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两个月,高三家长:我决心接受孩子平庸,不再焦虑
最终下决心接受孩子的平庸,不再焦虑。
若是高考结束后无缘公办本科,他愿意复读就复读,如不愿意,我陪他摆摊卖早餐。只要他平安健康、自食其力、遵纪守法,我都支持。做出决定时,我的心很痛很痛,捂着心脏,好一会儿动不了,泪水模糊了眼睛。走到今天,是他平时一步一步选择的结果,上学时选择安逸放弃拼搏,步入社会的结果多是为生活而拼搏一生。十二年的学校生活,也许就要画上句号了。
高三了,面对一个成绩不好,还不努力的学生,一位母亲最终用这段话来“安慰”自己,接受孩子的平庸,也许只是无奈之举,但是这确实可以让家长不再那么痛苦了。
经历过中考50%的淘汰,能够考上高中的学生,都是初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每一个学生考上高中时,家长都曾经满怀希望地憧憬着未来,认为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大学的门槛,然而到了高中才知道,真正的竞争,从现在才开始。
不少初中表现不错的孩子,到了高中变得叛逆了,而高中生的叛逆,和初中生并不一样,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想学习了!为什么初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就不想学习了?归根到底就是自身能力不足,到了高中,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时,努力看不到效果,在压力面前,选择了自暴自弃!
如果高中之前不培养这两个能力,高中就很可能要首先“掉链子”了!
第一,缺乏自律能力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就陷入了激烈的竞争中,过早的、残酷的竞争,让很多学生丧失了好奇心、求知欲和持久力,这些学生对于学习,其实是不喜欢的,甚至是讨厌的。
但是,作为家长,不会轻易放弃的,他们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他们把孩子的周末和假期都给报上辅导班,在这些外力的作用下, 孩子还是能够考上高中,但是成绩一般都是中下游。
但是,到了高中,学习内容更难,考试题目更灵活,需要学生发挥更强的自主性,老师不会再像初中那样逼着学生学习,而这部分学生,就开始“放飞自我”了,他们以为高中很轻松,但是到了发现真相时,已经晚了,和其他学生差距越来越大,想赶也赶不上,最后只能放弃。
第二,缺乏自学能力p分页标题e
在初中,只要学习态度好,成绩一般都不会差,老师把学习的内容都给安排得满满的,一个内容,老师可以用几节课来讲,做不会,重复几次就差不多了,即便是课堂效率不高,也没有弥补。
但是,到了高中,进度变快了,难度变大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变强了,一个地方落下了,后面可能就听不懂了。
所以,在高中,预习,上课听讲、复习、做作业、考试,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都需要学生动脑子思考: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
举个例子,同样是做作业,有的学生以完成作业为目标,做完了就万事大吉,做不完,甚至会抄作业蒙混过关,但是这样做有意义吗?做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把不会的变会,把会的变熟,如果做完作业后不纠错,这样做作业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想通了这个问题,自习课效率就会提升了,因为你不仅要做作业,还要发现自己不会的内容,然后回归教材或者和同学、老师请教,最后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才算结束。
那些学霸之所以能成为学霸,因为他们把每个过程都想得很清楚,他们不仅知道努力,更会知道如何努力,有些道理很简单,但是能够想通就不简单了,因为高中生太忙了,每天忙着做题,以至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那些学霸,就是能够留出时间思考问题的学生。
比如清华大学的杨子悦同学,在谈到如何弥补自己的弱势学科数学时,他说:“要善用‘抓大放小’的思维,这是我的独家心得——如果数学满分150分,我只能考到90分,那我就要先找到能帮我大幅提分的部分:如果用两个小时突破压轴题的最后一问,我可以多拿10分,而用一个小时夯实某些基础知识,我可以多拿30分,那我当然要选择学基础部分,也就是提分最快的部分。分数提上来之后,我继续找自己的薄弱之处,再在薄弱区选择提分最快的部分。这样不断‘夹逼’,我们的最后一个目标也就是攻克压轴题了。就是用这个办法,我迅速把成绩提上去了。”
继续阅读:家长放宽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