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到了高中,家长就帮不上孩子了,一个原因是孩子多数要住校,家长和孩子交流得少了;一个是高中可能难了,家长对于高中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办法。
我经常给家长说,如果你不会做,什么都不做,也比做错了要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家长的焦虑, 比孩子还要大得多,他们焦虑,但是又没有什么办法,最后只能把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一个孩子,在高一阶段就出现了抑郁的倾向,而这种倾向的出现,和她父母的关注有非常大的关系,孩子初中成绩优秀,是”别人家“的孩子,考入重点高中,还进入了重点班。但是,在高一的第一次考试时,她就受到了沉重打击,数学只考了110多分,物理考了70多分,其他学科也差不多,成绩在班级排名下游。这本是一个还可以的分数,但是父母却接受不了这种排名,因为以前自己的女儿从来没有出过班级前5名。
孩子也非常郁闷,但是她无法在父母那里获得任何帮助和安慰,等来的却是母亲的冷嘲热讽,说她”大休“回家就看手机,早就知道成绩会下降,因为到了高中学习不努力了。孩子感觉自己冤枉,因为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每天晚上都在偷偷熬夜,好不容易盼到大休,想回家放松一下,但是在母亲看来,自己却成了不努力的孩子。
在这种挣扎中,孩子成绩继续下滑,最终出现轻度抑郁,退出了重点班。但是,到了普通班,她依然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也开始倒数。而这个时候,母亲却经常说”我不盼你考名牌大学,只要你健健康康的,当妈的就挺满足了,考什么大学都很好。“第一次听到这话时,女孩失眠了,因为她知道母亲已经放弃了那个曾经优秀的自己,多少个夜晚,她偷偷躲在被子里哭泣。她不需要母亲给自己施压,也不需要母亲给自己减压,她需要的是父母对她的理解、认可和支持,她想听到这样的鼓励“我想告诉你,你还是优秀的,不管你摔得有有多么惨,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会重新爬起来。”
最后,这个孩子在痛苦挣扎后,选择了休学,而一旦离开学校,想再回去就是难上加难了,一年后复学,在教室里坐不住,几天后正式退学!
很多,甚至可以说多数父母,根本不在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他们眼里只有“成绩”,因为有了成绩,就是对孩子好,也是对自己好(有面子),他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成绩,不管健康。希望学校管的严,抓得紧,假期和周末要多补课,要多布置作业,因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自己的老板这样要求自己,你难道都在欣然接受吗?如果老板让你无休止地加班,然后告诉你这是为了让你更加优秀,你心里怎么想?p分页标题e
在高中阶段,出现抑郁的学生越来越多,一般而言,高一和高三出现的可能性大,女孩比男孩出现的可能性大,成绩好的学生比成绩差的学生出现的可能性大。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了,因为孩子一旦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一般干预可能就不行了。
那么,父母到底怎么做,才算真正帮助一个高中生?
要想让孩子优秀,父母本身要追求优秀,一个经常抱怨,负能量满满的父母,无法教育出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
1、父母要提前学习
作为父母,尤其是高中的父母,在想帮助孩子之前,要先认真学习,学习什么呢?在孩子上高一之前,要了解高中课程的特点,要明白高中生会遇到的困难,这样在跟孩子交流时,才有共同语言。到了高二,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提出指导方案;到了高三,要减少焦虑和紧张,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
2、认识孩子
孩子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都不尽相同,父母应该对于自己的孩子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仅如此,还要认识别人的孩子。
孩子初中越优秀,考上的高中就越好,面临的竞争也就越强,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孩子就会出现迷茫,正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孩子目标很高,自己竭尽全力也达不到,但是又非常想要这一个结果时,内心的纠结就会反复出现,最后在心里产生问题,一旦出现,后悔莫及。
3、用心交流
很多高中生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这不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没有共同语言了,而是因为父母经常“把天聊死”了。
因为很多父母不懂高中课程的特点,不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只有出来成绩后,以成绩论英雄,倒推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或者乱分析原因,让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孩子更加难受。
真正会聊天的父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过程的关注;把对成绩的关注,变成对学习的关注。和孩子一起战胜困难,而不是和困难一起战胜孩子。
继续阅读:家庭帮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