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起点辅导 语文辅导 正文

年轻人不要读资治通鉴的原因

读史使人明智,所以年轻人读资治通鉴能放大你的人生格局,但是浑浑噩噩去读是毫无意义的,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读,因为读不懂等于白读。

读资治通鉴的几点感受

从年初读到现在,几乎没有读别的书。如果抓得够紧,应该要不了那么久,但是至少也要四五个月。主要还是不够专注,心里也没个目标,前面几册读得很慢。看了一下记录,第一册1/17读完,第三册5/16读完,第十册9/20读完。大约10月开始在地铁上也读,进度快一些。每天大概能读两卷,假日一天最多五卷。

1.编年体确实比纪传体难读。读通鉴前,最好先读两部纪传体。纪传体结构很清晰,本纪浏览一下,志表跳过,列传都是相对独立的,可以选着读,人物故事有头有尾。更不用说里面收录的传主长篇大赋,直接无视之。编年体没法跳读。比如你想直接读五代,一下子冒出一堆人物,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只好从头看起。有时候某事读到兴头,又被他事横腰截断。有时候读到一些流水账,想跳过,后面却成为某事的关键所在。所以里面提到的每一个人名、地名都不可随便放过。

2.读大部头史书最好用大块时间。每天读的时间太短,上一卷提到的人物,读下一卷时因为隔得太久已经忘了。

3.估计不会有篇幅更大且值得一次全部通读的书了。虽然宋史496卷,文献通考348卷,但显然这些书不会通读的。其他类书、总集之类就更不用说了。

4.读一遍基本上记不住,以后还得再读。

5.不知是否有人统计过通鉴的专有名词词汇量?我估计恐怕有两万。人名一万,地名一万,官爵上千。因此难读。看过某部中国历史词典,收词六万多,通鉴里有的应该有三分之一吧。

6.我不认为白话翻译能使通鉴变得好读。因为历史事件本事就那么复杂。有那么多人名地名。

7.近万页的书,分成20册还是太厚,平摊在桌上得用个手按住。还是分成30册比较好。

读《资治通鉴》放大人生格局

读历史,不仅要知人论事,更要经世致用。

读史获借鉴,必读《资治通鉴》。

因为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是理清历史脉络最权威、最方便的书。更是一部专门写给后人获借鉴的史书。

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毛泽东一生就读过17遍,并予以批注。

中国上下几千年,都历经了哪些朝代兴衰,出现过哪些历史事件。要系统理清中国历史,则一定要读它。

可资治通鉴,究竟讲了些什么?

与史记不同,资治通鉴是史学家司马光,专门写给后人借鉴和应用的史书。

它讲述了战国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同时又分析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经验。p分页标题e

所以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都出自于它。

1.是史书,更是古人智慧的宝藏

年轻人不要读资治通鉴的原因  语文辅导  第1张

有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曾国潘读数遍,称它“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如《资治通鉴》讲唐太宗用人之道: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要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

讲处事智慧,从故事中剖析出: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

即为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

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

讲做人处事,需掌握势态和度:

“物极则反,器满则倾”

凡事要掌握度,走向极端必会走向反面。

讲历史故事的更是讲做人、处世智慧。难怪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史书,涵盖智谋、兵法、心理、做人、处世……

只是读资治通鉴原著,古文生涩难懂,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

读它最佳方式是先读通精品白话版。

精品之作,为市面罕见的白话本佳作:

全书10册,涵盖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历史;

2.难以超越的白话佳作

台湾二十七位教授精心合译

它是台湾学者黄锦鋐教授,集台湾27位著名史学教授之力,花时3年,忠于原文,逐字逐句翻译,将巨著译成白话,版本权威、珍贵,深受大众喜爱。

3.读来如小说般,有趣、生动

令你轻松博通古今历史

虽为编年史,但笔法比我们想象的有趣生动得多。白话译本语言优雅凝练,小说的笔法,精细趣读历史,又能明白管理、用人之术、为人处世……

如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的马陵之战,

东汉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东晋的淝水之战……

详细生动,如历其境,千古传颂,无书能及。

又如讲三家分晋、智伯灭亡的故事时,

提出千古名句“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

认为仁德第一,才能第二;

并衍生谈到管理者的核心,应是方向、目标、愿景、价值。

就连金庸都说:写作的功底,正是来自读《资治通鉴》,也令我更了解历史规律。

全书共294卷,虽有10册,但每篇篇幅短,可碎片化轻松阅读。

此版书中有珍贵插画,制度和时间脉络,融会于白话译文之中,便于理清脉络,这是市面所罕见的。

梁启超说“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讲操作,这很了不得”。明清著名学者顾炎武评述“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4.读它就像看高人下棋

博通古今,鉴为借镜

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读资治通鉴,就像看高人下棋。历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棋谱。我们看多了,自会下棋了。p分页标题e

《白话资治通鉴》正是一盘智慧的棋局,打开你的历史视野,开悟你的思维。如今精选君以优惠价推荐于你。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yuwenfudao/72610.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