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为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成语”三户亡秦”的典故出处。这句产生于反抗秦朝统一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意为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楚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并非后世所指的只是几户人家,几个人。
楚虽三户是哪三户
这句话是战国末期,一个叫做南公的楚国人所说,被收录到了《史记项羽本纪》里面:“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在赵国灭亡后,楚国就成为了战国当中唯一能够和秦国抗衡一二的国家,亡秦这一事业,最先起于楚,又最终成于楚。
关于三户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指的是楚国的三个大姓,分别是“屈”、“景”、“昭”,古代这三个姓氏的楚国人最多,而且很多都是楚国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人物可以说就是屈原了,当时除了楚国三户以外,还有鲁有三桓,郑有七穆,宋有戴桓之八族,晋有八姓之说法,而楚地人性情刚烈,敢于反抗,作为秦国邻国的他们时常和强大的秦国发生战争,因此楚国对于秦有着十分强烈的仇恨。程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范增投奔项梁,就奉劝他在楚地起事,因为“秦灭六国,楚国最冤。”东汉的学者苏林也认为:“但令有三户在,其怨深,足以亡秦。”
而关于三户的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认为地名,西晋学者臣瓒觉得三户是姓名的说法并非正确:“复国报仇之大任,期之谁何三家之小民,皆望文生解,非其义矣。按左氏以畀楚师于三户之文,因谓三户是地名。孟康遂称后项羽果渡三户津破章邯,是南公之善谶。不悟三户之为地名,本由楚起丹阳,以其三族而名发迹之地。”
臣瓒的意思也很清楚,三户指的是如今河南省丹江口水库一带,历史上楚国在此地建立了三户城,有着楚人三王之族的庙堂,而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占据地险,进可攻退可守,当年楚将项羽正是从这里渡过河口,大破秦将章邯。三户的名声也就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