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志愿填报误区有哪些
1.不能一味地拒绝专业调配
高考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应被好学校录取。事实上,每年总有部分考生虽然总分超过了报考院校录取线,但并没被录取,吃亏原因多在专业“不服从调配”。专家提醒:服从调配也许并不会吃亏,即使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了,考生到校后还可以通过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考研等途径读到一个理想的专业。
2.不能只看校名不看专业
一是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艰苦专业;二是心存偏见,认为农业、林业等学校的专业就业出路不佳;三是对一些市外学校不了解,如果学校不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考生就不愿填报。很多专业研究的领域互有交叉,只是各有侧重、名称不同而已。考生要认真研究专业内涵和实质,注意市内外院校统筹兼顾,科学填报。
二、如何避免高考退档
志愿填报设置合理,分层次选择高校。
1、分数结合位次填报、外加考虑招生计划。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只参考高考的分数,而忽略考生在全省排名的位次,这是填报志愿当中的大忌。试卷的难度每年都是不同的,高考分数不能够完全作为衡量志愿填报的依据。例如去年580分,可以填报985高校,今年580分,可能只能够填报普通211高校。
2、切勿只顾冲,要记得保一保。每年都有一小部分人,想低分上热门专业,低分填报名校。不是说没有可能这种情况,填报一个志愿冲一冲,试一试可以理解。如果你所有的志愿全都冲,那么风险极大,很容易就面临滑档,所以考生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志愿填报可以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档可以冲一下,博一下;中档符合自己的分数与情况,也是最大概率被录取的学校;低档防止意外出现,给自己留有余地。
例如考生A:高考成绩600分,全省排名8000名左右。
高段:考生可以冲一下全省7000名左右的高校
中段:考生根据学校以及专业,可以填报8000——11000之内的高校。这是比较稳的中间段,最大概率被录取的。
低段:考生可以根据学校以及专业,可以填报12000——15000之间的高校,给自己留一个余地,放在最后一个志愿,避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