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志愿填报百科 正文

2022高考压线考生填报志愿方法 有什么技巧

一、压线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一批本科压线志愿填报技巧:

1.仔细研究各个学校的录取数据,把不同的院校进行分类。成绩刚刚够上一本分数线的考生,要选择一本院校里录取线较低的院校,需要去查询学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最后选择录取线较低且相对稳定的学校报考。

2.一本“压线”考生要注重“冲一保二”。一方面,要利用好分数,争取被上线批次的大学录取;另一方面,要重视二本志愿的填报,而且要将此作为重点来考虑,可以选择二本中的好学校和好专业去报。

3.在选择学校时,“压线”考生由于竞争力不强,最好选择可以接受的较为冷门一些的学校和专业,这样可以增加其被录取的几率。

二批及以下压线志愿填报技巧:

1.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压线”考生,不妨选择外省院校,这样既可以保院校又可以选择一个相对理想的专业。从近年来的录取数据来看,省内院校的报考人数众多,第一志愿上线率极高,录取分数逐年上涨,竞争压力很大。而位于外省的一些院校,录取分数线相对稳定,很多院校和本省院校在办学水平上没有差别,甚至其中的一些院校要优于本省院校。

2.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压线”考生一定要关注“大小年”。考生在衡量近几年的分数线之后,还要看所选的院校各专业近三年高出本省批次线的平均分,在往年的分数上留有余地。

3.对二本批次“压线”考生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是条路径,高考分数分刚压着二本分数线的考生,进二本学校的机会相对较小。家庭经济比较好的考生可以关注各个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这类学校因为收费过高,常常会在第一次录取中无法录满。

2022高考压线考生填报志愿方法 有什么技巧  志愿填报百科  第1张

建议:

1.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压线”考生,都要避开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和热点地区。专业建议选“农、林、水、地、矿、油”相关的院校,避免填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地院校,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院校。

2.要珍惜“服从专业调剂”带来的机会。这点二批本科“压线”考生要格外注意,从某种程度上说,各地独立学院与普通类本科无论是在学费上还是办学水平上都是有区别的。从规避被退档风险的角度考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谨慎考虑,不要轻易填报“不服从”。

实际上,即使填报服从志愿进入不理想的专业,以后仍有可能转入较好的专业或通过研究生升学来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尤其是那些高考发挥不好却很有潜力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不妨考虑一下“转专业”这一途径。

二、压线生怎么报考

避开热门专业和地区:无论学生是压一本线,还是压二本线,都要注意尽量避开热门专业和地区。p分页标题e

同样水平的院校,热门地区的提档线,就是会比其他地区的高校要更高,热门专业也是同理。

作为压线生,同学们的目标是成功上本,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开热门专业的地区,可重点关注一些中西部地区的院校,相对来说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一定要服从调剂:很多考生和家长不愿意服从调剂,希望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但这对于压线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

压线生如果想稳上本科,那么一定要选择服从调剂,学生本身分数就不高,如果再不服从调剂,很容易就被滑档了。

一般来说,只有少部分没有招满的高校会参加后续的补录,无论是院校还是专业,可选择权都更小,到时候学生说不定就真的无缘本科了。

选择调剂以后,学生即使最后真的不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大二时也依旧有机会转专业就读。

可考虑民办本科院校:现在很多省市都合并了二三本,原先的三本也都“晋升”为二本了。

在学生家庭条件不错的前提下,学生可选择这些民办的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往往分数线较低。

学生可优先考虑一些省外的民办本科院校,这些民办高校在外省知名度不是很高,招生也比较困难,所以在分数上可能会降低要求,这也是我们压线生的好机会。

如果学生真的特别想读本科,那么可以考虑外省的这些民办高校,上岸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三、为什么压线生的志愿不好报

考生成绩在某批次线上0~10分的,被称为“压线生”。比如一本的理科线是345分,而我们某个考生考了346分,多一分,这种比批次线多出0-10分左右的考生,我们称之为“压线生”。

分数位于批次线附近0-10分的压线考生们在志愿填报的时候会非常尴尬,根据以往每年各大高校录取办公室的经验,每年的 “压线生”都很容易落榜。因为各大院校的各个专业的录取人数是固定的,是根据填报次专业的全国的考生志愿数量顺序排列的,如果你今年的成绩正好够得上某校的某个专业的分数线,而碰巧这个专业的人数又比往年的填报人数多出几名,那么很不幸,你可能今年就只能落榜了。所以,每年的“压线生”高考志愿是最难填写的。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edbdz.com/zhiyuanbaike/27487.html

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