处,生物群落的分布只表现出垂直结构
B. 在高山A处,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C. 在森林B处,生物群落的分布表现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 在森林B处,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5.(6分)(2015春•重庆期中)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
A. 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B. 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C. 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
D. 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6.(6分)(2015春•重庆期中)某县的涪江国家湿地公园,因其良好的湿地环境,已成了如绿翅鸭、飞鹭、苍鹭等珍稀水鸟越冬的场所,且公园内的水生植被也十分丰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p分页标题e
A. 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人们观赏鸟类,愉悦身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在湿地原址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就地保护
D. 为进一步开发提升湿地公园的价值,可在园内修建高档小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4分.)
7.(12分)(2015春•重庆期中)紫茎泽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下表表示紫茎泽兰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展,形成的三类样区及每个样区中的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物种类别数统计结果(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对群落交错区的小毛茛(一种本地优势植物)与紫茎泽兰的数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小毛茛与紫茎泽兰的数量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
样区 紫茎泽兰覆盖度 线虫 蜱螨目 个体总数 物种类别数
紫茎泽兰入侵区 大于90% 684 120 804 14
群落交错区 10%~30% 1890 226 2116 15
本土植物区 0 1198 132 1330 14
数量总计 3772 478 4250 19
(1)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宜采用法.从表中数据可知,紫茎泽兰对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影响.(显著或不显著)
(2)紫茎泽兰能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并招来其他植物的天敌,这反映了种群间通过信息传递调节.
(3)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毛茛与紫茎泽兰竞争处于相互抑制的时间段是(用图中字母作答).最终占据优势的植物是,这种变化体现了随着时间推移,生物群落的演替(初生或次生).
8.(12分)(2015春•重庆期中)图甲表示一座人工水库生物类群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反映的种间关系有.若只考虑营养级最高的情况,该食物网的消费者最高营养级是第营养级,此时该消费者是级消费者.
(2)如果突然遭受了某种化工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其他植物、动物不受影响,已知贝类主要捕食藻类,那么短期内藻类的数量将,水草的数量将.(增加或减少)
(3)某学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项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该实验的课题是.
9.(14分)(2015春•重庆期中)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图解;图乙表示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碳循环流动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若图甲中A是唯一的生产者,请写出图甲中不该有的箭头两端的字母.过程A→B和A→C,碳元素分别以的形式传递.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能 将碳从生物群落引向无 机环境的是(用图甲中的字母作答),甲图中的D→C在乙图中可表示成(用图乙中的数字作答).p分页标题e
(3)图甲中存在的食物链有条.其中,能为E提供相对较多能量的食物链含个营养级.图乙中表示消费者通过捕食摄入碳元素的过程是.(用图乙中的数字作答)
10.(16分)(2015春•重庆期中)如图为一草原食物链能量流动简图.用 字母表示相关途径能量的数值.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分别用B1、B2、B3表示.
(1)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态系统依赖环境中的能.用题干字母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若已知上图食草动物相关能量为A2=410kJ、E2=210kJ、C2=130kJ,食草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有kJ.正常情况下最多有kJ能量会流向下一营养级,食草动物前一营养级至少含有能量kJ.
(3)判断以下几项能量大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第项.(可能选项不止一项)
①A2=B2
②(B1?B2)>(A2?E2)
③B1=C1+D1+B2
④B1>(B2+B3)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程度较,恢复力稳定性较.
2014-2015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2015春•重庆期中)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 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 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 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 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考点: 种群的特征.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 解: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因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A错误;
B、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它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会大量减少,B错误;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率减少害虫的数量,C错误;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有关,故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各种种群特征之间关系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p分页标题e
2.(6分)(2015春•重庆期中)如图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第10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
B. 若该物种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为n,不考虑其他因素,该种群在此环境中最大容纳量为2n
C. 该种群在20年内呈“S“型增长
D. 第20年,若种群的出生率为m,则死亡率也为m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分析: 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10年种群增长率先增加,10?20年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其中第10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 .
解答: 解:A、分析曲线可知,第10年,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第10年后,种群数量仍然增长,A错误;[来源:学科网ZXXK]
B、该种群在第10年时数量为 ,故若该种群在第10年时为n,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环境容纳量即K值为2n,B正确;
C、分析曲线可知,该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C正确;
D 、由前面分析知,该种群在20年内呈“S“型增长,第20年时达到相对稳定的最大值,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因此该种群在第20年时的出生率为m,估算种群在此环境中的死亡率为m,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图形分析题,利用好相关的知识,读懂图意,进行图文转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3.(6分)(2015春•重庆期中)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以下哪项不符合“甲减少,乙随之减少”()
A. 一片森林,甲:乔木乙:菟丝子(一种寄生植物)
B. 一片草原,甲:昆虫乙:食虫鸟
C. 一块农田,甲:大豆乙:大豆根瘤菌
D. 一个池塘,甲:水葫芦(一种漂浮植物)乙:浮萍(一种漂浮植物)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根据题意,生态系统中的甲减少,乙随之减少现象有关属于捕食或寄生关系,即甲是被捕食者或寄主,乙是捕食者或寄生物.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A、菟丝子可以寄生于乔木中,符合寄生关系,A正确;
B、昆虫与食虫鸟属于捕食关系,B正确;
C、根瘤菌与大豆属于寄生于被寄生关系,C正确;
D、水葫芦与浮萍属于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D.
点评:[来源:学科网]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种间关系,关键是弄清题干所述的含义,意在强化学生对对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4.(6分)(2015春•重庆期中)如图A、B分别代表的是在海平面到3800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不同的自然区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p分页标题e
A. 在高山A处,生物群落的分布只表现出垂直结构
B. 在高山A处,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C. 在森林B处,生物群落的分布表现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 在森林B处,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考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 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由图示可知,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中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农业生产 中,可以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解答: 解:A、在高山A处,生物群落的分布既表现出垂直结构,也表现出水平结构,A错误;
B、在高山A处,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B错误;
C、在森林B处,生物群落的分布表现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正确;
D、在森林B处,光照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试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记住影响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生态因素即可.还要知道,群落的结构特征除了垂直结构,还有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5.(6分)(2015春•重庆期中)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
A. 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B. 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C. 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
D. 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解答: 解: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蛇的食物增加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
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可以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p分页标题e
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量的负反馈调节的实例,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量的基础的理解与运用.
6.(6分)(2015春•重庆期中)某县的涪江国家湿地公园,因其良好的湿地环境,已成了如绿翅鸭、飞鹭、苍鹭等珍稀水鸟越冬的场所,且公园内的水生植被也十分丰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人们观赏鸟类,愉悦身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在湿地原址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就地保护
D. 为进一步开发提升湿地公园的价值,可在园内修建高档小区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来源:Z§xx§k.Com]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易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解答: 解:A、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
B、们观赏鸟类,愉悦身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在湿地原址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就地保护,C正确;
D、不能在园内修建高档小区,否则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难度不大.
[来源:学§科§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4分.)
7.(12分)(2015春•重庆期中)紫茎泽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下表表示紫茎泽兰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展,形成的三类样区及每个样区中的小型土壤动物的 个体数量和物种类别数统计结果(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对群落交错区的小毛茛(一种本地优势植物)与紫茎泽兰的数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小毛茛与紫茎泽兰的数量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
样区 紫茎泽兰覆盖度 线虫 蜱螨目 个体总数 物种类别数p分页标题e
紫茎泽兰入侵区 大于90% 684 120 804 14
群落交错区 10%~30% 1890 226 2116 15
本土植物区 0 1198 132 1330 14
数量总计 3772 478 4250 19
(1)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宜采用采样器采样法.从表中数据可知,紫茎泽兰对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显著或不显著)
(2)紫茎泽兰能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并招来其他植物的天敌,这反映了种群间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3)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毛茛与紫茎泽兰竞争处于相互抑制的时间段是ab(用图中字母作答).最终占据优势的植物是紫茎泽兰,这种变化体现了随着时间推移,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初生或次生).
考点: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种间关系.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群落交错区,紫茎泽兰入侵区对土壤中动物的个体数量变化影响较大,但对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解答: 解:(1)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最宜采用的方法是采样器采样法.从表中数据可知,紫茎泽兰入侵区的线虫和蜱螨目数目都比本土植物区小,但物种类别数都是14种,说明紫茎泽兰对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
(2)紫茎泽兰能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并招来其他植物的天敌,这反映了种群间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ab段小毛茛数量与紫茎泽兰数量之比为1,说明它们之间的竞争处于相互抑制的时间段,而b点以后,比值逐渐减小,说明最终占据优势的植物是紫茎泽兰,这种变化体现了随着时间推移,本土的一些物种可能被紫茎泽兰所代替,生物群落发生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采样器采样 不显著
(2)种间关系
(3)ab 紫茎泽兰 次生
点评: 本题以“紫茎泽兰”作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及实验分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分析图文信息的能力.
8.(12分)(2015春•重庆期中)图甲表示一座人工水库生物类群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反映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若只考虑营养级最高的情况,该食物网的消费者最高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此时该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
(2)如果突然遭受了某种化工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其他植物、动物不受影响,已知贝类主要捕食藻类,那么短期内藻类的数量将减少,水草的数量将增加.(增加或减少)p分页标题e
(3)某学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项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该实验的课题是贝类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甲为某食物网示意图,其中水草和藻类属于生产者,其他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图乙中: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挂养贝类,因变量为水草的密度.[来源:学.科.网Z.X.X.K]
2、食物网中,一种食物捕食另一种食物,物种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当两种生物共同以一种生物为食物时又存在竞争关系;在食物链上不同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答: 解:(1)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若只考虑营养级最高的情况,该食物网的消费者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鱼类,是第三营养级,此时该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
(2)鱼类以贝类、水草和藻类为食物,如果突然遭受了某种化工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其他植物、动物不受影响,且贝类主要捕食藻类,短期内会导致贝类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藻类数量减少,同时水草的数量将增加.
(3)分析乙图柱形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挂养贝类,因变量为水草的密度,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贝类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故答案为:
(1)捕食和竞争 三 次
(2)减少 增加
(3)贝类对藻类生长的 影响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及某一生物所处的营养级.
9.(14分)(2015春•重庆期中)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图解;图乙表示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碳循环流动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若图甲中A是唯一的生产者,请写出图甲中不该有的箭头两端的字母C→ B.过程A→B和A→C,碳元素分别以有机物、无机物(或CO2、气体)的形式传递.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能将碳从生物群落引向无机环境的是ABDE(用图甲中的字母作答),甲图中的D→C在乙图中可表示成4、5(或5)(用图乙中的数字作答).
(3)图甲中存在的食物链有2条.其中,能为E提供相对较多能量的食物链含2个营养级.图乙中表示消费者通过捕食摄入碳元素的过程是3.(用图乙中的数字作答)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 系统的结构.
分析: 据图分析:
图甲表示碳循环的过程,其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A→E、A→D→E.p分页标题e
图乙中,1、2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3表示消费者通过摄入有机物经消化吸收转变为血糖,4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5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解答: 解:(1)据图分析,图中有明显的错误,若图甲中A是唯一的生产者,则不该有的箭头两端的字母是C→B.过程A→B即生产者到分解者的碳元素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C是以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形式传递.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都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将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故能将碳从生物群落引向无机环境的是ABDE.甲图中的D→C表示消费者的遗体粪便中的碳元素流向分解者并被分解,可以用乙图中的4、5(或5)表示.
(3)据图分析,图甲中共有两条食物链:A→E、A→D→E.能为E提供相对较多能量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A→E,共有2个营养级,即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图乙中3表示消费者通过摄入有机物经消化吸收转变为血糖,即表示消费者通过捕食摄入碳元素的过程.
故答案为:
(1)C→B 有机物、无机物(或CO2、气体)
(2)ABDE 4、5(或5)
(3)2 2 3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碳循环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0.(16分)(2015春•重庆期中)如图为一草原食物链能量流动简图.用字母表示相关途径能量的数值.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分别用B1、B2、B3表示.
(1)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态系统依赖环境中的光(或太阳)能.用题干字母B1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若已 知上图食草动物相关能量为A2=410kJ、E2=210kJ、C2=130kJ,食草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有70kJ.正常情况下最多有40kJ能量会流向下一营养级, 食草动物前一营养级至少含有能量1000kJ.
(3)判断以下几项能量大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第②④项.(可能选项不止一项)
①A2=B2
②(B1?B2)>(A2?E2)
③B1=C1+D1+B2
④B1>(B2+B3)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程度较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动物的摄入能=其同化能+其粪便能,动物的同化能的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又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据此分析图解,认真分析后即可作答.
解答: 解:(1)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图中的B1.p分页标题e
(2)根据动物的摄入能=其同化能+其粪便能,动物的同化能的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所以食草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摄入能?其粪便能?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410?210?130=70kJ.能量流动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正常情况下草食性动物的同化能为420?210=200kJ,则最多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00×20%=40kJ.食草动物前一营养级至少含有能量200÷20%=1000kJ.
(3)①A2表示草食性动物的摄入能,B2为草食性动物的同化能,二者不相等,①错误;
②B1?B2表示能量从植物流向草食性动物中除去同化能之外的能量,A2?E2表示草食性动物 的同化能,生态系统中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其同化能的10~20%,故(B1?B2)>(A2?E2),②正确;
③B1表示植物的同化能,B1=C1+D1+A2,③错误;
④B1表示植物的同化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其同化能的10~20%,故B1>(B2+B3),④正确.
所以,②④正确.故选:②④.
(4)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反之就越弱.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程度较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强.[来源:学科网ZXXK]
故答案为:
(1)光(或太阳) B1
(2)70 40 1000
(3)②④
(4)简单 强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向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能量的去向.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i3xlI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