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的一词多义:如、意、举、谢、军、言、幸、去、当、故、坐、从、胜、击等。
一词多义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
军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言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幸
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去
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当
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抗,抵御)
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故听之(所以,连词)
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从
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胜
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击
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辞
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为
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担任,动词)
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成为)
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君为我呼入(wèi,替,介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替,介词;wéi,做,动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wéi,是,表肯定)p分页标题e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词)
因:
因言曰:……(趁机)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以
具告以事(介词,把)
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且为之奈何(副词,将要)
于
长于臣(介词,比)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然
然不自意(连词)
不然(这样,代词)
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之
珍宝尽有之——代珠宝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先破秦入咸阳的人
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代词,代指璧
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
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
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
鸿门宴作品介绍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