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简介(三国曹魏政治家)
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其余见于《全三国文》 。
人物生平
名门出身
陈群出身汉末至魏晋时期的望族“颍川陈氏”。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当陈群尚是幼儿时,祖父陈寔常认为此子奇异,向乡宗父老说:“这孩子必定兴旺吾宗。”鲁国人孔融向来有高才而性格倨傲,他的年纪约在陈纪、陈群两父子之间,因此先与陈纪为友,后又与陈群结交,由是显名。
陈群曾经与孔融谈论汝、颍之间人物的优劣,陈群就说道:“荀文若、荀公达、荀休若、荀友若、荀仲豫,当今无双。”可见二人常论骘人物,甚相交心。
兴平元年(194年),刘备时为豫州刺史,以陈群为别驾。其时陶谦病死,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刘备正欲前往,陈群便跟刘备说:“袁术的力量还很强大,如果现在就东取徐州,一定会与袁术发生争斗。要是吕布乘机袭击我军的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刘备不听,还是东去徐州,与袁术争战。结果吕布果然兵袭下邳,又遣兵往助袁术,最终大破刘备军,刘备这时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
陈群后被举为茂才,除任柘令,不到任,于是随父亲陈纪往徐州避难。
知人之明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为曹操所破,陈群父子亦在吕布军中,见曹操皆出拜 。曹操久闻其名,便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有人向曹操引荐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陈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最终必然坏事,曹操不听。结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诛,曹操方信陈群之言,并向陈群承认错失。陈群便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曹操皆加以任用。后来东吴为叛,戴干因忠义死于变难;陈矫则成为一位名臣,是以举世均认同陈群知人之明。而自从刘备叛后,东南多变,曹操便以陈群为酇令,以何夔为城父令,用名士以镇抚诸县,使官吏百姓安定。 又任萧(今安徽萧县)、赞(今河南永城)、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令。p分页标题e
建安四年(199年),陈纪去世,陈群因此辞官。后任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
制定法度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后,陈群又迁为御史中丞。其时曹操正商议该否复使肉刑,于是下令说:“怎样才有达于古今而通于变理的君子,可以助我决议此事呢!昔日陈鸿胪(指陈群父陈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的用途,正是在说这方面的事。御史中丞(指陈群)可以申述卿父之论吗?”
陈群说道:“臣下的父亲认为汉朝废除肉刑而增加鞭打、杖击,本意是出于仁恻之心,想减轻对犯人刑罚,但没有想到死去的人却越来越多。正所谓名义上减轻而实际上加重了。因为名义上减轻了刑罚,老百姓容易忽略而犯罪,这样实质上却加重了刑罚,老百姓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尚书》说:‘只有敬畏、慎用五刑,才能养成三种德。’《周易》上也记载着割鼻、断足、砍脚趾的刑法,这些都是用来辅助政教、惩治邪恶的。况且杀人偿命,也合乎古代的制度;对于把人打伤或毁坏别人的身体的罪犯,只是剃去头发圈住脖颈干活服役,就不合道理了。如果沿用古刑,使奸淫者受宫刑,然后再把犯人关入蚕室,使偷盗者受刖刑,那么就永远不会发生淫乱盗窃一类的坏事了。据说古代适用五刑的犯罪行为有三千多种,虽然不能全部恢复,但是像奸淫者下蚕室、偷盗者刖其足这样的刑罚,由于奸淫、偷盗正是时下常有的祸患,因此应该首先施行。按照汉朝法律,对于罪大恶极的犯人应当斩首,这是不能顾及所谓仁义的。但是对于其他刚够死刑、可杀可不杀的犯人,就可以施以肉刑。这样,所受之刑与所犯之罪就可以相抵了。如今以鞭打、杖击处死的刑法代替肉刑,实在是只重视人的肢体而轻视人的性命啊!”钟繇亦对陈群所议表示同意,而王朗及其它人则多以为未可复肉刑。曹操对钟、陈二人的看法深为赞同,只是因为战事连绵,又顾及众人的议论,故暂且将此事搁置一旁。
后陈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陈群的为人,在朝中对人无适无莫(语出《论语 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指对于人事没有厚薄之分),贵雅而执名杖义,不会为媚人而违背道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谋反时,黄门侍郎刘廙之弟刘伟被魏讽诱同,如今按罪连坐,刘廙亦当诛。陈群便向曹操进言,曹操亦道:“刘廙是名臣,我的本意也想要赦免他。”于是只是调任他的官职而已。刘廙因而深感陈群之德,陈群却认为:“议论如何量刑乃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人,况且赦免你的决定本是出自英明之主,我又怎么能知道呢?”陈群心胸博大,从不骄矜自傲,始终都是如此。p分页标题e
同年十月,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曹操以孙权之书示外道:“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炉火上吗!”陈群便与尚书桓阶上奏:“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
建制九品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王位后,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其间,陈群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成为历史名制。
同年,曹丕称帝,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 黄初中,曹丕意欲追封卞太后的父母,陈群奏道:“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应当永为后世所循之式。按照典籍上之文献,从无妇人可以分土命爵之制度。在礼典,妇因夫爵。嬴秦违于古法,而刘汉则沿承古例,这可不是先王之令典啊。”曹丕大悟,便道:“此议甚是,既然如此,且勿施行。以此作着诏下藏之于台阁,使其永为后式。”
黄初三年(222年),刘巴去世后,陈群赍信与丞相诸葛亮,问刘巴的消息,并称“刘君子初”,甚为敬重。
黄初四年(223年),陈群与仆射司马懿并举泰山人鲍勋为宫正。
同年,陈群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分别致书与蜀相诸葛亮,向其陈说天命人事,希望蜀汉能举国称藩,但徒劳无功。
清流雅望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亲征孙权,军至广陵,使陈群领中领军。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师还寿春,以陈群假节都督水军。曹丕回到许昌后,拜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鲍勋时为治书执法,因屡次面谏曹丕而触怒曹丕,后又于陈留郡界包庇太守孙邕,被收付廷尉并议死罪。陈群便与太尉钟繇、司徒华歆、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联书并表“鲍勋父鲍信曾有功于太祖曹操”,求请赦免鲍勋死罪。曹丕不许,仍诛鲍勋。
五月丙辰,曹丕得疾甚危,陈群与曹真、司马懿等并受遗诏辅政。 太子曹叡即位后,陈群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并同开府。
十二月,陈群又升为司空,故录尚书事。
当时,曹叡正初临政,陈群便上疏道:“《诗经》上说‘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又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都要讲效法先贤,以身作则的重要。道德的施实和教化的普及,一定要从身边开始由近及远,才能最终广布于天下。从灵帝去世、董卓进京开始,天下大乱,攻战不止,老百姓不懂得先王之教的本意,我怕王教已衰败得很厉害了。陛下如今应该承继魏国的兴盛,肩负起太、高二祖开创的基业。现在天下人都向往着美好的政治局面,只要能够崇尚德治,布施仁化,体恤黎民,那百姓可就幸福了。当臣子的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是非混淆,互相包庇,乃是国家的大患。如果大臣们彼此不和睦,就会产生对立的派别;如果有对立的派别,对文武官员的好坏评价就会失去标准和根据;如果评价好坏没有根本标准和客观根据,就会良莠不分,真假难辨。对这种现象,陛下不能不深加防备,及时采取措施,以断绝后患。”陈群为司空期间,能任贤用能。p分页标题e
陈群重视妻弟荀顗,以之为奇异;又辟北地人傅嘏为掾。亦曾上言举荐当世隐贤管宁:“臣听闻王者弘扬善行用来消除邪恶,所以商汤举荐伊尹,而使不仁者远离,这是实行德政的缘故。伏见征士北海管宁,德行为世人的表率,学识足以成为人师,清廉俭朴足以荡去污浊,坚贞端方足以.匡正时弊。之前虽然征辟过他,礼节尚未未优备。从前的司空荀爽,在家被拜为光禄大夫,先儒郑玄,立即授予司农,如果礼仪周备,一定可以请他出山。至延西序,坐而论道,定能昭明古今,有益于道德教化。”
陈群亦不忘论骘人物,曾与崔林共论冀州人士,林称冀州当以崔琰为首。陈群以“智不存身”贬之,但却被崔林反驳道:“大丈夫为人但有邂逅而已,即使如卿等几人,又足以为贵吗!”
太和四年(230年),大将军曹真上表欲起兵数道伐蜀,从斜谷而入。陈群认为当年曹操到阳平攻张鲁,已经多收豆麦以增添军粮,然而张鲁未下而军粮犹乏。如今既无别因,而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粮草必会受到钞截,但若要留兵守重地,则劳损战士,这些都是不可不熟虑的事。曹叡便依从陈群所议。不久,曹真复上表要从子午道出军。陈群又述说其中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于是曹叡以陈群之议下诏曹真。其时正霖雨积日,陈群又以为应宜诏曹真还师,曹叡从之。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攻打祁山,不克引退。大将张郃深追其军,为流矢所中,死于木门。曹叡非常痛惜张郃的死,临朝而叹道:“蜀地还没有平定张郃却死了,该怎么办呢!”陈群说:“张郃的确是良将,是国家的依靠。”卫尉辛毗则以为张郃虽然可惜,但毕竟已死,不应示弱。于是向陈群说:“陈公,这是甚么话呢!当建安之末,天下不可一日没有武皇帝(曹操),及后委以国祚,而文皇帝(曹丕)受命,黄初之世,亦说天下不可无文皇帝,至其委弃天下,而陛下亦自龙兴。如今国内所缺乏的,又岂会是张郃呢?”陈群便道:“确实如同辛毗说的那样。”曹叡笑说:“陈公可称得上善变啊。”
太和六年(232年),曹叡爱女曹淑逝世,追封谥平原懿公主。陈群上疏奏说:“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命运决定的,生死存亡自有定分。因此圣人们制定礼仪时,或有所限度或充分显现,以求得公允,合乎天道。孔子父母的合葬坟墓不整治,不装饰,很俭朴;延陵季子的长子死在从齐国返回的途中,就安葬于嬴县、博城之间,有不归之魂。所以说,圣人的一举一动都合乎天地之道,因此能够流传千古;大德之人的一举一动都不能超越法则,因此成为万世师表。公主死时年仅八岁,因此按照礼的规定,还不具备大办丧事的资格,况且又不是周年满月,如果用成年人的礼仪给她送葬,再多做些丧服,让满朝文武都穿上,一天到晚守灵痛哭,自古以来,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呀。而且听说陛下还要亲自视察陵寝,亲自路祭于庭、升柩于车。希望陛下能抑止割舍这些有损无益的事情,一切送葬事宜但凭大臣们的安排,不必御驾亲临,这是国家最大的希望了。听说陛下的车驾要到摩陂,实际上要到许昌,您和太后宫中的上下人等,全都跟着一起东行,朝里的大小官员,没有不感到惊讶的。有的说你是想要东行避灾,有的说您打算找个合适的地方迁建宫殿,还有的不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臣下认为,吉凶有命,祸福有人,即使迁徙求安,也不会有什么益处。倘若一定要迁移躲避,那么好好修缮一下京城西北的金墉城,或孟津的别宫,都可以暂时留住,这样也可以免除西宫上下露宿原野,耽误春耕农忙的弊病。再说,如果东吴、蜀两国的敌人听到你要东行的消息,就会认为您是自取败势,因而加强对魏国的袭击干扰,那时咱们的麻烦可就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了。况且,善士贤人应该能够承担盛衰,直面安危,秉执道义,笃信天命,并非搬迁其家以求安宁,周围的人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和感化,消除恐惧心理,何况陛下乃是万国之主,您平静天下就安定,您躁动天下就会纷乱,您的一举一动,怎么能够稍有不慎呢?”曹叡不听。p分页标题e
青龙三年(235年),朝廷营治宫室,百姓因而尽失农务时利。陈群上疏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却仍然不看重修建宫室,厌恶豪华的衣服,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所剩不多,比起汉文帝、汉景帝时,现在户口超不过那时的一个大郡。再加上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国尚未消失,国家还很不安定,应该乘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准备,严阵以待。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先建宫室,臣下恐怕老百姓会日渐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当初刘备从成都来到白水,驿站内建造了许多接待来往过客的房舍,征用耗费了不少劳役,太祖就认为他在劳民。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和蜀国所希望的,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希望陛下能好好考虑这件事。”曹叡答道:“灭吴、与建宫室,也可以一起进行,一起完成。灭吴、蜀后,罢兵守城,怎么可以再征用劳役呢?你是司空,和当年建未央宫的萧何一样,自然有建造宫室的职责呀。”
陈群又说:“从前汉高祖刘邦只和项羽争夺天下,项羽灭亡后,宫室都被大火烧毁了,因此萧何才修建了武库和谷仓,这些都是急切需要的设施,可汉高祖看到这些建筑造得很壮丽,仍然气冲冲地责备萧何不该把它们造得过分豪华。如今吴、蜀尚未平定,实在不应该大兴土木。人想要做件事或者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没有找不到借口和辩解之词的。何况您是天子,没有谁敢违抗您的旨意。如果以前您打算拆毁武库,就可以说不能不拆毁它;如果以后您打算再修复它,又可以说不能不修复它。如果您一定要做的事,固然陛下打算不会屈从于臣下的言辞,但是如果您能断然回心转意,也并非是臣下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当初汉明帝想修筑德阳殿,钟离意极力劝阻,汉明帝就听从了他的意见,可后来还是动工修建了,宫殿建成后,汉明帝对大臣们说了这样一句话:‘要是钟离尚书还在,这座德阳殿也盖不成了。’所以说,当帝王的怎么会惧怕一个臣子,其实都是为了老百姓啊。现在臣下不能让陛下留意倾听我的意见,比起钟离意来,我可差得太远了!””曹叡于是有所减省。
安然离世
青龙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237年2月7日) ,陈群逝世,谥曰靖侯。其子陈泰嗣任。曹叡追思陈群之功德,于是分给陈群户邑,并封一子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陈群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人物评价
总评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前后数次,密陈朝廷得失,每次上奏都封隐其事,辄毁草拟文件,时人及其子弟均不能知其所奏。有人讥议陈群居位拱默。正始年间诏撰群臣上书,以为名臣奏议,朝士乃见陈群谏事,皆甚叹息。p分页标题e
历代评价
· 陈寔:此儿必兴吾宗!
· 曹植:容中下士,则众心不携;进吐善谋,则众议不格。至德纯粹者,陈司空也。
· 吴质:陈群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
· 曹叡:陈公可谓善变矣。
· 陈寿:①陈群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泰弘济简至,允克堂构矣。魏世事统台阁,重内轻外,故八座尚书,即古六卿之任也。陈、徐、卫、卢,久居斯位,矫、宣刚断骨鲠,臻、毓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 ②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 袁宏:长文通雅,义格终始。思戴元首,拟伊同耻。人未知德,惧若在己。嘉谋肆庭,谠言盈耳。玉生虽丽,光不逾把。德积虽微,道映天下。
· 江逌:昔汉起德阳,钟离抗言;魏营宫殿,陈群正辞。
· 裴松之: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於馀哉!
· 袁淮:故司空陈群则不然,其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谓群于是乎长者矣。
· 《博物记》:太丘长陈寔、实子鸿胪纪、纪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于汉、魏二朝并有重名,而其德渐渐小减。
· 《彧别传》: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
· 房玄龄:亮(庾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时人或以为夏侯太初、陈长文之伦也。
· 洪迈:夫曹氏篡汉,忠臣义士之所宜痛心疾首,纵力不能讨,忍复仕其朝为公卿乎?歆、群为一世之贤,所立不过如是。
· 王夫之:①魏从陈群之议,置州郡中正,以九品进退人才,行之百年,至隋而始易,其于选举之道,所失亦多矣。……然且行之六代而未尝不收人才之用,则抑有道焉。 ②曹孟德心知摧折者之固为乱政,而标榜者之亦非善俗也,于是进崔琰、毛玠、陈群、钟繇之徒,任法课能,矫之以趋于刑名,而汉末之风暂息者数十年。 ③青龙、景初之际,祸胎已伏,盖岌岌焉,无有虑此为睿言者,岂魏之无直臣哉?睿之营土木、多内宠、求神仙、察细务、滥刑赏也,旧臣则有陈群、辛毗、蒋济,大僚则有高堂隆、高柔、杨阜、杜恕、陈矫、卫觊、王肃、孙礼、卫臻,小臣则有董寻、张茂,极言无讳,不避丧亡之谤诅,至于叩棺待死以求伸;睿虽包容勿罪,而诸臣之触威以抒忠也,果有身首不恤之忱。 ④陈群上封事谏魏主,辄削其草;杨阜触人主之威以直谏,与人言未尝不道;袁宏赞群之忠,而讥阜之播扬君恶。夫阜激而太过,诚然矣;以群之削草为忠臣之极致,又奚得哉? ⑤曹操以刻薄寡恩之姿,惩汉失而以申、韩之法钳网天下;崔琰、毛玠、钟繇、陈群争附之,以峻削严迫相尚。士困于廷,而衣冠不能自安;民困于野,而寝处不能自容。故终魏之世,兵旅亟兴,而无敢为萑苇之寇,乃蕴怒于心,思得一解网罗以优游卒岁也,其情亟矣。 ⑥曹孟德惩汉末之缓弛,而以申、韩为法,臣民皆重足以立;司马氏乘之以宽惠收人心,君弑国亡,无有起卫之者。然而魏氏所任之人,自谋臣而外,如崔琰、毛玠、辛毗、陈群、陈矫、高堂隆之流,虽未闻君子之道,而鲠直清严,不屑为招权纳贿、骄奢柔谄猥鄙之行,故纲纪粗立,垂及于篡,而女谒宵小不得流毒于朝廷,则其效也。p分页标题e
逸闻趣事
陈群常非议郭嘉为人不治行检,故曾数次于廷上投诉郭嘉,但郭嘉其意自若,毫不在意。曹操认为陈群能秉持公正,为之欢悦。 陈群的性格正直通雅,多结友人,与同郡辛毗、杜袭、赵俨并皆知名,号为“辛、陈、杜、赵。” 又与“直道推诚于人”的李义为友 。陈群亦与华歆交深,常叹华歆为“可谓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 曹丕在东宫,对陈群深表敬器,待以交友之礼,常叹道:“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和我的关系便更加亲密了。”
在曹丕受禅时,朝臣三公以下皆受封爵位;独华歆因为以神色不合触忤曹丕,所以只是官徙司徒,而并无进爵。曹丕久不能释怀,便问陈群道:“我应天受禅,诸侯群后,无不人人喜悦,其形尽现于声色,惟独相国(指华歆)和你脸有不豫,这是为了甚么呢?”陈群便离席长跪道:“臣与相国曾为汉朝之臣,内心虽为陛下感到喜悦,但在义理上,臣等的神色实应畏惧、甚至憎恨陛下才对。”曹丕听后大悦,方知其意。
当年,蜀汉司徒许靖曾执兄礼以事陈群之父陈纪,又与陈郡人袁涣、平原人华歆、东海人王朗等亲善;所以陈群在魏初为公辅大臣时,常与许靖有书信往来,重结旧好,情义款至。
个人作品
《隋书.经籍志》载述《论语》源变时,称:“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又《经籍志.别传》载司空陈群有五卷个人文集,经已佚失。(《旧唐书.经籍志.楚词类》辑有“陈群集三卷”。)
《清史稿.艺文志.经部.四书类》尚辑有“魏陈群《论语义说》一卷”。
另《全三国文》整合收录了陈群的许多言论,有《明帝莅政上疏》、《谏谥皇女淑平原公主疏》、《谏营治宫室疏》、《又疏谏治宫室》、《谏追封太后父母》、《荐管宁》、《奏请魏王受禅》、《奏定历》、《复肉刑议》、《追尊始祖太王为高皇议》、《诸王国相不应为国王服斩缞议》、《与诸葛亮书问刘巴消息》、《汝颖人物论》。
家庭成员
祖父辈
陈寔,曾任东汉太丘县长,党锢之祸后到荆州隐居。
父辈
陈纪,陈群父亲,曾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
陈谌,陈群叔父,曾任司空掾。
妻
荀氏,荀彧的女儿。
子辈
陈泰,陈群之子,曹魏重要将领,曾领兵抵抗姜维发动的北伐战争。
陈佐,陈谌之孙,陈群族子,官至青州刺史。
陈坦,陈谌之孙,陈群族子,官至廷尉。
陈影,陈群之女,曹魏陈群二女儿,嫁于刘封。
孙辈
陈恂,陈泰之子,继承陈泰爵位,无子。
陈温,陈泰之子,陈恂之弟,兄长死后承继封爵,咸熙年间改封慎子。
陈准,陈佐之子,官至太尉,封广陵郡公。p分页标题e
陈戴,陈佐之子,陈准之弟,曾任高官。
陈征,陈佐之子,陈准之弟,曾任高官。
陈堪,陈佐族子,陈准族弟,曾任高官。
曾孙辈
陈逵,字林道,陈准之孙,于江左有名誉,担任西中郎将,死后追赠卫将军。
史料记载
《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陈群,三国时曹魏名臣。曹操杀掉马腾后,有言刘备将兴兵取川,曹操因而深表畏忌;陈群时为治书侍御史,向曹操献策,建议起大军南征孙权,而刘备意在两川,必不救权,故能一举得江东,其后徐图西进,吞荆并川,以定天下。曹操对其策极表赞同。可惜诸葛亮派人赍书西凉,使马超兴兵入关,曹操急于应付,被迫搁下陈群之策。后来陈群一直位居要职,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成为魏国重臣,官至司空。其子陈泰,亦是魏国后期名将。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张世军饰演陈群。
2010年电视剧《三国》:孙海饰演陈群。
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