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起点辅导 语文辅导 正文

2022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西藏自治区高考语文题型及分值分布

2022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题型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默写、小说阅读、传记作品阅读、语言运用板块及作文等题型,具体分值及答题技巧如下:

一、现代文小阅读(10分钟,阅读4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p分页标题e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25分钟,阅读13分钟,做题12分钟)

1、浏览文章后,看第6题(关于内容的选择题),然后读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人物关系与相关事件。

2、依次浏览题目(包括翻译),并将各题在文中对应处勾画出来。再读文章,思考这些问题点涉及的人与事。

3、弄懂文章内容之后再按照如下顺序做题:

(1)先做第6题,即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选择题。方法同小阅读。

(2)接着做第4、5题。做题必须将问题带回原文中,在语境中思考。实词理解也罢,断句也罢,都要对语句做内容和语法的分析。

其中断句题,要注意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A语感断句法,根据对语句意思的理解,用语感断句。

B虚词标志法,盖、夫、至若等常常在句首;乎、哉、矣、也等常常在句尾。

C句式断句法,“……者……也”式判断句,“者”后断句;问答式的语句,在问答之间停顿。

D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若在句首,状语后可以停顿。

E语法断句法,除去上述四种情况,一般需要停顿的部分,是一个语法意义上的句子,我们应该找到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语和谓语,由于主语可能承前省略,故一定要补充出来再找到相应的谓语动词,如果不能找到谓语动词,这个部分就不能停顿。

(3)最后做翻译题。其基本方法如下:

A将句子带回原文,找到恰切的语境,理解这个句子大致讲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意思。

B勾画出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含代词与名词性短语)和动词(含动词性短语),尤其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这些不需要翻译)。理清句子中的人物关系和相关事件。

C注意句子的特殊句式和句子中的固定结构和短语。

D在试卷上将每个词语逐一翻译,连起来读一读,在此基础上补充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再读,勾画出疑惑处。注意要有“文言意识”,对于难解的实词尽量联想相关成语,不要轻易用该词的现代汉语意思。

E 对疑惑处,根据句子意思和上下文语境推测正确的含义。这个办法也适用于实词理解题。将答案誊写在答题卷上。

三、古诗鉴赏(12分钟)

1、读懂诗歌

(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p分页标题e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

2、审读问题

(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

3、科学答题

(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4、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

(1)诗歌类别

A、借景抒情类

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

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

C、写人抒情类

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艺术手法

A描写手法(关涉内容或者诗歌的形象)

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a写人: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细节描写等。b写物:动作、情态、绘声绘色绘形、描摹、勾勒等。c写景:绘声绘色绘形、浓墨重彩、描摹、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d共有:渲染、对比、大笔勾勒、工笔细描等等。

间接描写:烘托(主要是写人写物)、衬托(反面则为反衬,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等等)、象征、以虚写实、以实写虚……

写景还需要注意描写的角度与顺序。角度:时空角度、五觉(视听嗅味触)角度。顺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

B抒情手法(关涉诗歌的主题)

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人抒情(叙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其中借景抒情可以细分为:触景抒情、即景抒情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当诗歌结尾句子为写景的,则称为“以景结情”。p分页标题e

另外有“从对方着笔”——曲笔。如,本来想表达自己思念对方,却不写自己,反而想象对方正在思念自己。

2022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西藏自治区高考语文题型及分值分布  语文辅导  第1张

C修辞【手法】(关涉诗歌的语言)

语音修辞:押韵、平仄、节奏。

词语修辞:字词的妙用。炼字型题。

句式修辞:整散句、长短句(诗歌中不考虑句式)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设问、反问……

特别提醒:在题目中问到“表现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问到写景(描写的)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D结构手法(关涉诗歌的结构)

律诗:四联分别为“起承转合”。

弄清楚“起承转合”各联的作用。起:照应标题,引出吟咏对象,引起下联的描述。承:承接首联,对引出的对象进行描写。转:由上联的描写“转”,或转入抒情言志,或转入别的内容的描述,或转换角度对对象进行描述。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卒章显志。

词(曲)(上下两片)。

上片开头句:起句,作用同律诗的“起”。下片开头(偶有上片结尾)句:过片,作用同律诗的“转”。下片尾句:结句。作用同律诗的“合”。

特别提醒:在面对写景诗中描写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判断不准确的时候,可以从景的构成要素出发思考。

A线条——形状、形态——摹形、绘形\\\视觉

B颜色——色彩、色调——绘色\\\视觉

C光线——明暗、色调——(明暗)对比与反衬\\\视觉

D声音——声寂、动静——动静结合(反衬)\\\听觉

E气味——芬芳、气息——嗅觉

上述可能结合,出现——视听结合、视听嗅结合。

F现实(眼前)——写实\\\\\\想象联想(如梦境)——写虚=====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3)基本题型

A关于如何表现对象特点。(赏析描写手法题相同)

a描写手法(含描写角度)+修辞手法,举例证明。

b这些手法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象的何特点。

c表达的情思。

B某字运用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炼字型)

a首先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有修辞手法或者活用一并说明。

b将意思带入诗句描述诗句的内容(如景——画面、物的形象)。

c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甚至结构上的作用。

C赏析某一联诗句。

两个前提与意识:一是这首诗的类别——写景、写物、写人还是别的。二是这一联的语言性质——描写、描写结合抒情还是抒情……下面以描写景物为例:

a指出描写的办法——描写的角度【甚至包括顺序】(时空角度与五觉即视听嗅味触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描写的语言(词语和修辞手法),并举例阐释说明。p分页标题e

b运用这些手法如何表现或者突出什么画面的什么特点。

c借助这个画面,表达诗人何种情思或者心境。

D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或者诗歌情感很复杂),请结合诗句分析。

a总说有哪几种情感。

b分点逐一阐释这些情感,注意每一种情感成为一小点,都是先观点后阐释(阐释即这种情感在诗歌中是哪一句或者哪几句表达出来的)。

E人物形象(诗人形象或者抒情主人公形象)

a先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来确定人物的身份地位,答题时,就答人物的身份地位与人物的特点(内在的,近似于小说与传记中人物内在特点的分类方法)。

b分点逐一阐释这些特点,每一种特点成为一小点,都是先观点后阐释(阐释即这种特点在诗歌中是哪一句或者哪几句或者哪个细节表达出来的)。

C借助这个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特别提醒:情感的一情两面(以思乡为例):内在——对故乡的思念,外在——独处异乡的孤寂。

四、默写(3分钟)

1、考纲规定64篇(点击查看: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要能逐一过关,后期注意做练习。

2、注意审题,题干上的提示语往往涉及句中词语与内容。

3、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一笔一画交代清楚。

4、注意异体字、通假字、同义异形词的写法。

选做题:第三、四题(或者第11、12题)注意事项与原则:

1、切记填涂所选题目番号(小题番号——11或者12).

2、选题原则:(1)自己擅长的文本类别,(2)主观题题型典型、难度较小的。最好先浏览主观题,比较其难易,再做选择。

五、小说阅读(25分钟)

对于小说,同学们可能是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它在冗长的试卷里像是少有的一抹亮色,读起来常常让我们有惊喜也有触动;恨它,是因为丰富的细节和深长的韵味总让人琢磨不透,自己满以为高分的作答却落得了个尴尬的分数。说实话,我曾经也对此非常头疼,也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了许多公式、读过很多答案,方才慢慢摸到了其中的门路。

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只对小说阅读中纲领性的精髓部分加以诠释,有了骨架,血肉羽翼还需各位自己努力。

分析形象类题目

这类题目要综合小说中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进行判断,同时应当关注的还有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时代背景,回答的时候要“有理有据”,即按照:①形象特点(四字词)+依据概括;②形象特点+依据概括……这种形式回答。

2. 作用类题目

作用类题目有一个思维进路公式,极其重要,即:①表达主题上的作用;②塑造人物的作用;③情节发展上的作用;④篇章结构上的作用;⑤表达效果的作用;⑥揭示环境/背景的作用。用一句口诀可以概括成:“主人表姐环节”即主题、人物、表达效果、结构、环境、情节。p分页标题e

3. 主题诠释类

作者希望通过文章表述什么样的主题,是一篇小说的本质之所在。如何理解主题,却是一件十分玄妙的事情。在技巧上,有以下几点是彰显主题的重要部分:

①情节中的冲突和感情迸发点。

②人物形象的反常之处:永远应当记住,小说如果把人物刻画得平淡无“奇”,那这篇小说一定是失败的。即便是刻画普通人,也是为了普通而普通。所以人物必然有反常之处,或者说突出、“乍眼”之处,这就是主题的线索。

③所有的环境描写:从单纯的叙事需要来说,环境描写的出现往往是非常突兀的。其目的非常明确,即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表现人物,以彰显主题。因此,所有的环境描写都具有重要价值,都是发掘小说主题的重要来源。

④对表现手法的洞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手法的出现是自然流露与刻意雕琢的完美结合,而在解构一篇小说的时候,表现手法也是剥离作者用意与情节面纱的首要起点。

⑤重复多次的词句、桥段:在任何艺术形式中,重复都是“加强”的代名词。小说中的重复,往往会成为这类题目中的采分点之一。解读之时应当注意多次重复时上下文构成的语境的共性和个性,准确把握。

4. 情节归纳类

“主要情节”、“哪些事迹”、“哪几次转折”等问法,都是归纳类的特点。这类题目不需要太多的分析,重在归纳,而归纳的核心在于“连词成句”。解答这类题目,在定位几个情节后,千万不能大而化之、一言蔽之,而是应当抓住关键的动词、名词,将它们画下来,最终分点作答,连词成句。

5. 语段赏析类

(1)“画线句”赏析:这类题目又称细节赏析。出题人选取的细节,往往是运用了一定手法,具有结构、情节发展作用的语句。所以这类题目可以转化成“作用类”题目解答。但是,这类题目还应点明语句的具体涵义(有双关、双重内涵的更要解读),如果是描写类的句子,就应当用简单的语言复现其画面,以上是所谓“基本含义”的分析。而深层含义的分析,才是作用类题目的答题点,但要注意的是,有手法、修辞等的,务必点明。故答题时应当按照以下公式:①基本含义(解释涵义/揭示隐含义)+②深层含义(点明手法+作用类)。说得高深一点,可以认为是语义学分析和语用学分析的结合。

(2)全文赏析类:这类题目一般是“语言特色”分析。这部分需要我们结合全文所有的遣词、手法、结构安排一并分析。一般来说,回答的答案检索思路遵循以下规律:①语体特征:是否多使用口语、方言、行话;②手法的使用:这里是指广义的手法,对此不了解的也请参考我之前关于诗词鉴赏的回案中关于手法的部分;③语言的节奏:叠词使得文章上口而具有音韵感、“重复”的使用可能还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骈散结合、多用文言可以使得文章节奏整齐明快;④语言的特色:即用四字词进行概括,包括清新隽永、诙谐幽默、深沉悲凉等。p分页标题e

以上就是我对小说类的答题技巧比较宏观的介绍,具体细节还需要大家多多在答题中体会和补充。在小说的阅读中,最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共鸣”,因此,增加阅读量和生活阅历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如何把“感觉”、“共鸣”如何与阅读联系起来,这部分我也会在live里再做一些解答,提供一点方法,鉴于与应试的联系相对间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六、传记作品阅读(25分钟)

(一)把握特点,读懂文本

首先要了解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

人物传记是纪实性(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强调陈述的基本事实(传主的经历和主要事迹)的真实性,也要注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想象的合理性和对于某些符合逻辑、合乎情理的细节虚构和场景铺陈的文学价值。它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

在了解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联系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主人公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析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理解传记作者对主人公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能对影响主人公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其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传记有述传和评传两种:述传主要陈述人物事迹,结尾简要评价;评传叙议结合、夹叙夹议。

(二)会做题

【1】考点与题型大类别阐释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而对这“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答题方法:观点+文本的材料+)

【2】具体题型

高考试卷一般有四个题,第1、2、3题为内容题,第4题为探究题 。

1、双选题,同小说双选题一样,从略。

2、(内容题)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1)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2)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p分页标题e

【1】文首句:A照应标题(开篇点题);B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C埋下伏笔;D设置悬念;E为下文(中心)作铺垫;F总领下文;

【2】文中句:A前后照应;B承上启下(过渡);C上文;开启下文;D为下文作铺垫。

【3】文末句:A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B卒章显志,揭示中心;C全文,深化主题;

3、( 内容题)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

注意重视语段。答题模式同小说的思路题。

4、“哪些方面”类题目

人物传记的主角是人物,而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而对这“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

寻求答案的蛛丝马迹之一——表现人物的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性格、品质、思想、成就,时间、空间、逻辑,若干事例等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方式,抓住这些蛛丝马迹就能够找到思考的角度,从而寻求到题目的答案。

有寻求答案的蛛丝马迹二一——重视文章结构层次(意义段落)和段落层次。如以下几种:

(1)几个段落呈并列式排列,每段开头的句子整合到一起,就是答案。

(2)一个段落中,各层的层意就是答案。

(3)一个段落中,相同结构的句子就是答案。

(4)一个段落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所统领的句子就是答案。

(5)一个段落中,多个分号隔开的句子就是答案。

为什么以上所列会成为答案呢?因为这些段落或句子从形式上看恰好与并列的“哪些”吻合。

5、传主形象的塑造(也是传主形象特点的答案源)

(1)事件以及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特点。

(2)细节及人物的其他描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肖像)来刻画人物形象。

(3)社会环境突出人物形象。

(4)其他人的衬托。

(5)物的象征。

6、传主的形象(基本同小说中人物形象题。这里从略)

7、全文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1)材料处理上的详略,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就浓墨重彩,详写。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参考第5类题型——传主形象的塑造)

(3)引用资料、人物原话或者诗词。

【1】引用资料,更好突出人物特点,揭示人物精神面貌;更具有真实性,评价客观公正。

【2】引诗词,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形象;使传记作品古朴文雅。p分页标题e

【3】引故事,增强文章的活泼性,作品更生动可读;映衬或者烘托人物形象。

【4】引传主原话(书信、日记等中的文字),应证作者观点;增强传记真实感人的力量。

(4)点面结合。面(传主经历、主要事迹)的真实与点(细节等)的艺术化处理。

8、人物成功或者失败(更多先限定了某一领域)的原因

(1)目标、志向、兴趣;

(2)计划与落实;

(3)方法与途径;

(4)决心与毅力;

(5)勤奋与刻苦;

(6)团队、社会与家庭的支持。(这一点是外部环境因素)

(7)有心人,善于抓住机会。

9、探究题

(1)主要提问方向: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基本方法:

【1】阅读全文,把握文本内容

抓住传主的经历,可从时间、事件上把握,理清人物的主要事件、思想、情感、贡献等。全面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探究文本的深层意韵、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和价值,才能探究文本的疑点难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要弄清楚是对文本文体特征的个性化、创造性解读,还是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进行探究或个性化解读,避免只结合文本而忽略联系生活的要求。

【3】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依据。

探究试题的命题原则是依据文本的,由文本出发而延伸的,因此,解答探究问题也不能耐脱离文本,应该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中的依据。

【4】联系已知,阐述个人见解。

探究往往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学过的知识,或掌握的生活知识经验,写出自己的看法。因此,解答时需要联系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5】中肯公允,客观准确作答。

探究试题,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观点。在解答时都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或非,都要中肯、公允、客观。要注意准确的用语,不可出现错误的语句。

(3)答题基本模式

【1】立场、观点,明确表态,并将自己认可的观点陈述出来。

【2】回到文本中去分析。(仅仅限于文本的探究,这一步要分几个角度来探究。)

【3】结合现实或者自身实际,作分析。(如果不要求联系现实与自身则不做这一步)

【4】回应,强调观点,或者得到启示。

注意内容(人物经历即主要事迹、人物形象)、主题、艺术手法之间的关系。

七、语言运用板块(15分钟)

1、成语题——辨析方法:

(1)辨析成语结构,理解成语含义。

(2)比较一组成语中对应的语素(如“一叶知秋”中的“叶”“秋”的关系对应与“以小见大”中“小”“大”的关系,“叶”与“小”、“秋”与“大”的辨析),辨析近义成语的异同。p分页标题e

(3)思考成语的褒贬、适用对象、场合等,辨析差异。

(4)从句子成分做语法分析,辨析成语的语法功能的异同,以及语句上的可能造成的语病,语病上注意重复赘余。

2、语病题

(1)语感判断。

(2)语病的语言标志法。其中多重状语和定语的语序问题,难记,需要上考场前强化,关联词语的位置比较复杂,并列短语问题、句首介词问题、动词固定搭配的宾语问题为常考点。请参照《从语言标志入手辨析病句》,见下文。

(3)病句的六大基本类型。

(4)语法分析法,即从句子成分上去分析。

要找到自己问题最大的病句类型,做专题突破。

八、作文(50分钟)

高考方向:任务驱动型作文

注意事项:

1、一定要明白任务:显性任务与隐性任务。

2、情景作文,将自己进入情景(如书信体的称谓、落款、语言的语气等等)。

3、充分评论,借鉴时评的方法。

4、就事论事,完成规定动作;就事论理,做好自选动作。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yuwenfudao/67979.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