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一种方式。高等植物在缺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暂时维持其生命活动。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
无氧呼吸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以外源无机氧化物或有机物作为末端氢(电子)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关系
区别:
两种呼吸作用的作用场所不同、分解产物不同、分解条件不同、产生的能量大小也不相同。分解过程中是否有氧是最明显的差异,然后,在分解场所上,有氧呼吸需要线粒体,无氧呼吸则不需要;分解产物也不相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不完全氧化物;最后,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
联系: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释放大量的能量满足生长和其他生命活的能源需求。
两种呼吸作用的本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
从反应过程来看,这两种呼吸类型的第一步反应,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把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相互依赖却又相互制约。在原始的大气层中,由于其含氧量几乎为零,因此生物所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方式。这个过程可以不借助氧气来完成,当自养型生物出现之后,大气中氧气的浓度逐渐增高,此后有氧呼吸成为了主要的呼吸方式。
由于无氧呼吸氧化不彻底,能量不能全部释放出来,所以无氧呼吸的效率远低于有氧呼吸。但在绿色植物出现之前,地球上没有光合作用,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生物必须靠无氧呼吸才能生存下来,所以无氧呼吸对生命的延续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