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校+专业组是什么
院校专业组是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和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所设置的,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个院校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例如哲学类里包含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每个又包含相应的专业),院校+专业组的模式,以一个院校如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团化到专业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报考某个院校的专业组,如果需要调剂,只能在专业组里调剂。
二,采用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方式的省份
一共有9个省份实行院校+专业组的模式,包括江苏、湖北、北京、湖南、广东、福建、上海、海南、天津。
目前,上海最多填96个专业志愿,海南最多填144个,北京最多填180个,江苏和福建多填240个,湖北、湖南和广东最多填270个,而天津最多能填450个(A段300,B段150)。
一个院校+一个专业组就是一个志愿。每个学校会将专业设置成不同的专业组,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有要求。
如果一个学校所有专业都对选科没有要求,那么这个学校所有专业可以设置成一个专业组,如果学校某几个专业要求必须选物理,那么这些专业可以成为一个专业组。
这种模式存在专业调剂。
这种院校专业组的模式是存在专业调剂的,但是跟之前传统模式的调剂方式不同。
传统高考模式下调剂是看这个学校所有专业中哪个专业没招满就调剂到哪个专业,院校专业组的调剂方式是看在这个专业组内哪个专业没有招满就调剂到哪个专业。
三,高考志愿填报误区
1、片面根据分数填报志愿
很多人肯定提出质疑,不根据分数填报那根据什么来填报呢。当然高考分数是填报志愿最重要的依据,但是如果只以当年的考试分数和去年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进行对比,这就太片面了。
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从这几点进行分析,该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实际录取分、平均分以及专业录取最低分;该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计划,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计划和往年计划是否有变化;再查看招生简章里的录取规则,是否有专业级差;然后根据自己的位次(请注意不是分数),来参考往年该位次的录取学校和专业。
2、只看校名不看专业
很多考生或家长一看到学校名称里有“地质”、“石油”等字样,就认为这样的学校不能报,肯定都是艰苦的专业,还有的考生或家长认为带有林业、农业等字样的校名就业前景惨淡,还有一些是对外省的学校不了解,只要学校不是在大城市,直接就不报了。
其实要认真研究学校的专业,看看自己喜欢专业的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在报考志愿时,还需要做到省内外高校统筹兼顾,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地填报。p分页标题e
3、只报热门专业
在很多人眼里,热门专业就好找工作,工资也高,而冷门专业各种前景都不好。其实并非如此,其实专业并没有冷热之分。目前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并不代表几年后前景依旧那么光明,甚至现在一些冷门专业过几年就成了热门专业了。建议在综合考虑自己情况下,进行“冷热兼顾”的方式来填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