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天机——2015年江西省高考押题 精粹 生物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链接: http://pan.baidu.com/s/1kTtIhkb 密码: ykf2
本卷共38题,三种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和选考题部分.选择题20小题,非选择题12小题,选考部分包括2个专题,6个小题.
一、选择题(20小题)
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ATP的合成过程只能在生物膜上完成
B.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
C.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
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答案:A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答:A、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不一定在生物膜上完成,A错误;
B、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则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C正确;
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ATP的合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NA中可能含有氢键
B.细胞中的RNA有多种功能
C.DNA和RNA的合成均需要解旋酶
D.DNA中的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的知识.
分析:1、核酸分为核糖核苷酸(RNA)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2、RNA一般为单链,分为tRNA、mRNA、rRNA;DNA一般为双螺旋结构;
3、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解答:tRNA中,有些区段由氢键连接形成双链区,A正确;细胞中有tRNA、mRNA、rRNA,各有相应的功能,有的RNA有催化作用,B正确;原核生物RNA的合成不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有解旋与催化RNA合成的作用,C错误;DNA中的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D正确.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p分页标题e
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膜上载体的活性会阻碍细胞吸收K+
B.大分子物质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
C.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依然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答案:B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1、抑制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会阻碍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2、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3、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渗透压增大,吸水力增强.
解答: A、钾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故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离子,A正确;
B、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葡萄糖属于主要能源物质,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能量代谢,则此时有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正确;
D、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溶质微粒浓度升高,故渗透压升高,D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B选项中静息电位产生的物质基础是钾离子的外流,属于协助扩散.
4.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状况相同),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40g•L-1
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C.在溶液浓度为30g•L-1~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D.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C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新鲜马铃薯条5cm,如果长度变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长度增加,说明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长度不变,说明是等浓度溶液,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
解答:①新鲜马铃薯长条初始长度为5cm,当溶液浓度为30 g•L?1时,长度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接近该浓度,A错误;
②当溶液浓度大于30 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③细胞壁也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因此当外界溶液浓度高时,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C正确;
④在溶液浓度为20g•L?1,该溶液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质壁分离的条件,考生要能够从曲线中看出细胞液的等渗溶液,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收膨胀,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p分页标题e
5.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C.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D. 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C
考点: 酶的概念;酶的特性;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中含有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解答: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
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有的酶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起作用,如胃蛋白酶,B错误;
C、构成核酸(包括DNA和RNA)和ATP的元素是C、H、O、N、P,当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时,其组成元素与ATP相同,C正确;
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酶和ATP的知识,识记酶的概念、特性、元素组成,理解ATP结构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
B.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
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答案:A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以及C5.
解答: A、光反应过程需要酶的参与,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B正确;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产生[H],暗反应消耗[H],C正确;
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正确.故选:A.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p分页标题e
7.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
C.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答案:AgkstkCom
考点: 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本题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先回忆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以及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A、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有[H]的生成,A错误;
B、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的作用是在线粒体内还原氧气生成水,B正确;
C、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可以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的作用是在暗反应中还原三碳化合物,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关系和场所,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对与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8.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暗反应中不需要ATP参与反应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合成有机物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
D.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能为病毒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D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色素吸收光能、转化光能,将光能储存在[H]和ATP中.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条件有还原氢、酶、ATP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
解答: A、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ATP参与,A错误;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能吸收光能用于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不能合成有机物,B错误;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需的一切都来自宿主细胞,D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应注意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能吸收光能用于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不能合成有机物.
9.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升高
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p分页标题e
C.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A
考点: 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比下降,物质交换速率降低;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同的细胞mRNA不同;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转移;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对个体的生长发育有.
解答: A、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交换效率降低,A错误;
B、细胞分化仅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和蛋白质有变化,B正确;
C、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使得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相关基因活动加强,对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D正确.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分化、癌变和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对于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 )
A.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的差异
B.实验选用的两个亲本一定是纯种
C.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D.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
答案:C
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中豌豆必须具有一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时亲本必须是纯种,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必须进行有性杂交,该过程中正反交实验都要做,才能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解答: A、为了便于观察,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A正确;
B、在该实验中,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B正确;
C、该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C错误;
D、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为先杂交后自交,因此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D正确.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一对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该实验对所选亲本的要求,明确孟德尔在该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地再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再结合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
11.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p分页标题e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D.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
答案:B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孟德尔没有提出“染色体”一词,B错误;
C、“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C正确;
D、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决定遗传因子决定的,D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基本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一4是杂合子
B.Ⅲ一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一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答案:D
考点: 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 分析系谱图:已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伴性遗传病包括伴Y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图中含有女患者,所以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4号女患者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
解答: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XAXa),故A正确;
B、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7(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子女都不患病,故B正确;
C、Ⅲ?8(XAY)与正常女性(XaXa)结婚,儿子都不患病,女儿均患病,故C正确;p分页标题e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故D错误.故选:D.
点评: 本题以系谱图为载体,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3.对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产生兴奋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低于外侧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D.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答案:B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反射的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 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答: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不能引发电位产生,只有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静息时,外侧阳离子浓度高,兴奋时,钠离子内流,但还是外侧阳离子浓度高,B错误;
C、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还是外正内负,C正确;
D、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4.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人在冬泳过程中( )
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C.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
答案:C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人在运动过程中,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在冬泳过程中需要消耗葡萄糖,但是血糖浓度没有因为消耗葡萄糖而降低,所以胰高血糖素发挥重要作用;人在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从而使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多,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冷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
解答: A、人在运动过程中,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
B、人在冬泳过程中需要消耗葡萄糖,但是血糖浓度没有因为消耗葡萄糖而降低,所以胰高血糖素发挥重要作用,B错误;
C、人在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从而使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多,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C正确;
D、冷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C.
点评: 人体中所有的感知觉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学生容易错误地认为在下丘脑.
15.下表是某患者血液中激素水平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p分页标题e
检验名称 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甲状腺激素 98.5 pmol/L 9.01-19.5
促甲状腺激素 0.09 pmol/L 0.35-4.94
A.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
B.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
C.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D.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答案:D
考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垂体接受刺激后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甲状腺接受刺激后释放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又有反馈调节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代谢.
解答:A、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使细胞代谢增强,A正确;
B、细胞代谢速率加快,神经系统兴奋性也会增加,B正确;
C、由表中甲状腺激素过高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过低,可推测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也比较低,C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元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证明碘的含量充足,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健康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促进产热量增加
B.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体是单向的
C.下丘脑既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合成相应激素调节水平衡
D.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参与调节血糖稳定的糖原只有肝糖原
答案:D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1、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3、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解答: A、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是热量的直接来源,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和血压,为热量的产生和分布提供条件,均可促进产热量增加,A正确;
B、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是沿着反射弧传导和传递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
C、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C正确;
D、血糖浓度高时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分解,但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所以肌糖原也参与调节血糖稳定,D错误.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p分页标题e
17.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C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若病毒存在于体液中,则会发生体液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若病毒侵入细胞,则会发生细胞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 A、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A正确;
B、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
C、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C错误;
D、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社会热点,以禽流感为素材,考查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明确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分别用三组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a.赤霉素;b.赤霉素和脱落酸;c.赤霉素和6甲基嘌呤(6甲基嘌呤在第11小时加入,见图中“↓”).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的萌发只受赤霉素的调节
B.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
C.脱落酸作用机理是促进mRNA的合成
D.对α淀粉酶的合成,脱落酸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答案:B
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种子的萌发要受赤霉素和脱落酸的调节,也受6?甲基嘌呤影响.据图c曲线分析,加入6?甲基嘌呤后,与a曲线比较,α?淀粉酶的产生明显下降,故推断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据图b曲线分析,脱落酸也是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是通过抑制mRNA的合成来达到抑制酶合成.对α?淀粉酶的合成,脱落酸与赤霉素表现为拮抗作用,据此作答.p分页标题e
解答: A、据图分析,种子的萌发要受赤霉素和脱落酸的调节,即收到多种激素共同调节,A错误;
B、据图c曲线分析,加入6?甲基嘌呤后,与a曲线比较,α?淀粉酶的产生明显下降,故推断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B正确;
C、据图b曲线分析,脱落酸也是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是通过抑制mRNA的合成来达到抑制酶合成,C错误;
D、对α?淀粉酶的合成,脱落酸与赤霉素表现为拮抗作用,D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提取题,考查了植物激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19.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也可以使群落演替方向与自然演替方向相同
B.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答案:D
考点: 群落的演替.
分析: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
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解答: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
B、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
C、森林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正确;
D、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演替才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D错误.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及特点;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中,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或探究活动的名称 酒精的作用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p分页标题e
B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答案:B
考点: 检测脂肪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高中教材实验中有关酒精的作用,根据选项涉及的实验内容回忆酒精的作用然后对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在染色后,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A描述正确.
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酒精和盐酸组成解离液,对组织细胞进行解离,不是漂洗作用.B描述错误.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用酒精提取绿叶中的色素.C描述正确.
D、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中,用酒精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D描述正确.故应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酒精在各个实验中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程度和对酒精只在实验中的作用的归纳和整合能力.
二、非选择题(12小题)
1.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常选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若选用50%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再浸泡在清水中,往往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原因是细胞 ;若改为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原因是 .
(2)洋葱根尖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理想材料.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目过少,从取材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若视野中细胞重叠,从解离时间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3)在物质鉴定实验中,甘蔗含糖量高且颜色接近无色,但并不适宜做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材料,原因是 ;花生子叶用苏丹III染液染色后,需用酒精而不是蒸馏水洗去浮色,原因是 .
(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其它操作均规范,若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失水过多死亡 钾离子、硝酸根离子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2)取材部位不当或取材时间不当 解离时间过短
(3)甘蔗中的糖主要是蔗糖,蔗糖为非还原性糖 苏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而不易溶于蒸馏水
(4)色素带颜色较浅 色素在70%的乙醇中溶解度小,提取的色素量少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的鉴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及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p分页标题e
分析:(1)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让细胞死亡,那样原生质层就没有了半透膜的特性,再浸泡在清水中,也不可能质壁分离复原.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然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分裂期细胞数目过少,从取材方面分析,可能是取材位置不是分生区或者不是分
裂最旺盛时固定材料.解离使细胞分离开,解离时间过短,解离不充分,会出现细胞
重叠现象.
(3)甘蔗富含蔗糖,属于二糖且不是还原糖,不能用来鉴定还原糖.由于苏丹Ⅲ易溶
于酒精而不易溶于蒸馏水,所以用酒精洗去浮色.
(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色素在70%的乙醇
中溶解度小,提取的色素量少.
2.寒富苹果叶片发育的良好是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基础,通过对寒富苹果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的研究,探索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生产能力,可为寒富苹果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某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为探究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生产能力,最好选择晴好天气做净光合速率的测定,并于9:00~11:00左右测定.可根据单位时间O2的 ______________(填“产生量”或“释放量”)衡量净光合速率.在叶肉细胞中消耗O2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显示,萌发后,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主要是细胞__________的结果.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其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______________逐渐增强;二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较少.
(3)光补偿点是指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由图2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__________(因素)有关.随着叶片的发育,寒富苹果果树对弱光的利用能力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
答案:(1)释放量 线粒体内膜
(2)增殖与分化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
(3)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片萌芽后时间(叶龄) 增强
分析:(1)衡量净光合速率的指标可以是氧气的释放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或有机物的产量;
叶肉细胞中消耗O2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2)图1显示,萌发后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主要是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结果;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是光合作用不断增强和呼吸作用增加减少有关.(3)光补偿点说明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则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由图2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叶片萌芽后时间有关.随着叶片的发育,寒富苹果果树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增强.p分页标题e
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图甲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是观测不同光照条件该植物的部分生长指标.
光照强度 平均叶面积(cm2) 气孔密度(个•mm-2)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强 13.6(100%) 826(100%) 4.33(100%)
中 20.3(149%) 768(93%) 4.17(96%)
弱 28.4(209%) 752(91%) 3.87(89%)
(1)遮光组比正常光组的叶片颜色更_______,遮光后植物有利于吸收_______光.
(2)实验过程中要保持CO2浓度、水分、矿质元素、温度等条件一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在弱光下,该植物通过______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相应环境.
(4)据表乙分析,________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 的利用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将生长在强光下的植物适度降低光照强度,持续观察,在一段时间内以下几个指标的变化顺序依次是_______(用字母表示).
A.净光合速率 B.叶绿素含量 C.平均叶面积
答案: (1)深(绿) 红光和蓝紫光
(2)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
(3)增加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
(4)强 增加了气孔数量, CO2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
(5)A 、B、C
4.细辛是一种在森林下层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下图是光照强度对两种植物(甲、乙)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请据图作答:
(1)图中代表滨藜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是 ;b1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有 ,水参与反应并产生[H]的部位有 .
(2)图中e点时,限制甲植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限制乙植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此时固定CO2量较多的植物是 .
(3)图中b1点的含义是 .若将植物移植到缺Mg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b2点将向__ __移.
(4)若探究温度对细辛叶片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则该实验需在_ ___条件下进行.
答案:(1)甲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类囊体薄膜(基粒或叶绿体)、线粒体基质(线粒体)
(2)光照强度 CO2浓度、温度 甲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 右
(4)黑暗
分析:(1)由于滨藜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其为阳生植物,达到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较大,所以图中,代表滨藜的曲线是甲;当光照强度为b1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有水参与反应并产生[H],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有水参与反应并产生[H],所以场所有类囊体薄膜(基粒或叶绿体)、线粒体基质(线粒体).(2)e点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所以限制甲植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但对于乙植物来说已达到光饱和点,限制因素不是光照强度,而是CO2浓度、温度;e点时两植物的净光合相等,但甲植物呼吸大于乙植物,所以甲植物总光合作用大于乙植物,固定CO2量较多的植物是甲.(3)当光照强度为b1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是光补偿点,缺Mg时,合成叶绿素少,但b2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呼吸作用不变,在叶绿素减少的情况下要使光合作用不变,那么需要的光照更强.(4)探究温度对细辛叶片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要让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黑暗中进行.p分页标题e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及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
5.经研究发现,结核杆菌中分泌性酪氨酸磷酸酶可通过抑制宿主天然免疫相关信号通路而促进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请利用有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来划分,结核杆菌应属于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膜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等结构,结核杆菌依靠这些结构抵御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
(2)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必须依靠_____________才能将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与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能够识别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需要溶酶体参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婴幼儿注射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传染的有效措施,卡介苗是由Calmette和Guerin两位生物学家发现的变异结核杆菌培养而成的,结核杆菌的这种变异应该来自于_____________,作为注射疫苗,卡介苗应该具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核生物(细胞) 细胞壁
(2)效应T细胞 浆细胞 抗体 信息交流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3)基因突变 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对人体无伤害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染色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膜外还具有细胞壁等结构,起保护作用,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 (1)结核杆菌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膜外还具有细胞壁等结构,起保护作用,结核杆菌依靠这些结构抵御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
(2)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必须依靠效应T细胞才能将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与浆细胞 产生的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能够识别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需要溶酶体参与,原因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3)结核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故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作为注射疫苗,卡介苗应该具备的特点有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对人体无伤害.
点评: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及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p分页标题e
6.翘首企盼中迎来了冬季运动会,站在略带寒意的操场,耳畔响起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进行曲》,我带着兴奋、激动心情参加3000米长跑,以下为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
(1)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即将开始,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借助____________中贮存的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我心跳加速.____________中的呼吸中枢不断兴奋,使我呼吸加快.
(2)随着发令枪响,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机体大量消耗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不断直接为骨骼肌细胞供能,助我一次次的超越.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变得活跃,分泌的__________增加,以便快速补充血糖.位于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终于在呐喊声中征服了终点.第二天,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肌肉酸痛.不小心感冒,让我开始了身体的第二次较量,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T细胞产生的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阻止着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身体逐渐趋于野“平静”,又投入到“痛”并快乐的高三学习生活,开始了第三次较量.
答案:(1)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脑干
(2) ATP 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
(3) 乳酸 淋巴因子 抗体 神经?体液—免疫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部位.
(2)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剧烈运动时,某些细胞会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过多会造成肌肉酸痛;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使B细胞发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7.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 ,该物质通过 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 .p分页标题e
(3)请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d处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
(4)据图可知,BDNF具有 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
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
(填“增加”/“不变”/“减少”).
(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 的建立有关.
答案:(1)神经递质 胞吐
(2)表达(转录和翻译)
(3)见右图
(4)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减少
(5)(新)突触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a过程是指BDNF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
(3)b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 况,如图:
(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
(5)根据突触蛋白c能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说明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如图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 .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 .
(5)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 (填C或B)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 (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 (填激素)增加,它作用于甲细胞促进 ,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p分页标题e
答案:(1)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
(2)电信号→化学信号
(3)减少 反馈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C C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1、据图分析:轴突末梢中的突触小泡释放A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细胞的受体;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细胞上的受体,说明甲细胞受到神经和激素调节.
2、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解答: (1)由图可知,由于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因此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
(2)图中A处是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的转换过程是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C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C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点评: 本题结合神经、内分泌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的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9.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
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
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和 .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 .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 关系互相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 .p分页标题e
答案:(1)消费者 生产者 (互利)共生
(2)食物链/营养/食物/食物网 抵抗力
(3)基因 物种
(4)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解答: (1)根据题干“珊瑚虫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道中的虫黄藻,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可知珊瑚虫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虫黄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2)珊瑚礁区的不同生物占据不同的位置,主要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因其生物种类繁多,营养关系复杂,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一番,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为行为信息;小鱼取食之前,还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为化学信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不大.
10.在环境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的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从表中数据变化来看,造成B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下降.
(3)对森林中的四个物种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表:p分页标题e
在方框中绘制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
(4)该食物网中含有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______kg.
答案:(1)样方 竞争 增长型 条件适宜、没有天敌等
(2)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抵抗力
(3)
(4)5 900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A种群的数量在逐渐减少,第二年、第五年和第八年分别为4321、78和46;B种群的数量在逐渐增多,第二年、第五年和第八年分别为380、3360和4576.根据A、B两种群在8年时间内的数量变化规律可知,A种群逐渐被B种群替代,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环境、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和资源的限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外界因素中以人的作用最为明显.从进化的角度看,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时应该随机取样,样方数量尽量多,即样本量足够大.根据对两种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判断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种群密度逐年增多,说明其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从表中数据变化来看,造成B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原因是条件适宜、没有天敌等.
(2)由于A种群是生产者,所以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3)根据图表分析,物种丁的食物来源是乙和丙,物种丙的食物来源是甲和乙,物种乙的食物来源是植物和甲,而物种甲的食物来源全是植物,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为:
.
(4)根据食物网中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100× ÷20%÷20%+100× ÷20%=900kg.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在家兔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 C、cch、ch、c,C基因对cch、ch、c为显性,cch基因对ch、c为显性,ch对c为显性.C基因系列在决定家兔毛皮颜色时其表现璎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p分页标题e
毛皮颜色表现型 全色 青旗拉 喜马拉扬 白化
基因型 C_ cch_ ch_ c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兔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 种.
(2)若一只全色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青旗拉=1:1,则两只亲本兔的基因型分别为 、 .基因型为Cc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中有全色兔和青旗拉兔,让子代中的全色兔与喜马拉扬杂合兔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
(3)若有一只喜马拉扬雄兔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即可)
.
答案:(1)10
(2)Ccch chch或chc
(3)全色:青旗拉=2:1
(4)选用多只白化雌兔与该喜马拉扬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喜马拉扬兔,则该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为chch;若后代出现了白化兔,则该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为chc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家兔的毛色受复等位基因:C、cch、ch、c控制,且C基因对cch、ch、c为显性,cch基因对ch、c为显性,ch对c为显性.据此答题.
解答: (1)根据表格分析,家兔全色的基因型有4种(CC、Ccch、Cch、Cc),青旗拉的基因型有3种(cchcch、cchch、cchc),喜马拉扬的基因型有2种(chch或chc),白化的基因型有1种(cc),所以家兔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10种.
(2)若一只全色(C?)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chch或chc)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C?):青旗拉(cch?)=1:1,则两只亲本中雄兔的基因型是Ccch,雌兔的基因型为chch或chc.基因型为Cc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基因型为1CC、2Ccch、1cchcch,表现型分别为全色、全色、青旗拉,现让子代中的全色兔与喜马拉扬杂合兔交配,后代基因型为2Ccch、1cchcch,即全色:青旗拉=2:1.
(3)现有一只喜马拉扬雄兔(chch或chc),为了测定其基因型,可以选用多只白化(cc)雌兔与该喜马拉扬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喜马拉扬兔,则该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为chch,若后代出现了白化兔,则该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为chc.
点评: 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通过两种复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黄瓜中偶尔有“苦黄瓜”.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黄瓜的苦味物质一葫芦素主要由两个“主控开关”控制合成,叶苦与非苦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果苦与非苦由另一对等位基因 B和b控制(二者独立遗传).现将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非苦味的两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叶和果实非苦味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叶片中葫芦素的含量能有效抵御害虫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如图是葫芦素形成的遗传机制示意图,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分页标题e
(l)据题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 .
(2)自然条件下叶和果实均无苦味的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 种.
(3)若你是育种工作者,应选育表现型为 的黄瓜,为了获得这样的黄瓜可采取杂交育种的方法:让F1 得F2,在F2中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还需进行 ,并不断淘汰 (表现型)的个体.若要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还可采用 育种的方法,其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 .
(4)由如图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1)aabb和AABB
(2)4
(3)叶苦果非苦 自交 连续自交 叶苦果苦 单倍体 染色体变异
(4)酶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分析题意:将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非苦味的两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叶和果实非苦味类型,说明叶和果实非苦都是显性性状,则A_B_表现型为叶和果实非苦味、A_bb表现型为叶非苦和果实苦、aaB_表现型为叶苦和果实非苦,aabb表现型为表现型为叶苦和果实苦.
解答: (1)根据题意分析,将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非苦味的两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叶和果实非苦味类型,说明叶和果实非苦都是显性性状,F1为双杂合子AaBb,则亲本为AABB、aabb.
(2)叶和果实均无苦味的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AABb、AaBb4种.
(3)提高叶片中葫芦素的含量能有效抵御害虫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所以育种工作种应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选育表现型为叶苦果非苦的黄瓜,F1AaBb自交,后代叶苦果非苦(aaB_)中纯合子占 ,但是还有 的杂合子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可以通过连续自交的方式并不断淘汰叶苦果苦的个体,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也可以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更快的获得叶苦果非苦的黄瓜,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4)图中两个基因通过控制两种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选考部分(6小题)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1.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应______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p分页标题e
(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色染料.
答案:(1)氧气 C2H5OH+O2→CH3COOH+H2O
(2)盐的用量 12
(3)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4)盐酸酸化 重氮化 玫瑰红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制作泡莱.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程序是:①配制溶液;②制备标准显色液;③制备样品处理液;④比色.
解答:(1)在果醋制作时,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化学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腐乳制作果醋中,加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若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精含量过低则不足以杀菌.
(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点评: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掌握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该类微生物应取自______________的土壤.
(2)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从功能上分,应选用_____________培养基.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p分页标题e
(3)接种后,应密封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______________就可获得高效菌株.
(4)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2mL样品,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最后统计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则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___个/mL.该统计结果______________(低于、高于)实际值.
答案:(1)长期被石油污染(含石油多的)
(2)选择 ②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型 降油圈大的菌落
(4)1000 低于
分析:(1)土壤取样,应从含石油多的土壤中采集.
(2)从功能上分,应选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微生物,接种后应密封培养,一段时间后选择降油圈大的菌落进行培养可获得高效菌株.
(4)取其平均值200÷0.2=1000个/mL.该结果会低于实际值,因为看到的是菌落数目.
点评:考查从土壤中分离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3.自1964年印度科学家培养曼陀罗花药获得单倍体植株后,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发展迅速,据记载,现在已经有250多种高等植物的花药培养成功.
(1)组培中,常采用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主要包括的成分有水、大量元素、___________、有机物,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2)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使用顺序和用量会影响到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如,为了有利于细胞分裂而不分化,两种激素的使用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粉植株产生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花粉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另一种是形成_______________.
(3)进行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一般选择在五月初到五月中旬.对于花粉而言,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的花粉,为了鉴定该时期的花粉,常采用醋酸洋红法进行染色鉴定.若是某些植物花粉细胞不易着色,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染色,能将花粉的细胞核染成____________色.
(4)消毒后的花蕾,在无菌条件下除去萼片与花瓣,剥离花药时,尽量不要损伤花药,同时要将____________彻底去除.
答案:(1)MS固体 微量元素
(2)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 胚状体
(3)单核(单核居中到单核靠边) 焙花青—?矾法 蓝黑
(4)花丝
[选修二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和经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图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过程,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首先要将动物组织剪碎,然后用____________处理,以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p分页标题e
(2)A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4)Ⅱ过程优质奶牛的培育过程需要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其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Ⅱ中囊胚进行__________,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答案:(1)动物细胞融合 胰蛋白酶
(2)无限增殖和产生特定抗体 克隆化培养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5)胚胎分割移植(或胚胎分割) 注意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包括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用胰蛋白酶处理.
(2)A为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3)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大量制备的优点.
(4)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5)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需采用胚胎分割技术,需要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分割均匀.
点评: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和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I、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致病机理的探讨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利用正常大鼠制备遗传性高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请据图作答:
(1)卵母细胞除从活体输卵管中采集外,还可从已处死雌鼠的 中获取.
(2)图中的高血压相关基因作为 ,质粒作为 ,二者需用
切割后连接成重组载体,该过程与质粒上含有 有关.
(3)子代大鼠如果 和 ,即可分别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上说明高血压相关基因已成功表达,然后可用其建立高血压转基因动物模型.
II、上图2是某科学家利用小鼠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 过程.②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
(2)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方法是 .
(3)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 .
答案:I (1)卵巢
(2)目的基因 运载体 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同种限制酶) 限制酶切割位点p分页标题e
(3)检测到体内有相关蛋白 出现高血压
II (1)脱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灭活的病毒
(3)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考点: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及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
分析: I、卵母细胞的采集有两种方法:一是从活体输卵管中采集外;二是可以从已屠宰的母体的卵巢中采集. 题图中的高血压相关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质粒作为载体,二者需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才能形成重组载体,该过程与质料上有限制酶切割位点有关. 若在子代大鼠的体内检测出高血压相关的蛋白质,则从分子水平上说明高血压相关基因已成功表达;若子代大鼠的血压升高,则从个体水平上说明高血压相关基因已成功表达.II、甲小鼠的成纤维母细胞分化程度高全能性受到的限制大,它转变成具有全能性的诱导干细胞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脱分化过程,②过程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方法是灭活的病毒,制备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为筛选为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成功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将不同的杂交瘤细胞分开,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处的要选属于后者.
点评:本题考察的是选修三的内容,问题情景往往为时代的科技成果,但题目答案都在课本上,通常为课本上的专有生物学术语及名词,平时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3.下图为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是__________,在进行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
(2)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_________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
(3)②指的是______________.
(4)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6)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_________.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次级)卵母细胞 获能
(2)桑椹胚或囊胚
(3)囊胚腔
(4)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5)胚胎分割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6)同一物种 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考点:胚胎分割移植.
分析:图示为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其中A是卵母细胞,
可与获能的精子受精形成受精卵;①是囊胚中的内细胞团;②是囊胚腔.
解答:(1)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卵母细胞;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p分页标题e
(2)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操作.
(3)②是囊胚腔.
(4)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所以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
或多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5)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以免影响胚胎
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6)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
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由此可见,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同一物种.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这是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
点评:本题结合采用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考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外受精的过程,识记胚胎移植的概念,识记胚胎分割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链接: http://pan.baidu.com/s/1kTtIhkb 密码: yk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