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夔简介(三国时期音乐家)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 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病离职。州郡的司徒以礼相请,他因时世混乱而奔荆州。荆州牧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后,曹操以杜夔为军谋祭酒 ,参与太乐署之事,令他创制雅乐。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任太乐令、协律都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夔自幼善钟律,聪敏过人,丝竹八音,无所不能。
入仕朝廷
杜夔在汉灵帝(156年—189年)执政时任雅乐郎。东汉末年,经过黄巾起义,汉王朝分崩离析,天下大乱,各地军阀称雄,进行激烈争斗。杜夔因不满社会现状,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因病辞官。追随一大批音乐文化人士避乱逃到荆襄,依附荆州牧刘表,刘表素有“爱民养士,从容自保”之名,同时下令建造学校,博求儒士,光求遗书,对于杜夔等文化人士的来到表示欢迎,并让他与孟曜为汉帝和雅乐。时间一长,杜夔在刘表面前便变得无所拘束。
创制雅乐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南下平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后,曹操爱怜杜夔之才,任其担任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并令他创制雅乐,使得杜夔的才能能够充分发挥。自此,杜夔一举成名。当时散郎邓静、尹齐善咏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荞晓知先代诸舞。因此,杜夔对于因长期战乱而散失的古乐的发掘整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获罪被贬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因喜爱柴玉的演奏,又命令杜夔与马真等人在宾客之中吹笙鼓琴,杜夔面露难色,于是曹丕很是不高兴,后又有别的事与杜夔有干系。杜夔仍有不满,结果被革职,充军。
主要成就
杜夔也是一位出色的琴家,据《琴史》、《琴议》记载:杜夔最擅长演奏的是《广陵散》,嵇康就是从他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此曲的。他所传的旧雅乐四曲《鹿鸣》、《驺虞》、《伐檀》和《文王》至晋犹存。
杜夔的弟子中,邵登、张泰、桑馥等人,各官至太乐丞。弟子陈颃官至司律中郎将。左延年等人虽然妙于音律、善于郑声,但对于古代音乐的爱好及成就都不如杜夔。后世将杜夔之声乐,与华佗之医诊,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齐名。
杜夔的故事
· 柴杜之斗
黄初年间(220年-226年),杜夔任太乐令协律都尉。有一铸钟工柴玉,心灵手巧,所铸之钟多为达官贵人所喜爱。一次,杜夔令他铸钟,觉得他铸的钟“声均清浊多不如法”,多次令他重铸,柴玉反说杜夔是任意而行,拒不照办。两人都到曹操那儿告状,曹操经过反复试听,确定是柴玉妄作,就打发他去喂马去了。p分页标题e
但曹丕却喜欢柴玉,因铸钟一事对杜夔耿耿于怀。他登基后,在一次宴会上他让杜夔与马真等人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杜夔面露难色,不愿从命,因此曹丕极不高兴。后来因别事牵连杜夔,曹丕让马真、杜夔等人跟柴玉学习。杜夔自认为所演习者为雅乐,而且从曹操开始,屡有成就,便不满意曹丕的作为。后来曹丕便罢免了他的官职。
历史评价
陈寿:“杜夔之声乐,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李延寿:“昔之言阴阳者,则有箕子、裨灶、梓慎、子韦。晓音律者,则师旷、师挚、伯牙、杜夔。叙卜筮,则史扁、史苏、严君平、司马季主。论相术,则内史叔服、姑布子卿、唐举、许负。语医巫则文挚、扁鹊、季咸、华佗。其巧思,则奚仲、墨翟、张平子、马德衡。凡此诸君,莫不探灵入妙,理洞精微。或弘道以济时,或隐身以利物,深不可测,固无得而称矣。”
史书记录
· 《三国志.卷二十九.魏书二十九.杜夔传》
· 《晋书.志第六.律历上》
杜夔